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022-11-23王利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北省电商数字

王利敏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河北省的数字乡村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网络化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

1 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1.1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不断完善网络覆盖范围,打造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021年6月,河北省近5万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纤宽带和4G信号覆盖。全省网民规模达到5 735万人,网民普及率为71.6%,农村网民占46.7%;网络区域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河北的乡村分布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有的在山区、有的在平原,尤其对于那些海拔高、偏僻、交通不便的村子要加快完善基站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便村民与外界的沟通联系,通过网络直播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走数字乡村振兴之路。

1.2 智慧农业建设转型加速

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智慧农业”以来,河北省跟紧智慧农业建设的步伐。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型新阶段,发展数字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2020年河北省选定高邑县、栾城区、玉田县等10余个县(市、区)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蔬菜种植户在家用手机APP就能远程可视化管控温室大棚,配合自动化风口控制、自动水肥一体化设施,降低用户出入大棚的频率,蔬菜大棚的环境参数调控也比较理想,蔬菜生长态势比之前更好。石家庄市栾城区建设了智慧温室系统,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生产设施和动植物本体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分析,通过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和科学管理,目前已经建立3个示范园区。石家庄市栾城区的龙头企业运用数字化智能手段,对原料基地、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层层把控,建立健全自身检测与认证系统。建设了万亩优质小麦、玉米生产示范区及1.5万亩特色大豆生产基地。

1.3 电商扶贫成效显著

随着电子商务伸向农村发展,河北省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契机,帮助全省贫困县的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其脱贫。一方面,借助市场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扶贫。帮助农村的传统产业改变销售方式,根据电商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网上销售产品,对接大型电商企业。目前,河北省已有62个贫困县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当地主要产业主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淘宝、苏宁、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开设特产馆40多个,基本上覆盖了特色产业中的各类品种。阿里巴巴在全省的62个县中精选出了近百个农产品品种在网上重点推广,部分产品在网上销售不错,为增加网上销售量,举行了“兴农扶贫,寻味河北”的活动,精准帮扶6 000多名贫困人口。电商企业苏宁在沽源县探索出一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实训店”,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已在全省开设实训店15家,直接带动贫困或低保人员500多人增收,间接带动上万人实现增收。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县域电商公共品牌。各贫困县依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推动品牌建设,贫困户生产的达标产品可共享公共品牌、产品设计开发、网店运营等服务,大幅提高了贫困户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支撑能力。目前,各贫困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注册电商公共品牌60多个,如赞皇县的“大美赞皇”、武邑县的“邑人制造”等已成为当地农村产品网上销售的支撑品牌。农产品新电商模式在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领域增添了新动力。

1.4 乡村治理逐步现代化

充分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数字化应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一项一项信息化工程做得扎扎实实,让村民收到数字化红利,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依托完善的乡村信息化网络实施,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栾城区、高邑县等地方的乡镇先后建立了“数字乡镇”的管理服务平台,提高了乡镇政府的办事效率,也方便了为农户提供服务。河北数字乡村推进的“雪亮工程”建设,依托互联网在乡村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在各村设立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全县各村监控点实时查看,各村平台统一连入各乡镇综合指挥和信息化平台,各乡镇连入县综治中心平台。此外,还包括“天网”“平安校园”等安防项目,实现了对多所学校实现联网监控,河北平安建设的能力增强了,助推了构建平安乡村的步伐,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 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数字乡村建设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乡村人才支撑弱、科技创新供给少、政策体系不健全等严峻困境。

2.1 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匮乏

数字乡村建设要靠人才支撑。从目前乡村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乡村的人才结构、人文素质难以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第一,中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北省人口总数7 561万,而农村人口占一半以上,在农村人口中其中有21%的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乡村中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外流,造成农村人口劳动力的弱化。第二,乡村留守老人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留在乡村生活的老人几乎没有文化知识、不会用手机上网,他们不能享受网上购物消费、缴费等智能化的服务。第三,新型的农业人口数量较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些高校的毕业生或退伍军人返回农村创业、想干一番事业,是助推农业现代化、农业智慧化的需要。他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懂农业技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难以在乡村久留扎根,最终不得不返回城市打工。

