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三角洲棉花良种繁育现状与建议

2022-11-24郑俊李林

中国棉花 2022年6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棉花品种

郑俊,李林

(1.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山东东营 257500;2.山东众力棉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50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亿万农民的权益和收益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作物生产的安全。 由于棉花品种的区域性较强,不同的生态区域适宜推广的棉花品种不同,棉花良种繁育是保障棉花种子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

黄河三角洲植棉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植棉面积约占山东省总植棉面积的40%[1]。 作为盐碱地的先锋作物,棉花生产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棉花供给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品种存在“多、乱、杂”现象,主栽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混杂,品种退化严重。此外,为节约制种成本,部分种子生产企业不按种子繁育技术标准提纯复壮,致使生产用种纯度低、混杂退化,棉纤维产量、品质与原优良品种相比明显降低。这无疑给当地棉花生产带来较大风险。因此,建立健全棉花种子良繁体系,对稳定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种子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

从棉花生产条件以及种子的质量和产量来看,山东省棉花种子生产的最佳区域是位于鲁北植棉区的黄河三角洲棉花耕作区域[2]。以东营市、滨州市为中心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8 ℃,无霜期206 d,年日照时间2 630 h,≥10 ℃的积温约4 300 ℃,年平均降水量555.9 m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3]。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耕地土壤类型为潮土,大部分为中重度盐碱地,地下水较浅,矿化度高。

2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棉花种植进一步向黄河三角洲等主产棉区集中。 《山东省“十四五”棉花产业发展规划》指出:2025 年鲁北棉区(黄河三角洲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4.1 万hm2左右,产量稳定在4.2 万t 左右; 要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渤海湾盐碱地资源优势, 开展高品质棉花产业带建设;完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棉花良种繁育基地[4]。2021 年,山东省棉花种子生产企业共有9 家,其中7 家位于东营市、滨州市等黄河三角洲地区。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仅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

近年来,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棉农种植意向低落,棉花种子繁育利润下降。 部分种子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按良种繁育规程进行棉种生产,棉种质量难以保证。此外,由于西北内陆棉区在棉花吐絮期降水量较少,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影响小,种子产量高、商品性好,近年来多数种子生产企业把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品种放在西北内陆棉区进行繁育。但西北内陆棉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要是非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而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的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且在西北内陆棉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杂和提纯成本高,导致棉种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混杂概率大增。 因此,这种制种方式虽然可保证棉种的商品性,但会严重降低品种特性,造成品种退化严重、优良性状难以表现、棉纤维产量和品质降低、新品种转化难,极大地限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的生产。

3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良种繁育的建议

目前,我国棉花品种聚集度不高、区域性明显。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棉花生产逐步向盐碱地转移, 黄河三角洲地区尚有约53 万hm2宜棉盐碱荒地有待开发[5],对稳定我国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保障该主产棉区棉花种子安全和种源可控。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018 年7 月23 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依据区域土地资源特点和种植传统,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26.67 万hm2,以保障棉花生产能力[6]。 棉花保护区内的种子自给自足是实现保护区功能的基础。 因此,应在支持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政策中明确对棉种生产的扶持策略,利用棉种质量提升工程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区域内棉花种子生产和供应能力。

3.2 建立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

与西北内陆棉区相比,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棉花生长后期降雨较多,收获时棉籽含水量较高,易造成种子质量下降。 通过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田间涝渍,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质量; 当地长期的种子生产经验也证明, 排灌良好的种子生产地才可以生产出符合GB 4407.1-2008 标准[7]的种子。 因此,建议加强对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稳定的、高标准的棉花良种繁育基地,以保证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保护区的棉种供应。

3.3 加强棉种生产的监督管理

种子进入市场后, 很难对其质量进行检测追溯,农户也很难对种子质量进行准确辨别。因此,要加强棉种质量的前置监督,棉花种子生产从规划开始就要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完善可追溯机制和监督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对棉种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标识。 同时,加强棉种市场监管,杜绝来源不明、质量没有保证的棉种进入市场。

3.4 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3.4.1加强优良品种的培育。棉花良种包括了2 层含义:一是品种优良,综合性状表现好;二是种子质

量优良。 棉花良种的生产要以品种优良为前提。 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对品种的适应性有不同的要求,该地区未来发展棉花生产需要耐旱耐碱棉花品种、短季棉品种和机采棉品种[8]。只有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展品种的培育和繁殖,才能保证优良品种在当地发挥出品种优势。

3.4.2改进棉花良种繁育方法。棉花品种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采用传统的棉花品种繁育方法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现代条件下必须改进良种繁育方法,加快品种繁育速度。《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 3242-2012)[9]中列出了三圃制和自交混繁法2 种棉花种子繁育方法。 孙志栋等[10]对三年三圃制、简易选种法、自交混繁法和改良三圃制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上4 种繁育方法生产出原种的种子产量、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差异;而与传统的三年三圃制相比,简易选种法、自交混繁法和改良三圃制可分别节省用工75%、60%和40%以上。 采用自交混繁法结合海南扩繁是较适合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种子生产的繁育方法,同时要不断探索种子生产技术,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生产速度、降低棉花种子生产成本。

3.4.3加强种子生产田间管理。棉花种子生产田与常规棉田的区别在于要优先保障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应基于株型调控和棉铃空间分布进行田间管理,建立以精量播种、合理密植、全程化学调控、平衡施肥和科学整枝为主要内容的棉花种子高产优质关键生产技术体系[11-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种子生产管理技术建议:采用精量播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5.25 万株·hm-2左右;花铃期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化学调控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15];6 月中旬除去叶枝;7 月中旬适时打项; 在棉铃吐絮后20 d 及时采收。 同时,应选择具备良好隔离条件的种子生产田,严格执行去杂标准,实行单收单贮。

3.5 健全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棉花良种繁育体系

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核心是品种,主体是种子生产企业。 棉花良种的繁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种子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确定棉花繁育的品种,制定繁育计划。 促进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 储备育种家种子和原种。支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育种人才与种业企业合作开展商业化育种,走“育繁推一体化”道路,不断提升育种、繁种技术水平。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产和良种繁育的特定条件,发挥种子企业的主体作用,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把棉农真正需要的品种高质量地繁育出来,使优良品种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棉花品种
棉花是花吗?
3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2月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预测
“这小狗是啥品种?”
雪白的棉花堡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心中的“棉花糖”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