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绥江半边红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思考与建议
2022-11-23卢时忠
卢时忠
(绥江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云南 绥江 6577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产业兴旺”切入,以“生活富裕”落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1]。“绥江半边红李”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县第一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已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利用现代化农业发展思维做引领,不断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等,进一步做优做强该产业已成为全县上下需要思考的大事。本文结合“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该产业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1 “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现状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南岸,溪洛渡、向家坝两大巨型水电站之间,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国土面积761 km2,辖5个镇43个村(社区),其中:农村(社区)34个,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属立体型农业气候,海拔381~2 054 m,年均气温18.7℃,境内90%以上为山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
“绥江半边红李”属于绥江本土水果品种,1997年,绥江县在进行农业普查时发现了该品种,因果实向阳面着紫红色,背面绿色,得名“半边红”,已获得“绥江半边红李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是绥江一张响亮名片。近年来,全县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坚持把该产业作为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大特色产业来抓好抓实,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了“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如今,“绥江半边红李”已成为绥江县的品牌农业产品及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县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育旅游的发展思路,不断做优做强“绥江半边红李”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截至目前,“绥江半边红李”种植面积达10万亩,投产面积7.7万亩,实现年产量7万t,综合产值5亿元,产业涉及5个镇20个村(社区),种植农户2万余户,受益人口6万余人,户均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0.8万元以上。
2 “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产业布局不合理,经营规模较为分散
绥江县属于山区农业小县,大多数农户的土地山高坡陡且较为分散,成片成规模的优质土地较少,许多农户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普遍采取一家一户单独种植的经营方式,没有对产业发展进行合力规划布局,种植随意性较大,有些农户甚至选择贫瘠的分散土地进行种植,种植规模分散弱小,集中程度普遍不高,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严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亟需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规模化发展来提高生产效益。
2.2 管理较为粗放,标准化程度不高
“绥江半边红李”产业80%以上都是农户一家一户单独种植经营管理,管理较为粗放,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在生产中滥用除草剂、膨大剂的现象时有发生,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甚至果子还未成熟就上市,以次充好,包装粗糙,严重影响果品品质和声誉。大多数农户习惯用传统经验进行种植,满足于现有的产业收益,有抵触专家指导意见等现象的发生,比如在修枝整形过程中因害怕影响产量而采取“少剪”或“不剪”等方式,进而造成在全县范围实施统一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难以统一实施,产出的果子标准不统一、质量良莠不齐。粗放式管理经营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售价,严重制约着农村持续增收,需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化生产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2.3 品种保护不力,品牌化效应不高
近年来,“绥江半边红李”名声大噪,深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青睐,产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尚未发展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特色优势。受品种乱、种植区域乱、管理乱、包装乱和销售市场秩序乱等不利因素制约,导致“绥江半边红李”产业自身核心优势不突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产业收入利益驱使,出现不同程度以次充好、假牌套用等现象,未能真正保护好“绥江半边红李”的纯正度,品牌效应未能真正得到充分发挥。
2.4 经营者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年老体弱、文化较低、能力较弱、经营能力不强,他们大多数靠经验进行经营管理,随意性较大,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绥江半边红李”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农民主要以出售鲜果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附加值不高,融合路径较窄,收入空间有限。另外,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较小、经营产出与效益不高,对产业的融合发展力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3 做优做强“绥江半边红李”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3.1 优化产业布局,规模化经营管理
围绕科学规划、规模种植、完善配套、综合管理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绥江半边红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科学优化布局。按照产业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将沿金沙江海拔400~800 m的“绥江半边红李”种植适宜区域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会仪镇、新滩镇2个“绥江半边红李”综合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强镇;中城镇、南岸镇2个“绥江半边红李”综合产值超2亿元的产业主导镇,形成以“绥江半边红李”为主导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布局。二是规模化种植经营。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万亩优质李园,示范引领全县“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通过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组织化管理。实行统一纯正品种、统一规范种植、统一科学管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合作营销的“五统一”模式,改变“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单打独斗、分户单干、散小弱的落后生产现状,提高组织化程度。围绕“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化发展需要,利用现行招商引资政策,细化扶持发展措施,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力度;不断完善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做到合作社低风险、农户零风险,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3.2 完善生产标准,提升标准化程度
