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值得记录的人
2022-11-23张笑川雨
文_张笑川雨
契合实际,讲述青年人的坚守
今年年初,我接到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的任务,就一直在思考,自己该讲些什么?
要将全会精神与台州本地相结合,绕不开一座岛。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陈岛是浙中南国民党残部的主要据点。直到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了大陈外围的一江山岛,国民党当局才彻底败退台湾。他们从大陈岛撤退时,毁坏了岛内所有的设施,并将岛上1万多居民全部迁去台湾,大陈岛自此成了一个荒岛。
1956年至1960年,467名青年志愿者陆续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登上大陈岛垦荒创业。第一年,岛上的种植业卓有成效,第二年,盖起了畜牧场、养起了黄鱼,第三年、第四年,加工业兴起……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专程登上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后来又两次给大陈岛回信,指示要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
如今,大陈岛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居民们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长明电、通上了5G网、坐上了免费新能源公交、实现了家门口智慧养老……2021年,大陈岛入选浙江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今年以来,更是在全国首创氢电耦合示范工程和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全力打造“碳中和”示范岛。
大陈岛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蹚出了一条新时代的“垦荒路”。
在成为记者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垦荒故事”:98岁高龄仍坚持在宣讲一线的老垦荒队员叶崇富、潜心学习ECMO技术只为多救一人的援鄂医生秦杰、为黄岩慈善事业放弃摄影梦的徐凤华、研发新型设备的研究生护林员潘学飚……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坚守与担当。每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会站出来,成为各个位置上的中流砥柱。
不忘初心,做好主流传播
作为媒体人,在传播手段不断创新,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更是要坚守初心使命,当好党的喉舌,讲好台州故事,做好主流传播。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一群志愿者投身抗疫大军。
刘青是台州市青公益协会的创始人,从事志愿服务至今已有20个年头。深知志愿服务“专业”的重要性,在疫情暴发之初,她就领衔修编了全国最早的《新冠肺炎防控志愿者培训手册》。
2021年和2022年,我两次采访了刘青。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了这么多年来她关于志愿服务观点的转变,也从中获取了感人的故事:
2010年,她的公益事迹在《台州日报》上刊登后,一名叫“飘姐姐”的新台州人联系上了她。10多年的时间,两人从未见面,刘青更是不知道她的真名。但每年8月,“飘姐姐”就会带着慈善款出现。从第一年的100元到如今的2000元,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捐款清单……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5月上榜“浙江好人·‘疫’线面孔”的台州企业老板徐文俊,在疫情期间,向武汉、上海捐献、支援了近1.3万张行军床,为医护人员的休憩提供了保障。
“捐了第一家,就想捐第二家、第三家……亏钱也要做下去!”徐文俊说,报道登出后,他的事迹在客户群体中口耳相传。如今,公司有近三成的客户都是慕名而来,他们觉得在他家购买产品,相当于间接为抗疫做贡献。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能记录下这样的故事,能够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的家国情怀。主流报道本身,就积聚着力量。
明晰目的,给读者以启发和收获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州提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嘱托的20周年。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们报道的重要方向。
今年以来,为了助企纾困,台州出台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经济新辉煌18条政策”“台州市服务业纾困帮扶政策50条”“台州稳经济40条”等一系列稳经济的政策组合拳。政府部门也纷纷发力,在全省首先推出“食疫无忧”险,为疫情下的食品行业保驾护航;全国首笔“质量贷”金融产品授信落地台州,将“政府质量奖”的荣誉转化为“真金白银”……
我们部门主任常说,做新闻报道,一定要清楚写这篇稿子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让读者从中有所收获。时政报道,要做好政策的解读,要利用好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信心。
当然,除了政府的扶持,企业自身的突围经验也至关重要。
去年是建党100周年,我走进了多家民营企业,探寻党组织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我发现,除了党组织与企业同频共振以外,能够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上扬的企业,都对其发展路径有着明确的规划。
2021年7月20日,在采访当天,浙江爱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消息,公司上下都十分振奋。
董事长罗献尧说,在企业创立之初,他们就定下了“成为解决流体投加方案的专家型企业”的发展愿景。2005年,当国内同行沉迷于技术上的“拿来主义”时,爱力浦则在党支部的引导下率先组建新型计量泵研发中心,购入高精仪器,使公司研发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到目前为止,爱力浦研发了国家川气东输重点工程配套的天然气开采高压力甲醇加注专用隔膜泵,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先进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2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解决了第三代核电“卡脖子”技术……在计量泵行业的精耕细作,让爱力浦能够厚积薄发,每年的销售额都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
蛙喔,华东地区的牛蛙界巨头,在全国拥有200家门店,在发展过程中也曾走过不少弯路。除了瞄准品类蓝海,创建连锁化餐饮品牌以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创始人姚利剑说,三四线城市给予了他们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时间,不会快速被人模仿。不同于“古茗”奶茶店的轻资产,蛙喔没有将店开在街头巷尾,而是选择了拥抱大型商超——商场自带流量,且有同类保护机制。这些,都帮助“白手起家”的他们实现了异军突起。
我想,这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报道,正是读者们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