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以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022-11-23骆坤
骆 坤
(武汉清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23)
前言
农村地下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因其水量稳定、水质好,是非常重要的工矿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饮用水资源。近些年,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人们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农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导致农村地下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地下水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村地下水污染已经危及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查明农村地区地下水污染不断加剧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合理对策,防止污染进一步加剧。
1 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地下水资源被开采,同时由于工业及农业等人类活动,引起了农村地下水的污染。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表水中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随地表水流入到地下后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且,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管网不完善,覆盖面积较小,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较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集中收集处置率不高。以及农村畜禽养殖场数量较多,许多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养殖粪便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种养结合程度不够。我国农村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也比较高,利用率不高,分别仅为38.8%、37.8%,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5至30个百分点[1]。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农村地区地下水的污染。加上我国农村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还不大,目前农村地下水污染形势已十分严峻。由于地下水具有水源深、不易发觉的特点,如果受到污染,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这就容易造成污染物的长期累积,导致污染程度加深,从而增加治理的难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对策,我国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开展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地下水的工作迫在眉睫。
2 农村地下水污染主要原因
2.1 工业污染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周边乡镇企业和工厂越来越多。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多,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村地区由于监管不到位,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设施都比较落后,甚至并未将污水、废气处理达标后就排放。同时大量的废气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随降雨污染地面、水质,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水污染,废物乱置引起地表水污染,由于地表渗透进一步造成农村地下水的污染。
2.2 农药和化肥污染
化肥与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化肥与农药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也可以降低生物灾害对环境及农作物产生的影响,进而逐步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发展。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不高,农民重视生产产量,忽视质量建设,对化肥过于依赖,而不重视有机肥。但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活性下降,其分解、转化、吸附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也会下降,进而引发农业面源污染[2],从而导致对地下水的污染。部分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移动性,使用后易淋溶渗入到地下水中。由于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并且处在避光和缺氧状态下,农药渗入到地下水后往往不容易降解,具有持久性,并且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部分农药通过降水入渗或通过包气带(土壤)进入饱水带的地下含水层中,还有部分农药通过过落水洞、水井以及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河水一起渗入到地下含水层中,在承压含水层补给区发生淋溶作用时,随着地下径流扩散,造成地下水发生区域性、大面积污染[3]。因此,化肥和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2.3 农业灌溉用水污染
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废污水被用于农田灌溉。废污水中的污染物以及难降解的物质由于灌溉会聚集在土壤中,随着地下水的补给,污染物以及难降解物质会进入地下水环境,进而污染地下水。郭凤震等[4]研究表明灌溉水源中的氯离子含量对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有影响,长期灌溉会使地下水氯离子含量增大,用含有大量氨氮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水源进行长期灌溉会使土壤中氨氮含量增高,土壤中氨氮含量若长期超过植物吸收量,会使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增高。在污水灌溉中由硝化作用产生的NO2-和NO3-会进入地下水,并随污灌的不断进行逐层向下层渗透,导致地下水的NO2--N和NO3--N污染,长期连续污灌可能造成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5]。
2.4 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场数量较多,分布散乱无序,一些规模以下养殖场存在养殖废水、粪便直接排放的现象。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渗透途径,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含氮量增加,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会使地下水体发黑、变臭,失去其使用价值[6]。顾静等[7]研究显示畜禽养殖区外围地下水总大肠茵群、菌落总数和硝酸盐均有一定程度超标,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随地表水进入地下水;由于施用动物粪便的土壤中会存在一定的粪大肠菌群,土壤中的粪大肠菌群会通过渗滤途径进入地下水。洪欣等[8]认为施用含高浓度重金属的畜禽粪便会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淋溶,进行农业灌溉或经雨水淋洗,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进入地下水,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2.5 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
农村垃圾乱堆放以及生活污水乱排放也是导致农村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污水综合处理和利用系统仍不完善,在这些地区,日常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明渠或暗管的方式进行处理和排放,不能有效实现雨污分离。农村地区的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不能做到全收集、全处理,这已成为环境治理的突出问题[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不完善,不同的处理技术价格不同,有的村庄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好[10]。生活污水若不经任何处理就排放,时间长了会污染河流和地下水,也会进一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11]。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开展,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村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逐渐增多,垃圾的构成愈加复杂,处理难度不断增大,农村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12]。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垃圾中含氮有机物会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由于垃圾的随意堆放,在雨水的冲洗下,这些污染物会渗透到地下,进而污染地下水。
3 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农村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而且有蔓延扩大的态势,为了遏制农村地下水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防治农村地下水污染,已发生污染的农村地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理。
3.1 强化工业企业的监管
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工业企业必须采取符合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防渗措施。对污染防治设施落后、污染严重、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企业应关停,防止企业乱排污导致地下水污染。对污染防治设施和技术相对先进的企业,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定期排查消除可能存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3.2 科学施用农药、化肥
积极引导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大力发展生态种植模式。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绿色防控。综合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调整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科学使用化肥。科学使用农药,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项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根本上减少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加强农药销售管理以及农药使用的监管,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和园地农药使用量,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农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水平。
3.3 加强灌溉水的水质管理
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及管理,防止污染物进入农田土壤环境。定期组织对农业灌溉水水质进行检测,对于不达标灌溉水,应采取相关措施,保证农田灌溉水水质安全。若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并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应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3.4 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管理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规划养殖区,远离村庄、水源,加强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中的污染物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推进畜禽粪便和污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严控养殖场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畜禽养殖废水应处理达标,畜禽粪便应确保有配套的防渗工程。推广农村养殖业废水、粪便科学处理新技术、新设备,促进种养有机结合,创新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实施养殖污染达标、减量排放工程。加强对畜禽养殖监管,严格规范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以及使用,禁止生产和使用抗生素、重金属超标等不合格兽药和饲料。加强对畜禽养殖重点区域以及重点养殖场的监测,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档案。
3.5 合理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
全面考虑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完善农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排查整治,对在农村地区随意倾倒、堆放垃圾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处置体系,完善配套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转运车、中转站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尽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应结合农村所在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农村经济等情况,筛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用技术和设施设备,采用适合本地区的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采用人工湿地、生物与生态组合等污水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和处理率,确保生活污水乱排放得到基本控制。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3.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涉及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较少,国家立法机关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法律,细化农村地下水保护及污染防治方面法规条例。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区域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区域内法律规范,通过针对性的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3.7 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标语等形式,对农村地下水保护及污染防治等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农村居民的地下水污染危害知识、环保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农村居民意识到地下水的重要性以及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农村地下水污染与村民的环保意识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应增强农村居民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让农村居民意识到保护农村地下水人人有责,从而让每一个人都能投入到地下水保护工作中,依靠群众力量提高地下水保护以及污染防治效果。
3.8 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村地下水的监测管理工作还不完善,各地政府都需要加强农村地下水监测及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农村地下水监测网,监测点位应实现从浅层到深层,从水量到水位、从平原到山区的全方位立体控制。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与监测技术,确保地下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定期开展农村地下水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农村地下水污染的状况,为农村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3.9 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起步较晚,相关修复参数缺乏,修复技术薄弱。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主要以实验室小试和小规模中试为主,由于缺乏工程案例、基础数据和工程参数的积累,可供参考的大规模地下水污染修复成功案例还不多。对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农村区域,应有计划的开展农村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地下水污染修复新技术,修复完成的地区应及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后进行推广,逐步对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农村区域进行修复治理。
4 结语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国家、各部门、各级政府和当地居民应高度重视。同时,国家、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和防治力度,防止农村地下水污染加剧,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地下水污染的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