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元素、本土化叙事与好莱坞文化霸权语境的消解
——张艺谋2018年—2020年的电影创作

2022-11-23段金龙上官弋力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张艺谋好莱坞文化

段金龙,上官弋力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电影是由声音、文字、影像画面等元素组合成的,是一种可视化的思想表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认为,“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工具”[1]27,不同地域的电影承载着某些特定的意识形态,因此电影成为传播文化的特殊手段[2]145。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和演变,其中好莱坞电影因其先进的制作技术在世界电影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3]80-81。好莱坞电影以美国的文化为文本,处处传递着乐观精神的“美国梦”,时常塑造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因此受到全球影迷的青睐和追捧,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电影制作时纷纷效仿“好莱坞电影模式”,盲目追求好莱坞电影架构而缺乏本土特色[4]86。在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全球化电影语境中,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张艺谋导演创新理念,勇于探索,他2018年执导的电影《影》即是在这种全球化语境中所做的一个大胆尝试。电影《影》奇特的故事架构和一系列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一系列璀璨的中华文化。

一、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全球化语境

好莱坞电影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域和先进的制作技术支撑,所以在世界电影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5]54-56。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好莱坞文化借助电影为载体渗透到世界各地,逐渐形成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全球化语境。好莱坞电影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大成本大制作,大成本指电影的投资巨大,大制作指电影排场庞大。好莱坞是电影的梦工厂,在这里生产的电影具有规模大、种类多的特点,因此好莱坞电影也时常被称为好莱坞大片。例如好莱坞电影《阿凡达》耗资2.8亿美金,《复仇者联盟4》投入成本高达4亿美金。尤其是好莱坞科幻片绝大多数是巨额投资,制作规模庞大,用大量资金打造恢弘场面。其次是超级英雄主义贯穿影片,“即好莱坞电影大多在故事中塑造超级英雄的人物形象,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桥段在好莱坞电影中屡见不鲜”。好莱坞电影大多围绕“黑暗世界—英雄降临—重现光明”这一故事模式来架构。从《蜘蛛侠》的彼德到《复仇者联盟》的黑寡妇、绿巨人,超级英雄主义的好莱坞类型片霸屏海内外。

(一)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的处境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至今,中国电影事业日益繁荣发展,但在好莱坞电影霸屏的世界电影格局下,中国电影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在这种格局下中国电影盲目模仿好莱坞模式。随着好莱坞电影进军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电影导演模仿其叙事方法和拍摄技巧,殊不知对于电影事业起步较晚的中国来说,好莱坞模式还尚且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6]19。近几年极力模仿所谓的好莱坞大片风格的中国电影一味追求表面浮华而忽视了电影的精神内核,都以惨淡的票房告终。其次,中国电影在此种格局下缺乏本土特色,所谓模仿好莱坞的“中国大片”一度泛滥成灾,导致缺乏本土特色的后果。如果斥巨资仅仅是为了营造“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而没有认真思考拍电影的真正目的,那么本土特色在所拍摄的电影中是无法真正体现出来的。如果一部电影全是套用其他国家类型片的模式而没有本国的民族特色,反而会失去原本的中国味,因而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产量虽大,但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却是少之又少。

(二)全球化电影语境下张艺谋的电影创作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杰出代表,由于他所出生的年代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在他的电影中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烙印和对社会的独到见解[7]148-154。由于他是摄影出身,所以他在导演电影时十分注重电影画面的造型美,讲求美感和意境。

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全球化电影语境对张艺谋的电影创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8]4。这一影响表现在张艺谋对好莱坞电影创作模仿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模仿“好莱坞电影模式”大成本大制作的运作模式,但依旧是讲中国故事,反映中国理念,仅是在制作模式上模仿好莱坞,以《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从形式到内容对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全面模仿和迎合,以《长城》为代表。这部模仿之作,无论是从制作技术还是表现方式上都体现出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举着“洋为中用”的大旗,虽然涉及了中国元素,但对中国元素的运用极不自信,在讲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时,盲目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方式,比葫芦画瓢,结果却背道而驰,因此其票房和观众评价均不理想。第三个阶段是张艺谋开始反思如何应对好莱坞文化霸权的电影语境这一处境,在总结《长城》的失败教训之后审时度势,回归立足民族性的电影初心,利用中国本土民族特色来消解好莱坞文化霸权主义的语境,从而跳出“好莱坞模式”的怪圈,进而拍出独具民族特色和彰显民族自信的影片,电影《影》即是代表。

