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 循环理论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2022-11-24康丽珍
康丽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国有资产是高校发展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方向标。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升使用效率,更好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保障作用,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及各高校已高度重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利用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及文件,通过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大清查等方式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资产管理力度,但因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国有资产呈跨越式增长,庞大的资产量,加上缺少专职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队伍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难度依然非常大[1],仍存有闲置资产、重复购置资产、使用率低的资产及盘亏资产、资产账与财务账、实物账与资产账账账不符等现象[2]。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避免资产丢失、盘活闲置资产、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及账实、账务相符等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难题,通过分析PDCA 循环理论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运用,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1 PDCA 循环理论
PDCA 循环理论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3]。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 循环,其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从而循环反复、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2 PDCA 循环理论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分析PDCA 循环理论在国有资产管理当中的运用,即通过计划(plan),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执行(do),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整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检查(check),检查整改后的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取得的成绩;处理(ac)t,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成功经验归纳总结,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将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优化。
2.1 计划(plan)阶段
1)不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及不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导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统一领导及统筹监管国有资产的领导机构;同时缺少资产管理部门(一级管理)专职从事资产管理工作[4],资产管理工作挂在其他科室,且多数为兼职人员,其从事的工作仅停留在将各部门报送的资产数据进行入库工作;各资产使用部门(二级管理)从事该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的资产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资产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及专业性,导致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资产账与财务账无法衔接,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亦无人监管。在制度方面,多数高校都能按照国家和当地的财政或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往往相对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虽有的高校制度相对完善,但没有将制度执行到具体的工作中。
2)较为单一的资产管理手段。大多数高校资产管理仅仅停留在使用单机版的资产管理软件[5],从而使资产的购置入库到资产的使用,直至资产的报废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无法实现动态管理;资产建账与资产使用相互脱节,资产使用部门未能有资产账,很难实时把控资产使用动态,给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3)不够规范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流程。大多数高校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流程没有规范化,有些高校设置有相应的资产处置鉴定小组,但多由非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尤其是在拟报废资产鉴定过程中,容易误将有些可以经过维修再继续使用的直接鉴定为报废处置,导致资源浪费[6]。在残值处置时,大多数高校只与一家废品收购商商谈残值价值,处置流程的不规范无形中容易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
4)存量资产被忽视,资产重复购置。这几年下来,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入,高校国有资产量也越来越多,高校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及技术革新的需要,关注的焦点更多在资产的购置上,而忽视了如何更合理共享、优化现有资产使用问题[7],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从高校的长远发展来说,这是一块绊脚石。
5)缺失的国有资产管理奖惩机制。多数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未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做的好或者不好,都一视同仁,导致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只求过得去,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随意调配资产、交接不及时甚至没有交接工作,缺乏管理的连续性,这给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弊端。
2.2 执行(do)阶段
基于上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高校资产管理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并将整改工作落实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
1)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高校可设立资产管理科(一级),配备资产管理科科长及资产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全校资产监管工作,同时,各资产使用部门(二级)配备资产管理员,且资产管理员相对固定,确保资产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同时,学校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协调指导,校长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是主要负责人,各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国有资产科学、有序管理的基础,针对制度不健全,高校可通过修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国有资产清查制度、资产赔偿制度等,使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配套制定资产入库、调拨、报废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图,资产管理程序一目了然,让各资产管理员更准确、快速地掌握资产管理工作。
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时更新资产数据。单机版的资产管理软件容易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局面。高校可在校内建立一套资产数据实时更新的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及部门长均有各自的资产管理账号登陆系统,资产管理员做好资产入库工作,经由各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校级资产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交的资产验收单给予审核,部门资产账与实物相互关联,部门资产管理员可根据实物资产变动,在系统上实时作出相应信息的修改,这个修改过程需到校级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资产入库工作如此,报废、调拨等工作亦是如此,使资产管理工作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动态管理。网络版的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实现了资产数据实时更新,同时,也实现资产账与财务账实时对接,资产数据的变动可通过中间库推送到财务管理软件中,为对账工作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持,节约了对账时间成本。
4)进一步规范资产报废及残值回收处置工作。在资产报废处置上,资产管理部门一学期集中组织各资产使用部门提交资产报废申请,并将资产使用部门提交的报废资产分门别类,同时,成立国有资产鉴定小组及组建资产报废鉴定专家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织报废现场鉴定,并将报废鉴定结果经由学校校长办公会、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后,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相应审批权限送审拟报废资产[8]。在残值回收处置上,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报废资产进行残值估值,并通过校内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明确了报废及残值处置程序,使资产处置工作透明化,有效杜绝随意降低报废标准及随意处置报废资产的现象。
5)盘活闲置资产,提高闲置资产使用率。在资产管理系统建立闲置资产共享库,资产使用部门可将使用率不高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信息挂到平台上,有需要的部门通过调拨方式进行调配资产,以实现物尽其用、合理调剂,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使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同时,避免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6)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工作落到实处。在每年资产清查及资产管理部门到部门抽查工作中,对发生丢失或者损坏的资产,按照资产的折旧年限及赔偿制度,赔偿责任到人或部门,如资产属个人保管使用,则追究个人赔偿责任,如资产属部门公共资产,则追究相关部门的赔偿责任。通过惩罚机制,使各部门全面树立起资产管理意识,增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
此外,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理念贯穿于资产管理工作中,通过不定期培训规范资产管理操作程序的科学化。
2.3 检查(check)阶段
检查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处理PDCA 循环的关键[9]。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借助资产系统对账平台,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开展资产账与财务账对账工作,资产账与财务账达到账账相符;全校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各部门资产管理员调整或使用人调整时,主动到校级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报备并及时做好资产调拨及交接工作,做到无缝衔接;审计部门每年开展内控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充分发挥了对资产管理工作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以便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整改,基本达到内控要求,也存在个别问题,如未进行岗位轮岗问题;不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经过几轮资产清查盘点及赔偿工作的落实,已很少出现盘亏问题,资产管理基本实现账实相符[10]。在检查阶段发现的新问题再进入下一个循环中进行整改,做到不放过一丝细节,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
2.4 处理(ac)t 阶段
处理阶段为开始下一个PDCA 循环提供基础,总结国有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使资产管理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同时积极总结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资产管理未进行岗位轮岗问题、少部分资产盘亏现象、缺乏资产绩效考评机制等,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模式中。通过每一轮的循环,发现新问题,解决该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PDCA 循环理论运用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处理方法,是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10],通过运用PDCA 循环理论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资产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效解决了资产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增强了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