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语言游戏建构的奇特景观
——论品钦小说的语言特征
2022-11-24李红霞
李红霞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品钦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可以看到娴熟运用语言游戏的手法,尤以《拍卖第49批》的运用最为独到。本文将结合这部经典作品,分析品钦是如何自如地运用语言游戏,建立起读者与女主人公俄狄芭之间的联系通道,让读者穿过文字走近俄狄芭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以更加真切、饱满、立体、全面地感受俄狄芭之感受,思考俄狄芭之思考。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将看到语言成为作者强大的工具,他用它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复杂的迷宫,而读者成为这迷宫中最沉醉的游者,不自觉地跟随俄狄芭的脚步深入探索,徜徉其中。
1 语言游戏概述
1.1 语言游戏的内涵
语言游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这一著作中,他把语言游戏定义为:语言与活动两者交织到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维特根斯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交流、传递的工具便是语言,语言贯穿于人类信息活动的始终,与动态的信息展现、沟通、交流、传递这一过程是融为一体的[1]。我们不应该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把语言看成一种表现符号,而应该将语言当成一种持续性的动态的活动。当一部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文字语言就成了作者与读者间沟通的桥梁,我们透过文字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静态的、二维化的平面符号,而是一个由语言所架构起来的立体的、多维的、甚至N维的完整时空,我们是在借助语言独有的信息传递功能把自己的眼睛和作者的眼睛连接到一起,透过作者的眼睛和思维去看、去感受另一个书中的世界。而文字语言既是展现小说所描述的空间的载体,也是读者去感知小说空间的最佳工具。能否在有限的篇幅内,有效地将一个个字符组合形成独特的语言,建构起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读者走进小说所塑造的空间,不自觉地成为书中人物,跟随作者的设计去探索、去遨游,这考验的便是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李佳颖从语言表达范式的角度对语言游戏进行了阐释,她认为语言游戏就是语言逃离人们为满足日常交流所需而制定的规章契约,进入“非工作”模式的现象[2]。这方面,品钦无疑是语言游戏的高手,他突破传统语言叙事规范,不拘一格地使用新奇、怪异、陌生化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一个“另类”的存在。
1.2 品钦作品的语言游戏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历和多重知识背景的后现代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品钦在作品中通过运用大量复杂的语言结构,互文的叙事方式,杂糅了涉及政治、历史、物理科学、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等方面的复杂知识,构建起了独特的语言景观。在奇特的语言景观中,读者看到了许多充满奇幻、荒诞、怪异色彩的故事、场景和人物,他借助这些景象、人物、事件来映射现实,以此向读者揭示了一个不断走向堕落、熵化,充满不确定性、没有终极意义的后现代社会,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态,以及生活在这种社会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
2 品钦小说语言游戏的特殊生成机制
2.1 客观外在环境的浸润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特定时代背景、特殊经济环境、特殊文化属性以及作者本身成长经历等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品钦的作品中,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是他作品内容的灵感来源,也是他架构自身语言游戏机制的源泉,为他语言游戏技巧的生成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土壤,提供了难得的有机养分。《拍卖第49批》中,俄狄芭这一形象的塑造带着浓厚的战后特性,是当时美国战后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浓缩和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深受冷战思维影响,整个社会精神紧绷,有着严重的自我迫害妄想,对周围时刻保持着怀疑和警惕。书中俄狄芭偶然发现特里斯特罗标记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报告政府,而此时俄狄芭还并不能确定特里斯特罗是否真实存在,一切都只是俄狄芭的猜测甚至臆想,俄狄芭的这一举动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思维状态的真实反映。此外,小说中皮尔斯的商业帝国的发展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皮尔斯投资建厂的圣纳西索,随着工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工人搬迁至此,而人口的增加又刺激了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圣纳西索作为一个作者杜撰的城市,在小说里被设计成洛杉矶的卫星城,洛杉矶坐落着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属于军事工业重镇。