2.2 数字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建设数字乡村,资金保障是基础。数字乡村建设范围广,河北省现辖11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乡村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有的在山区、有的在平原,山区的乡村发展滞后,地广人稀,山区的村子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短板问题突出,再加上数字乡村建设的任务重和周期长,因而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数字乡村建设中来。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比如,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和农林技术的推广等,这些都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从当前政府对数字乡村建设资金安排来看,实际情况并非乐观。虽然河北省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文件《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但是各级政府财政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投入并不多。

2.3 数字乡村建设缺乏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

目前,从国家层面来看没有数字乡村建设战略的科技创新体系,缺乏整体规划。比如,对乡村建设的有关组织领导、财政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制度。虽然国家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下发了相关文件,但是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引领、组织、协调和管理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部门缺乏协调,在数字农业领域创新步伐滞后,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基础性研究处在薄弱环节。这些给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3 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对策

2021年,由中央网信办和农业农村部牵头并联合其他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河北省网信办向各地级市转发了该文件,该文件对进一步推动河北省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南,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课题组调研河北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部门,总结得出几点启示。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数字乡村建设增添动力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人才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第一资源。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中的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外流、人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及人才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人才问题仍然是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突破人才瓶颈。首先,培养创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人才组成部分,激发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其次,加强乡村干部的培养。我国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时间才两三年,有些乡镇干部对数字乡村概念、内涵、建设的内容缺乏整体认识,建议对乡村干部和后备干部进行专题、集中授课和讨论交流学习,提高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刻认识和实践。最后,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外出人才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带回家乡,能够激发数字乡村建设的活力。

3.2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实施方案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遵循和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和试点推进的基本原则,让数字化引领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河北省的乡村分为平原乡村和山区乡村两大类。

第一类,平原乡村。平原乡村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和耕地面积大,适合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操作。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机械化运作、农业生产规模化高效化,推进农用植保无人机等成熟智能农业装备的普遍应用,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农业生产;建立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推动从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全生产流程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第二类,山区乡村。山区乡村分布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深处、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山区乡村地势凹凸不平、交通不便利、农地条块分割、人少地少、农产品品种多,大部分的乡村是传统的农耕方式,靠天吃饭,所以在山区乡村发展的瓶颈不适合农业机械化耕作。数字乡村建设的着力点放在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学规划上,对农产品的销售增加网上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打造“一村一品”的农产品特色,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3.3 推广产业物联网,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农业生产智能化和精细化

一是深化物联网在农业装备方面的应用。推进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于一体的农机装备物联网监控建设,提升远程伺服平台建设,通过各类传感器、RFID、视觉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实现农机的数据收集和动作反馈,提高农业装备的远程管理、远程伺服能力。二是构建数字乡村建设一张图系统。推进智慧农业中综合地理、空间、气候市场等数据资源,面向农业园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和群众等多个主体提供服务,进一步指导农业精准生产投入,丰富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三是进一步提升加工工艺,为产品提供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加工、供应、配送和品牌打造的生命周期升级。

3.4 以智能化平台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实行动态更新和“全流程网办”,政务服务全部开通,以此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二是打造“互联网+党建”平台。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党课教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省万人示范培训”“三会一课”“党课开讲啦”等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学习,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三是加快推动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扩大“雪亮工程”建设的覆盖面,有序推进“雪亮工程”项目的招标和建设工作,增强“雪亮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升监控覆盖率、摄像机高清度、图像和数据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构建“5+N”网格体系,将“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加大对农村重点公共区域、重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水源地的视频监控管理水平,增强社会治安防控和维稳处突能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河北省电商数字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成双成对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