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评导学 以评促学 以评鉴学

2022-11-24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体系信息技术

◇朱 涛(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架与核心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科学评估自身认知现状,而且对教学策略的优化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升华也具有积极作用。依托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通过科学且精准的评价策略,让学生在教师鼓励、指导、帮助下,逐步获得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势必有利于其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由于其极强的工具性,将针对性、开放式、多元化评价迁移至学生视域,引领其信息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操作技能的提升,势必更具现实意义。由此可见,以高效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为引领,了解学生认知现状,指引学生认知升华,更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实效的强化,以及学生操作技能的发展、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切实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为育人导向,在兼顾学生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的基础上,对评价的策略与方式予以革新。引领学生在自主评价、生生评价、互动评价、教师评价等驱动下,充分审视自身认知发展现状,对信息技术理论、技能等方面发展的不足给予深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引,确保系统化、高质量课堂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以确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取得实效。

一、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

通过正面、科学、精准的评价策略,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成,均会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注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多方驱动下高效提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发展自身综合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其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获得的肯定、鼓励、赞许等,更有利于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激发,以促使其积极参与自身认知困惑的交流与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为其操作技能的强化、认知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在多方评价的引领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方式也会更加多样、丰富、灵活,这也会帮助其建立起更为强大的认知自信,确保其认知潜能的深度开发。

(二)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师在建构完善且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以确保其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精准度,进而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向着多元化、丰富性领域迈进。同时,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认知诉求的关注会更加充分、深入、到位。这会更好地助推其思想观念的逐步革新,以确保预设教学目标的切实完成与高效落实,使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需要,教师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以公平性、准确性、引导性、层次性为原则,对评价的方式与策略予以革新、导向与明确定位,以此确保教育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引领学生逐步形成认知体系。

(一)公平性原则

不论是教学任务的分配还是教学评价的落实,教师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特别是在评价策略的选择上,必须确保其公平性,使每一位学生均获得中肯、客观、到位的评价,以帮助其第一时间发现自身认知不足,确保评价具有针对性。

(二)准确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完善,加之其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切忌简单粗暴。特别是在评价用语的选择上,应以鼓励与肯定为主,多从学生视角出发,来研判、反馈其学习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艺术性评价的指引下,充分认识自己操作技能、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让准确性评价成为助推学生认知发展的坚实保证。

(三)引导性原则

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策略的运用上,应以教师的适度引导为辅助,让学生在多方驱动下,借助评价的指引作用,逐步获得对课内关键内容的深度掌握。借助评价的引导,可进一步发掘学生的认知潜能,使其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更加多样、丰富、灵活,以确保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深度构建。

(四)层次性原则

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以及其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领域的表现,教师应以延展性、层次性评价为主。对不同认知现状的学生开展适度帮助,让其在凸显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互学、协作、探究等途径,切实提升自身认知能力,并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特别是对认知不够充分、深入、到位的学生,更应降低评价的标准与要求,以切实促进其认知潜能的发掘,助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以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同伴的点评与指导下获得认知发展,势必有利于其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能的增强。因此,教师应以“以生为本”思想为统领,结合课堂教学指导需要,着力于系统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高效评价的驱动下,更好地参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切实发展自身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以评导学,让学生在互动评价中获得认知提升

评是导的风向标,是引的参考点。通过评价引导,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认识自身学习现状,弥补认知缺憾,是确保信息技术教学高效推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参与情况,组织其在互动、研讨、协作中,投入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以及信息技术理论的内化,使求知欲、进取心得到切实调动,为学生逐步完善自身认知体系助力。例如,在开展“图片的插入”教学中,可以设计“漂亮的风车”为主题,让学生结合教师引导,通过自主探索,开展“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风车”的设计。通过对所选择图画的大小调整、位置变换,以及辅助性装饰的插入,来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学生参与点评、指导。让学生在互评中互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其精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奠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以评促学,让学生在深度评价中实现素养培育

科学评价的引领,不仅可切实消除学生的认知差异,而且对其信息技术学习创造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本着以评促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指引、点评。让学生在激励性、过程性、延展性评价的驱动下,就信息技术操作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科学解析,在探究、实践、应用中获得认知升华,确保预设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例如,在开展“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对“池塘中的小蝌蚪”的设计,制作一幅小蝌蚪在池塘内自由游走的画面。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亲自尝试,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主研判。通过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以及对学生整个操作过程中诸多问题的逐一强调,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创造能力,为其想象、联想的开启以及综合素养的培育助力。此外,还可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成果发布至网络空间,由家长、同伴、朋友等进行点评,确保以评促学目标的完成。

(三)以评鉴学,让学生在高效评价中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是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教学重点、深入内化学习难点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通过对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在科学设计评价表的基础上,将学生认知发展领域的实际情况,纳入整个评价范畴,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共评的引领下,将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一化解,使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得以切实完善。例如,在“指法学习”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提供的打字软件,参与至以游戏为引领的“指法”练习实践中。让学生从坐姿、键盘识别、尝试操作等方面入手,逐步熟悉整个操作过程,理解打字中弓手、立指、弹键等要领。而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可将其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并结合学生在游戏竞赛中的成绩、表现等,让学生选用多种途径对自身技能的发展开展评价,借此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其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四)尊重差异,引导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分析,按不同学习层次划分学习小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讨。例如,学习信息收集相关知识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搜索引擎,学会下载相关资料。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将学生划分成4 人学习小组,之后给学生营造讨论学习的氛围,对本节内容进行探讨学习。如此,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普遍很强,以高质量、多元化、丰富性的教学评价为引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素养进行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的满足,以及信息技术学习自信的建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多方评价的驱动下,参与课内互动、投身学习困惑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得到充分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也会得到切实保证。因此,教师应以构建完善、系统、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体系为基础,兼顾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对评价的定位、导向、目标等予以适度革新。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借助小组共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途径,从多领域、多视觉、多层面审视自身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并在互动与协作、研讨与交流中,更好地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与操作技能。通过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奠基,让学生在多方鼓励、客观评判中,逐步获得认知蜕变,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体系信息技术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