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韵传播,智库先行

2022-11-23文_孙

传媒评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智库学者

文_孙 雯

如果要在浙江媒体的报道中找一个热门词,“宋韵”当之无愧。自2021年9月至今,它频频露面,“宋韵”二字所携带的信息,有过去有未来,更有当下浙江文化建设的一方版图。

宋韵是哪种韵?几个月前,如果随机做一次街头拦访,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喝喝茶,写写字,点点香……今天,面对同样的问题,大众给出的答案已经相当笃定且深入。

这种迅速的变化,自然离不开各大媒体在这段时间内风格独具的解读。解读宋韵,要读物、读人、读史,读典籍中的记录以及山野与街巷中的历史遗存。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地向大众传递这一切所携带的宋韵信息,解读的专家尤为重要——抓住了对宋韵独具研究力的专家群体,就掌握了宋韵传播的主动权。

在此,从钱江晚报的文化报道入手,简要分析报道的操作者如何在原先的专家资源积累中,重组并挖掘出新的“生产力”,从而以独有的面貌去面对宋韵传播这一全新课题。

探访“镇馆之宝”,以行走集结专家

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整体推进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宋韵文化气象。”

关于推动宋韵文化建设,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这段描述简短凝练,那么它的“气象”万千表现在哪里,它与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是媒体要面对公众进行普及的话题。

宋韵最鲜活的实证莫过于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以及街巷与田野中的历史遗存。但是,“宝贝”不会说话,它们必须借由专家的解读,才能展现宋韵之韵。

2021年9月,钱江晚报集结学者与考古人,开启“镇馆之宝”寻访之旅。在学者们的解读中,那些宋人用过的物件,生活过的痕迹,被呈现出来,成为文化和精神的实证。同时,在它们的浸润之下,当下与未来的生活也有了来处和更为美好的期待。

在专家的带领下,钱江晚报的记者探访绍兴宋六陵,走近杭州凤凰山一带的月岩、“忠实”摩崖、圣果寺遗迹等吴越国至南宋的诸多石刻与造像,探访西子湖畔所有与宋韵文化有关的实物……经由专家的讲述,一千年前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随之在记者的笔下得以重新构建。

专家与记者共同的行走,还由杭州扩大到整个浙江,到2022年初,“镇馆之宝”系列已经进行10余期,其中涉及“宝物”不计其数。

为什么能迅速聚集起“行走”的专家型“寻宝队伍”?与钱江晚报之前在文化报道中的深耕密不可分。创刊35周年的钱江晚报,在文化报道方面发力尤深,在积累大众读者的同时,也为诸多领域内的专家所信赖。

在此基础上,各个文化单位的资深研究者,往往乐于加入钱江晚报的宋韵传播智库,随后,系统化的宋韵传播报道,自然水到渠成。

宋韵传播智库的成员,不仅仅来自杭州,还有浙江各地的资深文化研究者。

自2020年起,钱江晚报与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至今已有分布于浙江各地的24家成员单位。利用这一联盟,宋韵传播智库又将地方学者汇聚一堂。

杭州外的浙江各地市,同样宋韵文化厚重悠远,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不为本地之外的人群所熟知。钱江晚报以“浙里·悦读”深入各地,将地方宋韵研究学者聚拢,从而让宋韵文化的讲述更加丰厚多元——宋的风俗、物价、科举、学潮、艺文、官制、茶政、马政、度牒、驿传、地理、气候、产业、外贸……镶嵌于学者们由研究而生发的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情结当中,传播也自然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

打造“宋韵书单”,以阅读集结学者

做好宋韵文化的传播,单是请专家与记者共同寻物并进行解读显然不够。

2021年10月30日,由钱江晚报发起,邀请全国各大出版社的掌门人、学者、读者共同推荐了全国首张“宋韵书单”,为阅读宋韵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这张书单的作者群,有著名宋史研究学者邓小南、包伟民、赵冬梅、虞云国、龚延明的身影,他们笔下的输出,不管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呈现了一幅幅关于宋韵文化的生动社会图景。

在首张宋韵书单发布后,更多的出版人、学者、作家、读者参与到推荐书单的阵容。由此,智库进一步扩容,它由单一的宋学研究者,进而囊括了出版人、书店人等与阅读有关的人群。因为成员组成的变化,造就了视角的多元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宋韵书单”不再是一张静态的书单,而是吹响了集结宋韵传播专家的“集结号”。那些优秀的学者作为进入智库的成员,不单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成书,还借着书单的发布以及随后的系列活动,承担起传播宋韵文化的责任。

