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种菜
2022-11-23深海水草
深海水草/文
当中国人在谈论种菜时,所说的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情结。近到隔壁王大妈的阳台,远到天宫二号的空间站,只要中国人去得了的地方,早晚都能种上菜。
拿登月来说吧,别的国家宇航员登月归来,广大群众问的是科研进展,咱们国家宇航员登月归来,收获的是广大同胞的灵魂拷问:月球能不能种菜?一听不能种,还会流露出“这么大块地白瞎了”的失落感。
所以,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种菜?都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种过菜呢?
●在船上种菜——上新啦,海上鲜蔬!
14 世纪上半叶,北非摩洛哥有一位名叫伊本·白图泰的旅行家写了一本游记,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游历见闻。
这个时间段正是中国的元朝,当时在印度洋上往来的中国航船已经很多了,这位旅行家兴奋地记载了中国令人惊叹的造船技术,还特别记录了一个小细节:这些中国水手,居然到了船上也不忘种菜!
当时各个国家的航船上都会储备一些食物,但受制于海上的条件,只能带一些耐储存、不易变质的东西,比如萝卜、冬瓜什么的。新鲜的绿叶菜就不要想了,只能做成腌菜凑合吃。
可到了中国人的航船上,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的航船上打造了专门的木槽,水手们就在木槽里种植蔬菜和鲜姜,时不时就有新鲜蔬菜吃。
外国水手:炖萝卜、烤萝卜、油炸萝卜、凉拌萝卜……我觉得自己连呼吸都是萝卜的味道。
中国水手:种的菜品种太丰富了也不好,容易导致选择困难症。让我瞅瞅今天木槽里哪棵菜长得最水灵,就这棵小白菜吧,快到碗里来!
外国水手:羡慕嫉妒……馋!
●在沙漠种菜——这块“绿洲”可以吃
提起迪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有钱。但迪拜终究是个沙漠里的城市,最热的时候气温高达50摄氏度,而且长年不下雨,大多数的绿色植物都无法生存。
当你在这里听到富豪们发出“钱不是万能的”这句感叹,不要误会,勾起他们吐槽欲的绝不是什么稀世奇珍,而是一样很平凡的东西:蔬菜。
沙漠中的原住民很郁闷:实现了财务自由,却实现不了蔬菜自由,真是心里苦!
对此,一个叫孙建省的温州人表示:放着,我们中国人来。
说干就干,他先在黄沙漫漫的纳兹瓦沙漠里打了六口100米深的水井,把地下水利用起来,又相继攻克了防风、电力供给和种植团队问题。
最牛的是,他和团队研究出了一种用骆驼粪混合其他养料的土壤,成功种出了蔬菜,建成了一块每天产量可达数吨的“蔬菜绿洲”!
迪拜人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震惊了:这辈子都没在餐桌上见过这么多绿色,你们中国人究竟是什么种菜能人?
当地的华侨们啃着鲜黄瓜表示:这都是基本操作,没什么好惊讶的。给外国友人唱一首我国的歌吧:“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种菜的向往……”
●在“极限营地”种菜——中国军队种菜实录
中国军人不但战斗力强,还有一个隐藏技能:种菜。不管什么兵种,不管在怎样的恶劣条件下扎营,都挡不住他们火热的种菜之心。
回顾一下中国军队的种菜光荣史,那妥妥地就是一场极限挑战。
中国维和部队:我们在南苏丹搞了个“蓝盔农场”,挑战在酷热的非洲种菜,最后种活了20 多种,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向当地人免费供应,有人惊呼“中国人会变魔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吉布提的意思是“沸腾的蒸锅”,顾名思义,我们挑战的是在火山岩焦土上种菜,这里热是热了点儿,不过我们种的是西瓜,解暑降温甜滋滋!
海军西沙某水警区部队:我们挑战的是西沙海滩高盐、高温、高湿度的岛礁,借助专家的帮助把海沙变成了良田,先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半亩收获1500多斤蔬菜!
西藏军区昆木加哨所:在海拔4900 米的高寒地区种菜是一种什么体验?说出来吓你一跳,从栽种到食用仅需30 天。我们用一种特制的集装箱种菜,鲜菜管够,咱们就是这么牛。
这地方不适合种植?不存在的,中国军人到哪,菜就能长到哪!
●在南极种菜——中国科考队:“舌尖上的南极”不是梦
南极能长出蔬菜来吗?
能!前提是,派去一队中国人。
千万别以为冰天雪地就能阻挡中国人种菜的决心,这不,为了在南极吃顿好的,中国科考队连蔬菜温室实验室都搞出来了。
在我们中国的南极科考站,有一个16 平方米的房间,这是一个恒温的温室,采用了无土栽培技术,由电脑控制的LED植物生长灯能自动调节照明,还有专门的自动灌溉和自动加湿系统。
有了这个实验室,“舌尖上的南极”就不是梦了。在年平均气温零下10 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36.4摄氏度的南极科考站,中国的科考队硬是实现了每月60公斤的新鲜蔬果供应。
毫不夸张地说,在南极,中国的科考站是伙食最好的地方。生菜凉拌,白菜做汤,炒个青椒,再拍个黄瓜,外加酸酸甜甜的西红柿补充维生素,最离谱的是,连让人又爱又恨的香菜都有!
得了,就冲这棵香菜,不来上一锅乱炖全家福都对不起自己。
●在太空种菜——给我一粒种子,我能把农场开到天上
众所周知,地球早就盛不下中国人种菜的大志了。虽然月球暂时还实现不了种菜,但宇宙这么大,总会找到能开垦的地方。
早在2016 年,我们的航天员就在天宫二号空间站搭起了“太空菜园子”,利用一种特殊的微型培养箱启动了水稻和拟南芥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
看着绿油油的小叶片在太空绽放,中国人的种菜之心又熊熊燃烧了:中国航天,人能上天,菜也要上天!
怀着这样的热情,我们的科研人员不断攻关,在2021 年升空的“神舟”十三号上放了个大招:受控生态式再生系统。
这是仿照生态学原理建造的一个密闭生态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在这个系统中种植蔬果,培育出的植物不但能提供食材,还能制造出水和氧气,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循环,对于未来进行长期太空任务、星际旅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懂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首先是种菜的征途,菜已经种上了,其他的还会远吗?
中国自古有“耕读传家”之说,耕作立命,读书修身,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这种自力更生、努力耕耘的态度,我们才能创造无数的神话。
勤劳的中国人,不变的种菜魂,前方有块地?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