品钦透过皮尔斯的创业史,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美国经济崛起的景象[3]。而从军事工业的视角切入城市发展,除了有时代背景因素外,和品钦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品钦在进入大学的第2年就去了海军服兵役,并在4年之后返回学校。对当时特殊时代背景的深刻认识和对当时人们思维状态、生活状态的清醒认知及自身服兵役的经历,在品钦心中埋下了创作的种子,他渴望用一种贴合现实又具有一定超越性的语言风格来描述特殊的时代和人物。为了实现目标,他不断地在作品中进行各种语言实验,将语言与社会现实映照,以实现二者超时空的连通,而这正是最终形成他语言游戏风格的重要基础之所在。
2.2 多学科跨领域知识的积淀
博学,是品钦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面。他的作品,对物理、化学、宗教、音乐等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涉猎,这与他的学习及阅读经历等都有密切关系。在大学期间,品钦所学习的学科,是工程物理,所以他的作品中大量穿插了物理知识。以物理现象映射现实,以物理专用词语充当自己的文学语言,达到了特别的效果。如对熵这一概念的应用,几乎成为品钦小说的经典标志。他还将自身所掌握的这些知识混用,产生了杂糅种种而又形态各异的语言结构,增加了语言的陌生化和复杂化程度。知识本身的艰涩性,增加了语言理解的难度。当读者阅读品钦作品时,往往需要更加专注和投入,并且要具备更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厘清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在《拍卖第49批》中,品钦运用热力学和信息理论中的熵(Entropy)概念来暗喻社会的混乱。熵是热力学概念,同时又在信息理论中得到应用,是体系混乱的度量[4]。其中最著名的熵增定律认为,物质从有序的状态,在没有任何外力影响下,将会慢慢地变成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这一点在俄狄芭追寻探索特里斯特罗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显著。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和信息被展现出来,但每一个信息的出现又在不断地干扰着俄狄芭的思考和判断,每一个新的线索都在引导俄狄芭走向更大的混乱。虽然俄狄芭试图在大量混乱的信息中建立起一个秩序的连接点,但每一个所获得的信息却不断地被增大的混乱所抵消,以此产生无穷无尽的线索指向成千上万个不同方向,以至于到最后始终都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结果。读者在阅读这些内容时,如果对熵的概念很了解,那么自然也就能读懂品钦此处所表达的内涵。而如果读者恰巧对熵一无所知,理解起来怕是要颇费周折。此外,对宗教内容的频繁应用,也是品钦语言游戏的重要源泉。在《拍卖第49批》中,“启示”“福音”“预言”等带有明显宗教内涵的词汇贯穿始终,以此揭示了俄狄芭对启示、精神救赎等极度渴望的内心世界[5]。同样借鉴宗教内容的还有小说的最后部分,品钦将基督教“主显节”上的仪式移植到拍卖师的身上,把拍卖师张开双臂的姿势比喻成像是天使降临人间,然而拍卖师毕竟只能是像天使,而非真实的天使,这就意味着现实中的俄狄芭并未等到圣灵的启示。品钦借用这一寓意就是要告诉读者,世间并不存在神圣的天启,有的只是无法确定。品钦在作品中将现实景象与圣经形成互文性,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更深刻地展现了小说的寓意[6]。
3 品钦小说语言游戏的呈现方式
3.1 出其不意而又纷繁复杂的语言句式结构
品钦善于搭建叙事迷宫,给读者营造一种既怪诞又颇具神秘性的想象空间,这种效果的达成主要得益于他对语言游戏的娴熟把控。在《拍卖第49批》一书中,品钦常常把句子的长度推向极致。一个完整的大结构中,往往层层嵌套着多重分句,连接词和连接符在同一长句中反复出现,句意的指向在不停地变化着,读者萦绕其中,仿佛置身故事中切身感受到俄狄芭的迷乱与绝望。其中,在小说开篇的地方,有两处地方颇具代表性:一处是俄狄芭回忆婚姻的一句描写,这句话一共有154个词汇,结构措辞如九曲回肠绕来绕去,令人读之如坠迷雾。而另一处更是到了惊人的267个词汇,一个长句中竟然用到了3次冒号作为嵌套分支,句意表达极其复杂多变,让人异常费解难懂。这些语句单独来看是正常的,但品钦却故意将正常的语句重新组合,采用拼接式的语言方式,仿佛有意在句法层面上设置层层障碍。他通过这种多句子拼接,使得语意方向不断变化,其实是在向读者传递俄狄芭的精神思维状态正深陷于无序的信息环境当中,有种思想发散却抓不住重点的无力感,以及处理各种信息干扰时的痛苦。俄狄芭在探寻特里斯特罗系统时,面对着不断出现的线索,试图像小精灵那样,把无序的信息分类出来,整理成有序的稳定信息,从而排除干扰找到正确的方向。但熵增定律宣告了俄狄芭所有努力的失败,她的探索结果最终走向了更大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品钦似乎一开始就用他的语言游戏预示了俄狄芭探索的失败结局。对于品钦这种拼接而成的复杂的超长句结构,但汉松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咒语。咒语的特点就是表达方式上区别于正常逻辑,句式结构怪异难懂,语句内容混乱不清,让人不忍卒读,甚至无法读懂[7]。但咒语往往又能给人一种精神暗示,通过不断地重复看似意义不明的语言,能够有效达到给受众强化催眠的目的。在心理学上,咒语和谜语之间的界限是很微妙的,解迷之人往往也会成为中咒者。在这篇小说中,俄狄芭显然就是那个中了咒语的解谜人。俄狄芭渴望圣灵的降临,渴望启示,渴望觉醒,但现实中她所渴望的都没有出现,反而在追寻探索的路上变得更加迷离,越来越找不到方向。
3.2 不囿于成规而又善于杂糅移植的语言映射