(三)以电影《影》为例探寻文化经典的创造性转化

张艺谋2018年执导的《影》的电影文本取材于三国故事,影片将孙权派吕蒙和陆逊从关羽手中抢走荆州的情节,改编成沛良和“影子”从杨苍那里夺回境州土地。影片中角色与三国故事中历史人物的照应,可以看出是张艺谋对中国历史背景下中国故事的讲述,将东汉末年的历史故事导演成视听语言,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魅力[9]60。张艺谋导演并不是照搬历史故事,而是将文化经典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影片塑造了“影子”这一角色形象,并将替身“影子”设置为主人公,以点带面,突破三国故事的全景式叙述。所以电影《影》是张艺谋导演文化经典创造性转化的典型例子。

二、电影《影》中中国元素的运用

电影《影》是张艺谋对自己导演风格的一次突破,大到故事背景,小到服化道设计,处处体现了浓厚的中国色彩,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张艺谋导演将中国元素融入到镜头语言中,选择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讲述中国故事。而这部影片也是张艺谋导演在好莱坞文化霸权的电影语境中,对民族化电影创作的有效探索。

(一)形式上中国元素的全面介入

《影》这部电影在形式上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

首先是黑白水墨画的镜头画面。电影《影》体现张艺谋惯用的唯美风格,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影》不再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红高粱》等影片使用大篇幅对比强烈的色彩,而是将中国传统元素——水墨画卷作为影片的基调色彩[10]94。张艺谋导演擅长使用色彩来表达主题,视色彩为电影语言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巧妙运用色彩的变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他舍弃明艳的色彩,化浓墨重彩为黑白二色,黑白的水墨色调展现中国古典意境,观众的观影感受则是仿佛在欣赏一幅中国画卷,营造了一种意境美。黑白水墨画不仅呈现在镜头画面中,着力渲染意境,还渗透到角色的服装中。“墨即是色”,墨的浓淡深浅、线条粗细用来反映层次。例如“影子”的服装黑白相称,对于塑造这一年轻气盛的人物形象有一定作用。而子虞服装全黑没有多余的颜色,给观众邋遢而沉重压抑的感觉,体现的是子虞年老力衰。沛王衣服上墨色较少、留白居多,这种风格的水墨服装体现他玩世不恭的性格特点。小艾的服装与“影子”相似,黑白均衡,且墨色线条较细,塑造了一个素净淡雅的中国传统女子形象。而沛国公主青萍与小艾恰好相反,她的服装上墨色线条较为粗重,浓重的墨色折射的是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性格特征。电影象征着微观社会,张艺谋构造的水墨世界为影片增添亮点,也通过电影的文化传播使中国传统水墨文化展示于世界。淫雨霏霏的电影场景中融合着黑白水墨色调,仿佛是电影导演在泼墨作画。 此外,黑白色调不仅象征中国画,而且还蕴含着中国阴阳哲学的哲理,所以黑白水墨画的色调能够代表中国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影片将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与中国艺术——水墨画结合,运用影像画面传播中国独具神韵的文化,是张艺谋导演电影创作的本土化回归。

其次,是将中国传统古琴作为电影配乐。电影《影》中几乎没有配乐,只是在打斗厮杀等激烈的片段中用中国传统古琴作为背景音乐,或是电影片段“影子”与小艾琴瑟和鸣的原声运用。这些声音元素的运用使观众的听觉系统也回荡着“中国声音”,古琴也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特色文化,水墨的画面加上琴瑟之音的视听觉结合,电影《影》为观众呈现一幅“中国式图景”,极具特色的中国式电影配乐展现的是中国文化魅力。

