APP下载

高校教职工思想适应视觉下探讨高校教育工作常态化应对新机制

2022-11-24李金光陈丽玲崔乐乐杨蕴芝刘汝文

大科技 2022年40期
关键词:常态政治思想

郭 艳,李金光,陈丽玲,崔乐乐,罗 宁,杨蕴芝,刘汝文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0 引言

高等教育履行教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化、思想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其思想政治状况、责任意识关系到能否精准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健康成长的提高。我国已进入常态化局势,高校教学秩序逐步正常化,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切换自如的新模式成为教学现实[1]。面对新的环境变化,高校教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关爱保障教师们的身心健康,转变教师的工作思维、开放教师的态度,促进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及高校教师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激活教师工作潜能,教师需做好教育转型、实施。本课题紧跟时代步伐,在高校间展开教职工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进一步研究教师常态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动态的关注点,多维度深入剖析、掌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方向和教学工作存在问题,从高校教育管理的角度探讨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营造健康向上的干事氛围,为新常态模式下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1 常态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职工思想体现

2020 年5 月以来教育背景发生变化,高校教育工作已由应急模式转为常态化模式,这个模式的转变将是一种新的境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研究这些机遇和挑战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高校范围内通过问卷、座谈、个人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到新的背景模式下大多数高校教师心理状况良好,坚定政治方向,职业归属感、自重、自省、自励、自觉意识较强,积极心理能量高,理解时代精神,能匡正对时代变化的正确认知,能用积极的、客观的眼光看待环境形式变化,践行初心,保持步调,并按教育相关要求教书育人、工作生活,在科研、教学等岗位上能勇担重任、恪守职责,扛起教育大旗,推动教育发展。当然必将面临新的教育模式改变后教育教育工作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重点体现在教育形式转型的压力上,尤其年龄在50 岁以上的教师大多认为特殊背景下,自身信息技术储备不足,课堂从线下快速转到线上,工作不适应、有困难,不能快速重新整合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有效性不高,心态消极,心理压力大,教学信心不足。其次是师资的培训学习机会日渐变少,思想固封,个人工作成长、内功的修炼受到一定影响。

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启了全球性教育的大规模改革,对教师灵活施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存在问题,教师该如何转变思想、构建教学教研新模式,如何化危为机,未来何往,我们该怎样走,成为教师们面对、深思和担忧的问题。

2 特殊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呈现新变化

(1)新的教育变革使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急需尝试转型,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路、延伸知识跨度、不断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效率,才能实现专业权威重建,真正践行全面育人。

(2)特殊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教育工作新范式。教育已从教学生读书向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转变,从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学生共同探索知识为主转变;教学内容已从书本为主向综合实践活动转变;教师探讨师生、生生的情景性、互动性、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3)日常中提倡“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健康生活方式,教学中思维实创深入教学场景,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灵活变通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成为高校教学之常态,新的范式将推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重塑高等教育新形态。

(4)时代在改变,世界在变化,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当前教育新形势,积极探索特殊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措施,表现出更加强大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终极人文关怀,确实从教育生态学的立场,重新思考和审视教育的未来,恢复和重建教育生态,保持教育系统活力,树立教育自信。

(5)教学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已从刚性管理、层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灵活性管理。

(6)新学习观、新教学观、新教与学理论模式“三进”的形成,新的教学改革的深入,使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体系呈现多样化,不再局限。

3 新模式下高校教育工作新思考

(1)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需要,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特殊背景下,高校教师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政、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强化思想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政治思想合格,职业素质过硬[2];教学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要有同步性,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切实把课堂思政做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亲和力、感染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满足特殊背景下学生的成长需求[3],充分发挥高校各类育人载体的作用。

(2)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理念发生着深度变革,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实践层面来看,高等院校构建智慧教育、智慧校园体系,教学上实现“互联网+、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发了教育改革的新活力。为此高校教育工作在现实与虚拟融合中要有新突破,应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师生的教、学意愿,做好教学的优势互补,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推动信息化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3)教师在教学中是导演的角色,其具备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也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的融合程度。新的时代教师的师资配备要有新视角,教师的发展要体现主动、多元、柔性,教师的教学各要素要进行质的分析,推动教育格局新发展,彰显中国高等教育新理念,贡献中国教育新方案。

(4)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教育部吴岩司长强调,课程改革要“去水增金”,着力打造建设“金课堂”,其目的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为一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4]。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序开展,教师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如何做好新常态下教育模式的转型,如何以“金课堂”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各要素间的特征及相互作业如何考察,成为高校、每一位教育人者迫切反思的紧要问题,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新要求。

(5)新的模式其思想特点和价值观不尽相同,非常时期加强调查研究,精准把握教职工及教育对象的需求,实施精准速配,有利于统一思想、协同发力、狠抓落实,建构具有系统性、精准性和高效性的战略策略,让高校教职工保持对个人和集体应对挑战的信心,向积极方向调整自己的思维,提高个人复原力,更好地适应当下学习工作生活新模式,推动学校工会建设实现新发展。

4 新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策略

新的教育发展模式下,智能信息化教育实践使人们对高校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大幅提升,对新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探讨进一步升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转变理念,创新思维,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特殊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模式,以实现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战略为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时代同步同向,共同进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特殊的时代背景,教师需要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精准思维,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创设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服务[5],用温暖人性化的管理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领略教师的新时代风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全面发展。

(2)遵循高校教育动态性发展逻辑,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职工以责任为使命,以学习为赋能,以创新为驱动,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建设的政治站位,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变革,拓展其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做到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向提高业务能力要质量,向教学创新要质量,向敬业精神要质量,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引领教育改革新发展。

(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好教师队伍,在于锻造好每一位教师。新模式教育背景下,高校要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师资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的常态化思想政治涵养,引导教师以德施教,增强教师自信,提高教师整体能力,常态中也需深入实践中去考察、调研,多举多措,解决实际存在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适应新模式下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为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4)体制机制问题是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深远影响。高校重建常态,需要完善相应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强化待遇管理保障,探索有效办法,奋进攻坚克难,高质量落实好新时代教育强师计划,不断优化广大教职工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工作环境,增强教师们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教师确实体会到教育教学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有力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发展。

(5)重建教学资源,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特殊的背景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智慧教育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逐渐完善,人工智能,教师能够在基础知识传授、简单技能训练、学生考试评价等方面替代教师完成相应的任务,而人类教师将在情感交流、价值引导、智慧启迪、合作创新、高级思维方面发挥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教学是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抓住机遇,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综合化的终身学习体系,发掘并整合资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破旧立新,以特殊背景为契机,深化改革教育模式,寻求教育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教与学改革创新,与新常态下的教育形势同向同行。

5 结语

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高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优化完善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整合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力量,将常态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教师要直面时代教育命题,迅速适应新教学工作方式的变化,从过往中吸取力量,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完善、提升自己,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形成责任自觉、学科自觉与问题自觉的意识,以崭新的姿态,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要求,扎扎实实研究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在新常态教育背景下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猜你喜欢

常态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智珠二则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