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22-11-24梁玉娟中纺协东莞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文/梁玉娟(中纺协东莞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贯彻落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十六字现代企业发展方针,就必须实现全方位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产生积极作用,一旦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不规范、信息化建设不足、资产管理制度尚未完善、资产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可能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或不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从而制约企业优化经营管理过程。为此,各企业亟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力,为企业增强管理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了经营管理、生产商品等持有的,在企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资产,它的管理质量与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把控购置环节,采购人员在购买固定资产前要进行市场调研,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可行性,如价格、实用性等主要因素。第二,在购买后要正常使用,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这会影响企业成本的增减;第三,要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能使用正确的折旧方法、做好报废处理等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度的加快,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各企业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稳步前行,都需将固定资产作为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会使企业更加明确战略方向,将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劣关系厘清,还会使企业增强信息化程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增强,也会促使相关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并能及时预测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将资产管理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企业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从根本上避免重复采购设备的情况,以免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从中牟利,出现违法等现象。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还会重视核算管理,将账面管理和实物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维持固定资产的使用。例如,如果管理人员选择的提取折旧方法不当,虽然固定资产还可继续用在工作中,但如果缺少管理,它便不知所向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不规范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企业管理者与相关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较为忽视,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不太规范,管理方式相对陈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内部未意识到固定资产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重要关系,致使资产管理部门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价格、折旧额等信息较为模糊,甚至有丢失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不断更新,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准则也有一定变化,但由于部分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较低,并不能完全掌握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规定和要求,容易忽略新准则的细节要求,使得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新准则脱轨。例如新会计准则更改了固定资产的定义,删去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条件,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并未注意到这一点,致使将一些价值较小的资产忽略不计,对固定资产管理效果起到消极作用[1]。
(二)信息化建设不足
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企业都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内部,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尽管多数企业已经使用了先进技术,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不足,多数企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或平台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但是该种系统的普适性不强,与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匹配程度不高,比如有些管理系统的审批程序较为复杂,每次审批都需要相关纸质资料或OA传递,所需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还有些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不统一,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系统相互独立,资产变更信息不同步使得业财融合难度加大。同时,由于管理系统不统一,两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和处置信息不能实时更新,会出现资产闲置和堆积现象,致使企业管理固定资产更加不易[2]。
(三)资产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目前,多数企业都已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缺失,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前,并未整合资产资源,致使企业内存在超标准购置固定资产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未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2)还有些企业的清查盘点制度不够规范,没有按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导致资产实物与账面资产不相符,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现象屡见不鲜。(3)对于盘亏、毁损或报废的固定资产,部分企业并未详细规定资产处置的流程,导致资产管理部门处置资产较为随意。同时,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也是导致资产处置不规范的另一要素,各企业应加强对报废、盘亏以及毁损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健全资产处置审批程序。
(四)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改善资产管理现状的重要手段,资产内控能有效强化资产风险管控水平,是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保证。经调研发现,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多数企业缺少资产风险预警机制,导致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不能及时预测,在风险突发时企业欠缺应急方案或应对固定资产的有效措施,给企业造成损失。另外,固定资产评价不到位也是制约内控机制不健全的另一原因,一些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导致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管理者也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所做出的整改决策可能存在滞后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一些企业没有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管理中,主要遵循“长官”的意思来管理,不能充分展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价值,管理意识薄弱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不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方式,在管理中会依靠自身经验,与企业实际管理方式不符,这会增加管理的难度。财务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只负责购置的工作,而管理者不重视盘点工作,缺少固定资产台账建立的意识,没有掌握其中的法规,这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例如,管理者不懂固定资产的业务知识,当固定资产出现报废时,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使用的方法不正确,计算的折旧年限不当,这都容易让固定资产出现损耗的现象,当它跟不上生产进度时,会早早地折旧,使用不到应有的年限。
(六)缺少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甚至是考核机制缺位,是现阶段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一味的借鉴和照搬其他企业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未结合自身实际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实用性较低,无法通过考核结果准确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部分企业并未制定绩效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缺位,各部门、各员工参与效率低下,甚至是被动性凸显,对企业发展产生消极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企业虽已制定绩效考核机制,也定期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但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率过低,奖惩力度不足,员工重视程度薄弱。
三、企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多、价值高,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方式能极大地增强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产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及相关资产管理人员需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以提升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企业管理者还应在企业内部进行固定资产知识宣讲会,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强化固定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的益处,促使企业内部意识到固定资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同时,各企业资产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将各类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准确反映在明细账中,并与财务部门进行适时沟通,按时入账,降低因管理不善产生的资产管理风险[3]。另外,企业还需定期开展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讲座和提供实践技能学习机会,在培养财务人员学习态度的同时增强其专业技能,确保其有能力对新会计准则进行解读分析,完全掌握新会计准则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管理内容,为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起到推动作用。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不仅能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管理平台,在该平台内各类固定资产负责人分工明确,并能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局面,尤其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信息实时更新能有效加强两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防止因信息不一致导致的资产管理风险。同时,使用条形码或者二维码技术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方位跟踪,使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使用情况,避免资产流失或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另外,信息平台的重新构建也能多元化处理闲置不良资产,使得闲置资产及时投入使用,不良资产得到有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在购置在固定资产之前,应先对资产存量有充分了解,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购置,购置后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会计明细账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确保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账卡、账账、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存在积压现象。第二,规范企业的清查盘点制度,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监督资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严格核对资产数量,并对盘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作为之后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参考依据[4]。第三,企业还应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处置流程,按照既定流程处置符合相应的固定资产,为企业盘活资产提供动力。同时,企业也需制定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提供相关手续或资料才可进行资产处置,避免盘亏、毁损以及报废的固定资产被随意处置。第四,完善内审机制。企业应加强内审机制建设,设立独立的内审监察部门,并配置专业素养较高的审计人员,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与整改建议。同时,内审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资产盘点与抽查工作,及时发现账目与实物存在的差异,保证账实一致。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也有利于企业严格把握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首先,各企业应优化固定资产内控环境,完善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文化相挂钩,凝聚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为完善健全的内控机制奠定基础。其次,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内建立风险预警模块,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风险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准确预测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隐性风险,并根据风险重大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或分散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最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评价与监督固定资产例会,分析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出具评价与监督报告,为管理者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实际情况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管理者所做出的资产管理决策具有时效性。同时,监督部门也应借助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控,定期审核固定资产购入、领用、调拨、处置等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真实完整、合理有效。
(五)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科学管理方式,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固定资产相关的知识,提升管理的重视度,并将这一理念传达给员工,让他们重视起来,能够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同时,企业还可培训员工,让他们掌握固定资产的操作和保养方法,做好基础工作。当前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由财务部门负责,有的管理人员还是兼职的,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人员可由懂固定资产的人员或者是邀请专门的学者、技术人员,让企业内的员工能重视起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保养等工作,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六)健全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必须正确看待固定资产管理,牢固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全面学习和了解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法规政策,在积极向其他企业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当前现状和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并持续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绩效考评指标。设立独立的考核小组,并委派专业化员工担任,确保考核环节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提高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提高考核结果利用率,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加大对优秀部门与个人的奖惩力度,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引领作用,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按照现行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控力度,如资产购置、资产处置等。当因人为因素造成资产损毁或者是遗失的,应对其负责人进行行政处分与罚款处理的双重处罚;当损失金额过大,亦或是触犯国家法律条款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路径,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各企业必须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以便于企业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减少资产闲置,为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各企业在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资产管理制度以及资产内控机制几个方面,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以减少资产流失和管理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进而为企业增强内部管理能力添砖加瓦,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效益最大化。
相关链接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