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篓情深

2022-11-23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办新堤小学六年级崔鑫蕾

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末背篓重温

湖北省钟祥市郢中街办新堤小学六年级 崔鑫蕾

《背篓》一文选材有新意、表达有角度,但也有不足:比如写法有些落入俗套——前文还在“画龙”就知道后文要点什么“睛”了。 另外,习作既然要以物喻人,最终就要回归到人的精神品质上,但小作者没有安排这样的情感过渡,文末也没用点睛之笔升华到“人”的人格魅力上。倒不如换个角度描写人:写背篓的目的就是歌颂像外公一样的劳动者。若以背篓为线索,集中写一件事、一个人,让人物与事物(外公和背篓)相互交织,相互生发,文章就会更加生动、更有情趣。

外公住在“昭君故里”兴山县的古夫镇。 古夫镇最高处海拔两千多米,背靠神农架,南望夫子岩。于是,背篓成了人们的主要运输工具。“一篓一篓背下山,一篓一篓背上山。 汗水洒下一路路,背篓塞满金砖砖。 ”妈妈常说,外公用背篓背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如今他该享享福了。 所以,我们这次回老家的任务就是劝外公外婆下山住。

我们的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驶了两个多钟头,剩下一段羊肠小道就得靠我们的双腿了。 溪水叮叮咚咚地在耳边响起,山鸟忽地从眼前掠过。 远远地,我们看到了半山腰上,外公用背篓背出来的小平房,认出了大树下外公外婆瘦小的身影,听到了外婆熟悉的召唤声。

吃饭时,妈妈拥着外公说了不少话。 外公坐在边上只是低着头喝酒,并不搭话,直到外婆夺过酒杯。“过完今年的中秋再下山! ”外公放下碗筷,走到门外。 他眺望着远山,满眼的留恋和无奈。

(不舍老家。 精准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饭后,外公来到小屋,屋里有些阴暗,他背着双手望着墙上挂着的三四个大小不一的背篓。“老了,和我一样老了!”他叹了口气,取下一个背篓,“你妈妈刚上学时,我就用它背过你妈。后来,你妈工作忙,把你留在山里,你又哭又闹的,我就背着你去山下的店铺里买饮料……”我默默点着头,感慨万千:“这满屋的药材是您背回来的,这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您背回来的……”外公静静地擦拭着背篓上的灰尘,一言不发。

(回忆往昔。 正面描写外公的回忆和侧面描写“我”的感慨相结合,烘托外公勤劳的一生。 )

太阳偏西了,我们要下山了。我钻进一个破旧的背篓,冲外公连连招手。妈妈一边呵斥我,一边阻止外公。可是外公还是蹲下来,两臂穿过背带,扶着树满脸通红地想站起来。也许是外公喝了酒,也许是我太重了,外公踉跄几步,忙说:“真是老了,背不动了。 ”

(重温亲情。 细写外公的动作、神态,展现一家人的亲情。 )

下山时,山腰又腾起一团团云雾,妈妈忽然停下车,打开车窗。

“一篓一篓背下山,一篓一篓背上山。 汗水洒下一路路,背篓塞满金砖砖。 ”

“是外公在唱! ”我惊呼起来……

(歌吟背篓。文末用外公唱山歌这个细节呼应开头,将人、物、景融为一体,文章情感得以升华。)

小作者撇开《背篓》的写法,重点围绕外公的背篓,铺陈了外公“不舍老家——回忆往昔——重温亲情——歌吟背篓”这一线索,通过集中、完整的叙事充分展现了勤劳朴实、默默无闻的外公对大山、对亲人的眷恋之情。修改后的习作人与物关联,情与景交融,提升了文章的立意。

猜你喜欢

文末背篓重温
更正启事
重温经典
重温誓词
重温经典
黄牛背篓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文末点题太直接
福袋领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