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地区棉花绿豆间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4赵文超齐洪鑫王汝明董灵艳张爱民李凤瑞张东楼杨秀凤史加亮
赵文超,齐洪鑫,王汝明,董灵艳,张爱民,李凤瑞,张东楼,杨秀凤,史加亮
(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15)
棉花绿豆间作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封垄前的生长时期间作生育期短的绿豆,在棉花封垄前即可收获绿豆的高效种植模式。棉花与绿豆的生育期以及对养分的需求不同[1],二者间作可以实现植株高矮搭配、根系深浅互补,不仅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益,也可防止杂草生长,增肥固氮,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减少中耕除草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棉花与绿豆间作种植模式能够实现棉花产量基本不减、 同时增收绿豆的目的, 每666.7 m2可增收绿豆25~35 kg,多收入约300 元。 此模式具有高产出、可持续和低风险等优势,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 有助于推进山东省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该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笔者团队根据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适合鲁西北地区的棉花绿豆间作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现将该模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种植模式
2+1 模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大行距100 cm,小行距50 cm,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3 000~3 500 株,大行中间种植1 行绿豆;绿豆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8 000~12 000 株。
4+2 模式:棉花等行距种植,行距76 cm,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3 500~4 000 株;每4 行棉花间作种植2 行绿豆,绿豆行距为40 cm,棉行与绿豆行的间距也为40 cm, 绿豆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8 000~12 000 株。 下一年在同一地块间作棉花和绿豆时,两者要轮作倒茬种植。
2+1 模式是生产上传统的棉花绿豆大小行间作的种植模式,不适于机械化作业;4+2 模式是在传统的2+1 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 通过减小棉花株行距保证种植密度与常规单作棉花基本一致,适于机械化作业,且能充分利用棉花边行优势和绿豆根瘤固氮作用。
2 播前准备
2.1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肥力均匀一致、无严重土传病害的地块。
2.2 品种选择
棉花宜选用德棉10 号[2]、德棉16 号[3]、鲁棉研37 号[4]等下部通透性好、抗倒伏、抗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绿豆宜选用潍绿8 号、德绿0518 等早熟、株型紧凑、分枝少、集中成熟、不炸荚的品种。
2.3 种子处理
选用脱绒包衣精选棉花种子,要求种子饱满充实,发芽率高于80%,种子纯度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 播前晒种,做发芽试验,确定播种量。绿豆种子应进行除杂精选, 每400 g 绿豆种子用1 mL 的6.25%(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加水10 mL 稀释后包衣,或以18%辛硫·福美双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拌种, 用量为1.64~2.25 g·kg-1,直接拌匀阴干成膜后使用。
2.4 适时播种
棉花和绿豆于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同期播种,一般在4 月20 日至5 月5 日,以5 cm 地温稳定在14 ℃以上为宜。 棉花采用播种覆膜一体机播种,绿豆采用小型绿豆播种机或者人工条播。
2.5 施足底肥
浇足底墒水,播前施足底肥,选用有机肥、棉花专用控释肥,以利于培育壮苗。
3 棉花和绿豆的田间管理
3.1 化学除草
播种时,结合覆盖地膜,每666.7 m2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 兑水30~50 kg, 或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5 mL 兑水50 kg 进行土壤喷雾处理;6 月中下旬棉田封行前,每666.7 m2用10%精奎禾灵乳油60~70 mL 或10.8%氟吡甲禾灵乳油30 mL 兑水30 kg, 进行定向茎叶喷雾处理[5]。
3.2 放苗和定苗
棉花:在子叶由黄变绿时及时放苗,放苗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放苗后及时覆土,于2~3 叶期定苗。
绿豆:在幼苗出土后,按要求及时查苗补种,在第1 片复叶展开后间苗, 在第2 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3.3 简化整枝
棉花采用粗整枝, 在大部分棉株出现1~2 个果枝时,将第一果枝以下的营养枝和主茎叶全部去掉,减免其他整枝措施。
3.4 中耕起垄
6 月中下旬,对棉花进行中耕扶垄,中耕深度为8~10 cm,起垄高度为15~20 cm。
3.5 水肥管理
棉花遇旱时及时浇水,防止蕾铃脱落。 6 月底或7 月初见花时重施花铃肥,每6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后期若出现缺肥症状,可适当补施盖顶肥,每666.7 m2用尿素1 kg,兑水50~75 kg,均匀喷施于叶面。花铃期雨热同期,既要注意防水排涝,又要注意伏旱灌水[2]。
绿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强,其根系又有固氮能力,一般年份与棉花间作时,棉花的残肥余水即可满足其生育需要,不需要额外施肥浇水。
3.6 适时打顶
在7 月20 日前后或单株果枝达14 个左右时人工打顶。
3.7 化学调控(化控)
正常长势棉田全生育期一般使用缩节胺化控5 次,可与防治病虫害结合一并喷施。 喷施时间和每666.7 m2用量:5~6 叶期,0.5~0.8 g; 盛蕾期,1.0~1.5 g;初花期,2.0~3.0 g;盛花期,3.0~5.0 g;打顶后7~10 d,5.0~10.0 g。 缩节胺的用量要结合棉花田间长势、降水量酌情增减。
绿豆始花期每666.7 m2用5%烯效唑50~100 g,兑水30~50 L 喷施。 肥沃的地块或雨水较多时应提前使用大剂量药剂化控,并增加化控次数;瘠薄地块或天气干旱时,可小剂量使用化控药剂,并适当延后施药时间。
3.8 虫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期、蕾期重点防治蚜虫、盲蝽和红蜘蛛,花铃期重点防治棉叶螨、3~4代棉铃虫和烟粉虱,要精选低毒高效农药或有机农药,确保棉花高产。
4 绿豆收获与储藏
在7 月上中旬植株90%豆荚成熟时,趁晴天一次性收获。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含水量小于13%时入仓通风储藏,防止豆象为害。
5 棉田后期田间管理与收获
5.1 脱叶催熟
于9 月20 日—10 月5 日 (日平均气温大于18 ℃,最低气温大于14 ℃时),每666.7 m2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30 ~40 g、40%乙烯利水剂150~300 mL, 或每666.7 m2施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150~180 mL,兑水量为40~80 L。
5.2 棉花收获
喷施脱叶催熟剂后15 d, 待棉株脱叶率超过95%,吐絮率超过90%时,进行人工集中采摘,2 周后再采摘1 次即可,能有效减少收花次数,提高收花效率,减少用工。 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机械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