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研究*
2022-11-24吴琼武汉城市学院
文/吴琼(武汉城市学院)
在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创业中,不仅可以为社会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还能为社会经济体系带来新的活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推动教育教学实践深入进行,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并从中掌握丰富创业技能,为他们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创业对就业产生带动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让学生在未来生存与发展中受益。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因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历史
我国在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后,主要采取公费、自费和缴费上学制度,以前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而现在大学生毕业后与校园相分离,会按照自身想法就业与创业,然而很多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就业中经验明显不足,经常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当前我国每年会有大量大学生毕业,失业人数也逐年增长,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有部分大学生会自主创业,但是难度较大,很多受到创业启动资金的限制,会逐步放弃创业。
(二)校企合作创造新局面
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后,对教育也更加关注,高校是育人的摇篮,也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很多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出现偏移,导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就会失业,就业压力极大,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难题。而校企合作中,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保证就业率[1]。高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有助于国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为社会发展产生推动力,也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中,学生有了更多实践机会,确保在校学习阶段就能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达到岗位在人才方面的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毕业后进行就业创业,个人能力将得到增强,开辟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渠道。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国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产生推动力,也有利于构建创新型社会。当前我国倡导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需要高校师生转变落后的劳动思想,让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让他们从劳动者顺利转换为创业者,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让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面向社会与市场[2]。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增强对社会资源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构建起产业化人才培养链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更广渠道与空间,大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到创业的重要性,并明确自我定位,提高创新创业主动性。大学生在高校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也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素质也会影响最终的教育质量,若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会降低,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要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社会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也导致教育水平降低,而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利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企业能够有效管理并指导大学生,教师也有与企业管理者沟通的机会,这是校企合作模式长远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人才输送培养机制[3]。为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具效率,高校要关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师有更多教学阅历与社会经验,保证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效性。在培养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家开展讲座,或者是让企业管理者到学校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这项工作的专业性。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
(一)思想上忽视就业创业教育
虽然高校课程体系中有关于就业创业教育内容,但是因为其起步发展较晚,导致现行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且发展程度也比较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对就业创业逐步提高了重视程度,并出台了很多创业优惠政策,高校也要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限制下,大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对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毫无帮助,无法保证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有的高校未能全面、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创业教育的意义,单方面认为开展这项课程不会取得较大效果,这导致对就业创业教育缺乏足够重视,也不利于教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就业创业教育中经常出现消极懈怠情况,为这项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影响,教育实效性也难以得到提升[4]。此外,部分教师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未表现出一定专业性,这样大学生很难真正获得有效指导,这不利于他们的就业。
(二)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缓慢
虽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对自主创业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缺少完善的就业创业实践平台,也未建立起专门的创业制度。这样很多大学生创业方案可行性不强,导致创业失败。高校在创业就业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停留于理论知识讲授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实践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从高校毕业后顺利投入到就业创业中。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可知,相关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还很缓慢,在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编写创业计划书,在理论性活动中,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无法真正获得锻炼。高校教师在开展就业创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结合不够密切,学生仅仅具备部分理论知识,在未来就业创业中很难做出有效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引起足够关注度,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传授必要的实践技能,为学生毕业后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业实践机制有待完善
相关政府部门为了达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目的,出台了很多鼓励与优惠政策,也为大学生创造了各种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从很多政策与措施实施情况来看,还未取得较好的实际效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创业中,需要很多时间与精力,对他们专业学习有一定影响。此外,大学生创业实践机制也不够完善,无法让大学生创业获得可靠保障,甚至引起创业市场混乱的现象,这样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极易受到负面影响,并引起创业失败的问题。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指导上也略有不足,学生很难真正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具备应对就业创业中突发问题的能力,也是他们创业失败的关键性原因。
(四)政策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相继实施了很多创业政策。然而从这些政策落实情况来看,不仅执行力度不足,政策审批流程也非常复杂,不利于将创业政策落到实处。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后,不能第一时间享受相应政策服务,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创业效果[5]。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也要结合其创业具体需求,提供相关配套设施,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让大学生可以及时享受到创业优惠服务,保证其创业效果的提升。然而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且配套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完善,都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大学生创业热情会逐步丧失。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策略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高校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效果,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需要全面把握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在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并将校企合作模式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相结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要合理选择合作的企业,确保企业获得所需人才,也让大学生获得就业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提高对大学生的培养效果,使其能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企业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让高校获得丰富教育资源,企业知名度也能随之提升,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员工创造更多培训机会。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多方共赢,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企业与高校都能有发展的机会[6]。对大学生来说,要积极参与到高校创造的就业创业实践中,从中积累丰富知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今后个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还要提高对人才建设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要关注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锻炼,确保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主要是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在部分资源上实现共享,在此过程中需要校企双方将合作内容确定下来,签订专门的合作条约后开展工作。要想让校企合作做到公平,也能保持稳定,要求两者积极参与进来,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让校企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分析现阶段实际情况可知,不管高校选择怎样的人才培养方法,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在大学生身上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确保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掌握丰富专业技能。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同高校合作,这让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遇到了困难。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应该实行有效的合作保障机制,以满足双方需求为基础进行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共赢目标[7]。在制定合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将高校和企业发展情况与合作需求确定下来,并关注双方的利益,在适度的条件下对部分资源进行分享。高校要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就业实践创造机会,而企业可以获得人力资源与部分教育资源。在这项机制下,可以使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内容行为的落实得到规范,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
(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大学生将有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人才培养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对就业创业保持较高兴趣。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选择“3+1”模式,学生通过3年专业学习,掌握基础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理论知识。而在1年的专业实习中,学生要在实习工作中运用所需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完成在企业的实习工作,提高实践技能。此外,高校还要采取工学结合模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以及企业实践等内容,相比于其他教育模式,其不仅科学性较强,教学衔接也更加密切,对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优化校企合作具体流程
高校要主动联合企业打造校内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企业要为高校提供所需的实验室经费,在高校人力资源与设备支持下,为产品与新技术改造创造条件,这种方法可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也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企业要负责审核学生在高校中开展的创业项目,判断其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检验学生实践能力是否达标。企业与学校共同为大学生建设实训基地,确保大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企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并结合岗位情况有针对性提高自身能力,在毕业后能够成为社会与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校企双方要共同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并通过公开报名的方式召集学生,并在各种培训中提高学生能力[8]。通过筛选后让优秀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可以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有促进作用。高校与企业还可以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为大学生技能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合作内容上主要为创业项目。校企合作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将对方已有资源利用起来,能够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通过校企双方联合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开发,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项目开展中,企业技术人员对大学生提供指导,让他们熟悉相关程序,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对项目建设成果来说,也能够为高校与企业提供服务,确保双方可以从中受益。
(五)加强校企双方沟通与交流
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要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将各自需求确定下来,针对合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确保校企合作质量实现提升。高校要在交流沟通中向企业传递大学生培养目标、方案与就业等方面的信息,也让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有更全面的认识。企业在参与沟通中也要将发展规划、目标、人才需求等信息传递给高校,为双方高效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为大学生传授就业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企业也有机会到高校考察,挖掘适合内部岗位的优秀人才,鼓励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既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也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就业创业教师可以到企业参观学习,参与到企业人才培训中,积累丰富实践知识,为今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步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才市场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失业的问题,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应对很多困难,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此,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视程度,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不仅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也要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优秀专业人才,也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