(二)人物塑造上中国元素的全面介入

“影子”的逆袭突破好莱坞超级英雄主义的局限,电影《影》的情节设定打破好莱坞电影模式的窠臼,体现张艺谋导演独特的视角,是电影创作的创新之举。《影》的结局不是大都督子虞旗开得胜,也不是沛王的渔翁得利,而是“影子”从替身“逆袭”为“王”。“影子”境州把子虞杀死,制造成蒙面的子虞杀了沛王的假象,而他在其他人物惨死的结局中却活了下来,“影子”这一草根人物完成了华丽变身。好莱坞电影模式的人物设置大多是超级英雄的主人公,这些超级英雄拥有超能力,他们横空出世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世界。好莱坞电影中此类人物形象较为扁平单一,结局显而易见是超级英雄终将战胜邪恶取得胜利[11]90。张艺谋导演在创作电影时突破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局限。“影子”在沉默中爆发,迸发出积蓄的强大力量,于无声处“一鸣惊人”。此处,张艺谋强调的是个体人,以历史改编作为故事背景,围绕权谋、利益、爱情展开故事叙述。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战乱的故事背景中塑造个体人物,将思想的触角触及到个体人物的内心深处,对独一无二的个体命运进行淋漓尽致的诠释。这一点与好莱坞电影的超级英雄主义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三)观念上中国元素的全面介入

张艺谋还将太极八卦中国哲学的观念应用在《影》这部电影中。电影《影》中也多次出现太极八卦阵图,例如子虞向“影子”传授破解杨苍刀法的沛伞之术,小艾用太极占卜图给沛王占卜,以及小艾与影子在沛伞下相克相生的武术等这些片段。太极八卦阵体现的是中国的阴阳美学思想,黑白两色互补阴阳两极相生形成圆形八卦图。太极八卦阵在古代意味着阴阳互补,看似相互排斥的黑白两极实则融为一体,相克相生、相辅相成[12]170-171。太极阴阳相辅相成相克相生的哲学思想渗透在电影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架构中。子虞与他的“影子”境州就是一对阴阳两极,两者身份地位悬殊,脾性也截然相反。子虞是沛国大都督,“影子”是一介草民;子虞元气大失,“影子”年轻力壮;子虞踌躇满志,“影子”隐忍内敛。看似两个极端永远也不会联系在一起的人物形象却因为同一个目标——夺回境州之地而捆绑在一起,“影子”成为了年老力衰的子虞的替身,代替子虞完成收复境州的大业,正印证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没有真身,何来影子”,真身与“影子”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真假子虞力量抗衡此消彼长,达到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艺谋导演运用中国阴阳两极哲学思想设置人物,而非单一的扁平人物,打破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另辟蹊径地将中国思想元素渗透到电影的诸多细节之处。

三、张艺谋对好莱坞文化霸权的消解

《影》这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对消解好莱坞电影文化霸权的重要尝试。张艺谋导演将中国元素融入视听语言中,所谓的中国元素广义上指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精神、形象和风俗习惯。中国元素是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能够代表民族尊严体现民族利益,在特定的区域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凝聚力。中国元素可以通过价值体系、思想文化、民俗事象、风俗习惯、建筑,甚至是代表中国的红黄颜色、梅兰竹菊等植物以及中国武术等。张艺谋导演擅长运用中国元素,自称绝对不拍没有中国元素的电影,他在以往的电影中挖掘了中国元素,但并不是完全用本土化叙事方法讲述中国故事,而后不断探索、寻求创新,用电影作品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华精神,让世界认识中国。2018年他导演的电影《影》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无论从形式上、内涵上还是文化的品味上,都已然超越了单一的追求,这一深深打上民族烙印的影片正是其寻求消解好莱坞电影文化霸权的有力尝试。