重点在标准制定、技术改良、科学种植、示范引领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一是完善标准,指导生产。修订完善《绿色食品“绥江半边红李”生产技术综合规程》《“绥江半边红李”苗木质量分级》和《“绥江半边红李”外观等级》三个地方标准,建立“绥江半边红李”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整形修剪、花果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果园利用冷链保鲜等关键技术环节,达到标准化生产,提升品质、延伸产业链的目的[3]。二是技术改良,高质高产。在全县选择适宜区域,新建大型标准化、数字化示范园,为“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可直接学习和借鉴的示范园区,引领“绥江半边红李”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全县老树进行逐年更替,对已衰老的果树采取挖除、土壤消毒,重新种植优良种苗等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对现有的品种不纯、品质较差的李树,利用本地优质单株接穗,逐年进行高枝嫁接换头,纯正半边红李品种,恢复其特性,提升品质和产量。三是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实现统一科学种植、统一规范管理,提升“绥江半边红李”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推广种植绿肥、树干刷白、冬季清园、修枝整形、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环节和措施,提升品质产量、提高效益。依托县、镇农技专家,深化与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组建“绥江半边红李”专家工作站,为“绥江半边红李”标准化生产把好关、服好务。强化对全县李子种苗、种植、管理和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和指导力度,行业部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对全县农资市场开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村民委员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和惩治农户使用违规农药、滥用激素和化肥等行为,按照绿色农产品质量要求,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做好品种保护,发挥品牌效应
一是保护好纯正品种。要对树种发源地现有的70 a以上树龄的“绥江半边红李”母株作为重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在全县范围内精选“绥江半边红李”优质单株品种进行定位、建档、挂牌管理,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科研基地优势,建设好“绥江半边红李”母本园,选育提纯复壮优良的母株,培育出优质的“绥江半边红李”幼苗,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发展;实行种苗准入制度,对苗木生产商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强苗木检疫,杜绝劣质果苗和检疫性病虫害进入生产环节。二是专业化种植生产。采取统一标准生产,使用“绥江半边红李”统一品牌名称,建立“三品一标”标准体系,建立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利用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强品牌保护。三是做好品牌宣传。在“绥江半边红李”成熟季节,充分利用各地开展产品推介会、召开学术研讨会、客商营销座谈会、重大农产品展销会等时机,广泛推介“绥江半边红李”,拓展销售市场。利用高速设置宣传牌、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册等进行宣传,充分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平面媒体,提高宣传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四是进行品牌销售。搭建政府销售推介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全面打开销售市场,把“绥江半边红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农企、农超对接,在适宜的大中型城市设立直销店,建设官方宣传销售平台,紧密电商企业与规模种植基地的联结,推广“电商+基地”“电商+社区”“微商+基地”等模式,拓展李子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要真正把“绥江半边红李”打造成为“生态、环保、放心”的绿色食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全国影响力的李子品牌。
3.4 提高经营者能力素质,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
一是强化技术服务指导。组建技术指导组和专家指导组,并邀请其他地方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组建一支有技术、能吃苦的服务技术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现“绥江半边红李”种植行政村有一个服务队,村民小组有一名技术员,具体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引导群众加强果园田间管理,大力推广应用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效益。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经营者能力素质。依托示范基地强化职业果农培育,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做到户均有一个技术“明白人”、一张技术规范“明白卡”,鼓励农科人员参与李子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知市场的职业果农。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育力度,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经营能力,带动“绥江半边红李”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三是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力度。要根据市场供需现状,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培育多元产业融合主体,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推行“一型一品”战略,打造生产优质、多样的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大众消费,弥补农产品价格带来的“短板”效应,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4]。要培育壮大、扶持发展一批从事李子生产、销售、加工、休闲等各生产链条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果酱、果脯、果汁等产品研发、鲜果加工和精深加工,提升增值潜力,积极开发网套厂、纸箱厂等配套产业,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带动产业全面提升发展。
4 结束语
自古以来“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把产业兴旺、产业振兴和农业产业体系分别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要求、“五个振兴”以及现代化农业“三个体系”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产业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地位[5]。“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的兴衰,事关数万农民群众的生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