语言的寓意往往取决于它所承载的内容。传统的叙事小说,往往有着相对稳定清晰的逻辑线和情节,读者能够轻易找到故事展开的线索,把握作品的全貌。而品钦的作品却并非如此,品钦的小说故事的内容是迷乱的,线索的走向是不确定的,语言映射的寓意指向是混乱的,结构的设置也是复杂多变的,让读者有一种深陷其中,晕头转向的迷乱和痛苦,而这恰恰是品钦所要达到的效果。他就是要通过将各种看似无关的、散乱的内容拼接扦插到主体故事之中,不断地增加语言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让语言的寓意表现多重性,增强语言映射功能,最终实现语言呈现形式与所表达精神的统一。这样的方式可以对细心的读者进行催眠,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沉浸到故事之中,仿佛自己也变成故事中的人物,感受着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而对于不喜欢细读作品的读者而言,这样的设置就显得非常凌乱,也往往因为无法掌握方向,而像俄狄芭那样在迷乱中失去自我意识,最终滑向幻想的深渊。在《拍卖第49批》中,品钦把戏剧《信使悲剧》等中的情节和事物移植借用到了小说中。《信使悲剧》讲述的是有人将沉尸湖底的二战盟军士兵的尸骨从湖中钓起,并用来生产日用商品。小说中皮尔斯的工厂用人骨生产香烟过滤嘴,人骨的来源正是那些沉尸湖底的二战盟军士兵。二战是一场人类的悲剧,那些被抛弃在湖底的士兵更是战争最直接的牺牲品,这些士兵没有得到尊重,甚至连尸骨都被用来制作香烟滤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战争而消散,死后也不得安息,这是对战争的嘲讽,也是对人们冷酷无情不尊重生命的批判。在另一情节中,俄狄芭出发前往圣纳西索时,马乔神秘地哼唱了一首曲子,名字叫《我想亲吻你的脚》。这个情节和曲子的名字,又恰好映射剧中法其奥公爵的形象,法其奥公爵习惯性亲吻省纳西索斯画像的脚,并因此而被毒死。俄狄芭前往的地方又恰好叫圣纳西索,这也隐含着俄狄芭将在圣纳西索陷入困局。这些戏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与小说中的情节并不构成直接关联,但却又隐含着某种投影。这些看似无意的巧合构成了品钦复杂的语言逻辑,最终映射到小说中的人和物身上,指向现实与虚幻之间边界的模糊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3.3 异常贴切而又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
品钦在小说语言创作中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且运用得异常贴切。一些常人脑海中无法建立起联系的事物,在他的头脑中却是异常清晰地联系着,他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赋予了语言特殊的魔力,让修辞成为语言叙事的捷径。《拍卖第49批》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和比喻。
3.3.1 比拟
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在《拍卖第49批》中当属“熵”的应用。熵是物理学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熵会一直延续。它的起点在宇宙大爆炸形成的一瞬间,宇宙从无到有,熵已同步存在,而它的尽头没有人知道在哪,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一切都是未知,仿佛一切早就已经开始,一切永远都不会结束,人类相对于这种近乎永恒的存在,只不过是时间线上最渺小的一个点。人们来过,却不会对熵有丝毫的改变,在这一点上,人的力量是如此得微不足道。这和俄狄芭探索特里斯特罗的结果又是何其相似。在俄狄芭到来之前,这一系统已经存在,不会因为俄狄芭的探索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俄狄芭的离开而消散。另一方面,我们虽然知道熵的存在,但以人类的力量始终难以探究到其全貌。俄狄芭对特里斯特罗的探索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当这一体系出现在不同阶层时,会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追随着不断出现的线索对其进行研究也不过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得出的认识自然是主观的、片面的。品钦用熵来比拟俄狄芭要探索的邮政系统,旨在说明俄狄芭的探索之旅是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和意义的。此外,熵的另一层比拟是指向城市的。城市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在最初的建设发展中,城市是有序的、整齐的,每一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良性运作造就了城市的欣欣向荣。但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阶级开始分化,矛盾开始出现,城市的各种子系统变得冗杂,甚至相互冲突。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简单走向复杂,尽管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把城市变得更好,但每一项新举措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影响和干扰,这一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城市发展的熵增现象。
3.3.2 比喻