(一)中国文化的追忆寻根

2020年上映的《一秒钟》是张艺谋导演在继《影》之后的全新探索,本土化的叙事风格不断消解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影响。影片《一秒钟》讲述了一个年代故事,各有苦衷没赶上电影场次的刘闺女和张九声因一场电影结下不解之缘,导演张艺谋将自己的早期经历进行改编,将整个故事放置于中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讲述,展开对中国时代文化的记忆寻根。影片是对电影的礼赞,具有年代感的露天电影被还原出来,让中国观众追寻过往,使外国观众了解中国彼时的时代风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这部影片中贯穿始终,这是张艺谋导演继《影》之后对好莱坞文化霸权给予消解的进一步探索。《论语·阳货》所载“兴观群怨”,是中国传统儒家式文艺在美学与社会功能层面的最高价值取向,而《一秒钟》影片中对这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则进行了较好的诠释,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元素,彰显了中国魅力。兴,情感之触通与投射。在影片中逃犯张九声对已故女儿的牵念,刘闺女对弟弟的呵护、对父亲的思念,都是所有观众对英雄儿女的至诚顶礼,使观众产生共情,为之动容。观,观风俗之盛衰。张艺谋完美还原了物资匮乏精神贫瘠时代国人对电影近乎疯狂的热爱,一种足与今时今日相对照的历史备忘录,是对中国时代、情怀的深刻诠释。群,合群以教。影片中四邻八乡的群众汇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接受时代英雄事迹的洗礼,影片中处处细节还原时代的面貌,露天电影院解开独属于中国的时代密码。怨,怨刺讽谏时政。影片中塑造的范电影这一趋炎附势的人物形象讽刺了旧时社会的弊端,让观众重新对时代进行审视。

(二)中国符号的全新运用

此外,张艺谋除了导演影片,还担任2020年国庆档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的总监制,将一部用中国元素串连起来的电影献礼祖国华诞。这部电影用喜剧模式讲述我和我的家乡的变迁,融入电商致富、脱贫攻坚等中国历经的时代课题,从头到尾是用中国本土电影的叙事模式讲述中国故事,获得极大的反响。大量的中国元素引发中国观众的集体共情意识,与此同时让外国观众在观影后感慨中国经过举国上下的努力之后的全新变迁。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讲述发生在中国东南西北的家乡故事,影片五个故事分别在首都北京、贵州黔南、浙江千岛湖、陕西榆林沙漠、辽宁沈阳五个地方取景,这五个地方各具特色,代表了中国东西南北的地域差异,这五个特色鲜明的地方也体现出中国的地大物博。影片中的建筑、风俗习惯、美食无一不是中国元素。北京的古风建筑、苗寨的吊脚楼、还有值得中国骄傲的平塘天眼、“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并且展现了经过几十年封沙育林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风貌,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变化通过视听语言展现出来。此外,影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并且极具中国特色使“脱贫攻坚”主题跃然大银幕上,采取五个短片的集锦片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元素新颖,用小故事讲述中国时代大命题,令观众喜闻乐见。影片前期选角时也是启用每个地域当地的演员配合知名演员,这些本土演员的本色出演,真实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中国劳动人民形象,让影片焕发出极具中国特色的魅力,让世界观众耳目一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影片完完全全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故事,完全摒除了好莱坞文化的渗透。

(三)中国特色的独特彰显

张艺谋导演不断潜心钻研如何突破好莱坞文化霸权格局而讲好中国故事。继电影《影》之后,他还要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主角》改编成影视剧,首次挑战拍摄影视剧,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际遇和秦腔的沉浮变化改编成剧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通过画面声音表现出来。这是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致敬;是张艺谋自电影《影》开始,以中国元素、本土化叙事来消解好莱坞文化霸权的不断尝试;是彰显中国影视特色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好莱坞文化霸权主义的全球化电影语境中,众多国内外导演生搬硬套,没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也受到此种世界电影格局的影响,历经了模仿“好莱坞电影模式”——陷入“好莱坞电影模式”——自我反思——摆脱“模式”局限的过程,最终在《影》这部电影中完成中国经典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他的电影里呈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对好莱坞文化霸权主义语境进行了消解,并且对自己以往的电影创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张艺谋导演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近年的电影创作,深入挖掘中国元素的意义内涵,大量融入中国元素,用电影展现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使东方大国的风采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张艺谋好莱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好莱坞精选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