2021年10月30日,在首张“宋韵书单”发布后,著名宋史研究学者邓小南就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进行了一场公开演讲,为大众读者讲清楚了宋代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邓小南的讲座是“宋韵书单”评选活动中开启的首场讲座,之后,诸多相关学者还将亮相小时新闻客户端。同时,主题不同的宋韵书单将陆续推出,它意味着宋韵传播智库也将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全民阅读推广是钱江晚报文化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打造出“春风悦读榜”评选以及“书香迎新”TALK SHOW等品牌项目,聚拢了大批作家和出版人。面对宋韵传播这一新课题,钱江晚报文化报道首先着眼的是如何将原有的作家、学者库进行重新梳理,使之为宋韵文化传播发言,甚至代言。

不谋而合的是,以上诸多品牌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日常报道,最为重要的积累正是落脚于人文社科类的图书和作家。因此,对宋韵有研究的学者、作家自然也成为宋韵传播智库的主力——面对宋韵文化,他们有文学的视角,也有历史的角度。

线上互动,打破时空局限

不可否认,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对宋韵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竟,无论是探访实物、阅读交流,还是邀请专家讲授,面对面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那么,如何突破特殊情况对宋韵文化传播造成的“围困”局面?钱江晚报围绕宋韵传播智库进行了破题。

2021年12月31日晚举行的“书香迎新 阅向未来”TALK SHOW,首次采用了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杭州的6位嘉宾焦维新、张静、陈丹燕、叶兆言、姜振宇、方向明,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与线上的观众进行了无碍交流。其中,作为宋韵传播智库成员之一,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从那些因西湖生发的古诗词出发,讲述了宋韵中的诗意生活。

张静教授是第二次参与“书香迎新”活动,作为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的弟子,她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说到宋韵,诗词自然不能错过。上一次来杭参加这一活动的张静非常受大众欢迎,既然如此,何不顺应大众的“点名”请她再度出场。这场直播的效果,正如事先预计的那样,颇有影响力。

当然,在今天的媒体传播中,线上也是常规状态,但是,就目前的很多讲座或者读书会而言,无论采用线上还是线下的形式,其影响的范围依然有限,基本还是限于固定的粉丝群体。如何扩大影响力?在邀请一位专家开讲之前,就要对他的受众、题材进行深入分析,有了这个前提,再与其共同商定讲述的内容和方式,传播效果才能实现“突围”。

长三角共同“寻宋”,集结媒体智库资源

钱江晚报关于宋韵传播的线上互动,当然并未限于上述方面。这次“书香迎新”TALK SHOW还引发了长三角媒体和全国六大城市的共鸣。

上海新民晚报、南京扬子晚报、苏州姑苏晚报,分别于它们所在的城市发布召集令,在大众之间开启了一场别有意义的“围观”;杭州、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成都六大城市在各自的商业中心,“点亮”“书香迎新”TALK SHOW的宣传短片,以此问候每一位阅读者。

为什么杭州举办的一场活动会有跨地域的强劲传播力?

有一点值得注意: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制定,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当下的社会氛围、民心所向。

说到这里,要回顾一下2021年11月下旬的一次新冠肺炎防控流调:11月25日,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据介绍,这3位女性确诊病例是朋友关系,11月19日至21日曾到苏州共同游玩。因为这次流调,疫情背后,一趟年轻人寻访宋元古建的人文之旅吸引了媒体与大众的目光。

在这一事件的热度下,《姑苏晚报》的推文《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让苏州的宋元古建筑火出圈。随后,《新民晚报》和《钱江晚报》分别发出评论文章《待无恙,定再来》《待无恙,访苏杭,多来往》,对苏州的“喊话”进行了回应。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让长三角兄弟城市的文化联结畅通无阻?2021年11月30日《钱江晚报》携手《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推出特别策划——“待无恙,多来往——长三角四大晚报联手邀你寻宋江南”。

至此,宋韵传播智库壮大了媒体阵容。长三角四大晚报,各自集结学者与记者,在各自的领域内“寻宋江南”,而后在四大平台同步发布,让读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得以线上“寻宋”。

在这样的运作方式之下,上海、江苏、浙江三地那些本来只有本地人知道的有关宋韵的“隐藏地图”,因四大晚报的联手,得以呈现于更多人面前。被疫情暂时影响的文化沟通,在线上得以热烈进行。这也是“书香迎新”TALK SHOW线上影响巨大的前提之一。

正是基于以上4个方面,2021年12月31日晚,钱江晚报联合全国各大高校、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国各大优秀出版社等单位,正式宣布成立宋韵传播智库。它包含了学者、出版人、书店人、媒体人等身份多元的智库成员,而且,智库的传播平台不限于钱江晚报的各大新媒体平台,还囊括长三角的大型晚报平台。

如何评估多领域专家与跨区域平台的传播力量?这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四大晚报官方微博“待无恙”系列文章阅读量超4000万;#江南寻宋之旅#、#包邮区寻宋深度游宝藏打卡地#等话题讨论度超300万。而且,这一话题,还引发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中新社、澎湃新闻等媒体跟进报道。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智库学者
民居智库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宿舍四姐妹,生日同一天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学者介绍
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