以物喻物,借用物品的特性来表达对另一种客观事物的看法,或借用物品意向映射社会现实的语言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现实的功能,让语言发挥更大的叙事作用。事物都具有多态性,同一种事物,有的特性是明显的,广为人知,有的特性是模糊的,不容易被发觉。品钦正是利用了事物的这一多态性,达到以物喻物的目的——把事物隐藏起来不为人知的那一面揭露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当俄狄芭驾车行驶在圣纳西索郊外的山间道路时,俯瞰城市,把那成片的房屋幻想成精心耕作的庄稼,接着又把这城市的街景抽象成收音机的电路板[8]。庄稼的耕种是由人来完成的,精心耕种的庄稼自然是长势旺盛,整齐划一的,给人一种规范有序的视觉效果,此时出现在这里,展现了俄狄芭对有序性的渴望。同样,收音机的电路板也具有线条明晰、图案整洁的特性,电路板上的每一个元件都各司其职,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共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俄狄芭把看到的城市景象抽象成电路板,表达了其希望所看到的城市也是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人和事物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建设美好的城市环境。另外,品钦又把城市比作海洛因。城市本是中性的、客观的存在,城市的好坏取决于建设者和规划者,或者说取决于当权者。海洛因是毒品,对人有着强大的麻醉作用和致幻作用,食用者往往一次成瘾。把城市比作海洛因,既表达了对当前城市现状和城市规划者的失望,也借用海洛因这一物品的特性,指出城市对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并且在不断地腐蚀和麻醉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它所给人带来的亢奋和欢乐,只是短暂的幻觉假象。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品钦对城市的这一评价与俄狄芭所期望的城市明显是不一样的,这是俄狄芭的内心从满怀希望到逐步绝望的原因之一。在小说中,单纯的、不加修饰的语言表达有时是苍白的,但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就会让原本直白的语言拥有一种含蓄又具有讽刺意味的张力,从而丰富作品的内涵。
3.4 不拘一格而又屡屡出新的遣词用语
在词汇的应用上,品钦时而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造词,时而对标准词汇进行加工变造,又或是给予原有词汇以新的释义,这都是品钦善用的语言游戏方式之一,可谓不拘一格。
但汉松指出,品钦在用词风格上,喜欢用各种难词、怪词、废词,甚至编造新词,以实现陌生化的效果[9]。以《拍卖第49批》为例,品钦在小说中创造了大量具有特殊意向的缩写词汇。如俄狄芭的丈夫马乔所工作的广播电台,品钦给其命名为KCUF,在英文中这个缩写颠倒过来,就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脏话。小说中提到,马乔经常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而深受良心谴责,品钦在此以fuck的变形的形式给马乔所在的公司命名,其实是表达了马乔内心对公司的不满。又如马乔的名字为Mucho,这也是借用了另外一个词汇macho,两者之间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macho的意思是大丈夫,有男子气概的,而这恰恰是小说人物马乔所缺少的品质。以此为名,将马乔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可谓是入木三分,一个经常将“我再也没有信心了”挂在嘴边的男人,一个生活在底层却极其注意形象的人,一个离职多年却依然沉浸在做二手车交易商时的痛苦里的人,其内心是非常自卑的,同时也渴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可以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世界。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除了一个名字,马乔在其他方面都和男子气概相去甚远,这对马乔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剧,更是一种无奈。此外,小说中品钦还以“AI-coholic Anonymous”即“嗜酒者互诫协会”为蓝本,创造了一个新的缩写词IA,英文全称“Inamorati Anony”意为“恋爱者互诫协会”,协会成员都是励志要戒掉爱情的人。所谓戒便是心中有瘾,有酒瘾的人戒酒,有烟瘾的人戒烟,有毒瘾的人戒毒,同样只有对爱情有瘾的人才需要戒掉爱情。爱情本应是美好的,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当拥抱爱情。而这个群体不仅要戒掉爱情,还成立了所谓的团体,这正体现了该群体成员内心脱离不了爱情,同时又无法正确地拥抱爱情。品钦创造这个词汇,就是为了批判这种故作姿态的形式主义。除了造词,品钦还会给特殊的词以新的解释,如CIA这一大众耳熟能详的词汇,原本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简称,在小说中,却被品钦解释为无政府造反同盟会,英文全称是Conjuracion de los Insurgentes Anarquistas.这一全新释义和原本的含义大相径庭且互为对立,给读者的理解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感。
4 结语
独特的语言游戏系统,扩大了品钦小说的容量,使读者可以在东鳞西爪的侧影中感受到其背后蕴藏的庞大的叙事逻辑、思维空间。可以说,他用多种语言游戏手法支撑起了清晰的小说观念框架以及论证的逻辑线索,使小说叙述显示出特有的联想的丰富和从容,是对小说语言美的深入探索的结果。要了解品钦具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特征的小说创作,必须要从其语言游戏的整体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才能真正把握其语言艺术、叙述艺术,从而深刻了解其作品的人文底蕴和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