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
2022-11-23董琰
□董琰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标准不断提升,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严格。为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系统持续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各类艺术课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具有陶冶性情、松弛情绪等重要功能,对于压力较大的初中学生,音乐课程不仅能够有效调节舒缓学习压力,更能让学生掌握艺术知识、领悟艺术精神,从而提升个人气质,增长见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养成非常有利。因此,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具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造力
音乐课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教学,更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性,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音乐品鉴等系列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展开积极的联想与思考,对其想象力的开发、思维力的培养作用重大。音乐是抽象的,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象,在音乐营造的想象空间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他们在音乐世界进行无限畅游。
(二)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健全人格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会传递出一种情感态度,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也会获取自身对于音乐的独特体验,音乐教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被定义为音乐情感教育,因为其具有陶冶性情、提升涵养、塑造人格的重要功能。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关键期,情感日益充沛,个性初步养成,但情绪控制及调节能力较差,而音乐可以当成情感宣泄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通过音乐调动学生的正向情感,抒发消极情绪,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内心,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三)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
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独唱、二重唱、合唱演出、乐器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多种音乐实践探索,而合唱演出、合奏表演的音乐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团队合作来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采用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课堂氛围感不足且缺少有效的互动。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单独进行知识的讲授,而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足够的理解掌握能力,致使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兴趣受到打压,不能发挥音乐课的育人价值。同时,教师缺少创新意识,采取的教学方法略显单一,一般是教师教唱、学生跟唱的形式,不能对音乐知识进行发散思维或者引入生活中的事例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欠佳。
(二)音乐课程设置比重较少
虽然目前学校对素质教育理念非常重视,但教学重点仍然集中在文化基础知识的学科教学工作中,音乐等类型的艺术课程设置比重较少,往往一周一节课,课时有限,教师不能全面系统地教授音乐知识,且部分初中学校尤其是初三阶段,音乐课程还存在被占用的情况,音乐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无法发挥。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对于本岗位工作也不够重视,教师在备课教学工作中也缺少对学期内容的统一设计规划,音乐教学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课程与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音乐知识点非常分散,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难以学到真正感兴趣或者有效的音乐知识。
(三)音乐教学资源有限
音乐教育需要校方提供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有效支撑,硬件包括学校的音乐教室、多媒体操作系统、音响设备、音乐教具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软件主要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目前初中学校对于音乐课程配置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比如音乐教师不一定是专科出身,对于教师的学历、专业等方面要求并不严格;部分院校并没有单独设置音乐教室,配备音乐教学设备,音乐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在同一个教室中开展,主要以教师的口头讲授为主。
三、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微课互动课堂
微课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的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相比更具有针
对性、灵活性和精准性,通过录制教学软件打造主体化、互动型的教学环境,能将复杂系统的音乐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实现音乐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展。教师可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围绕音乐课堂主题自制微课,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思维和审美。如果音乐主题完成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学生自动结组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比如,针对八年级下册的音乐故事单元,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微课主题,学生可通过剪辑网络视频、角色还原扮演等方式来制作音乐视频,在微课视频中要对音乐故事的背景、情绪表达与演绎、不同段落用的主乐器等进行解说,教师不仅是任务的发布者,还应该是任务的协助执行者,要及时帮助学生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解决学生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立起顺畅的师生沟通关系,充分发挥该种教学资源的实际作用。
(二)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探索,围绕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针对不同课堂设定不同的音乐教学目标,并对该目标涉及的内容进行充实,可以结合音乐发展历史或者当前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上更具有包容性和全面性,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针对七年级音乐教材中《彩色的中国》开展教学,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所营造的情景进行思考,并结合时代发展背景进行更深层次的延伸讲解,
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词内容的意义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在学习该首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师可在课前根据该首作品布置思考作业,让学生主动推荐类似的音乐作品、阐述原因并在课堂上将学生推荐曲目的前三名进行播放,邀请班级同学共同鉴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课堂交流效果。
(三)增加音乐教学资源
要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必须切实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第一,学校应该在保障每周一次音乐课程设置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该门课程的时长,并且严格管控其他学科教师的占课行为,保证音乐教学能够正常开展。第二,学校应该增加音乐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如丰富音乐教具,增设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如校方财政能力有限,可优先选择成本较小的乐器,如竖笛、口琴等,保障学生有一定音乐实践参
与机会,重视音乐教师专项能力的培养。第三,学校要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组织音乐会、校园演奏会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主题活动,或者在校园广播中
加入音乐节目,让音乐教学真正走入校园,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第四,音乐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明确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断丰富满足学生对音乐探索的追求,为学生音乐才能的培养与挖掘提供有效指导。
(四)创新团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技能
音乐是一门具有灵动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不同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乐器、音乐技能的理解掌握均有较大差异,如有的学生具有歌唱天分,有的学生擅长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初中音乐课堂由于具有统一的教学任务要求,开展一对一精英化教学的难度较大,因此音乐教师可创新团体教学模式,以小团体教学思路安排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其自行组成音乐学习小组,根据课程主题和小组划分组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针对《保卫黄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乐器小组负责发现和研究单元曲目中用到的各类乐器,了解其乐器起源发展历史;演唱小组可选取展示曲段,通过小组分工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文化小组负责收集单元曲目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等,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和清晰的任务安排,以小团体教学的形式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品格、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艺术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对初中学生的性情培养、
审美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