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
2022-11-23敖伦花
敖伦花
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
敖伦花
(新巴尔虎左旗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200)
随着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放牧养殖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草场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实际需求,亟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文章分析了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以加快现代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切实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推动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
舍饲肉羊养殖模式是指将肉羊群固定在一个环境当中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产业,减少羊群在草场中的活动频率,给予草场休养生息的时间并实现肉羊的集中养殖、集中管理、集中投喂、集中免疫接种,充分掌握肉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结合肉羊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搭配饲料,满足肉羊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地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和养殖管理理念,在养殖模式转变过程中,多数农民群众并未全面学习肉羊舍饲养殖技术,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场规划较为简陋,管理制度较为粗放,并未发挥出舍饲养殖的优势。养殖期间不注重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在养殖方案制定过程中,绿色环保的设计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前期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时间,很多养殖户不愿意选择该方式。养殖期间不注重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羊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混合养殖,把舍饲养殖简单地理解为将整个羊群固定在一个圈舍当中开展养殖,未进行分群养殖、科学养殖。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将舍饲肉羊养殖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进行有效推广和应用,转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理念和养殖模式。
1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地理概况
新巴尔虎左旗(又称东旗,新左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旗,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腹地,大兴安岭北麓,毗邻两国一盟四旗市,西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隔乌尔逊河、呼伦湖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相邻,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相连。边境线总长305 km。新巴尔虎左旗东南部为山地丘陵,中部为高平原,北部海拉尔河一带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大兴安岭北麓山林区,多山,最高处为乌尔根乌拉山,海拔1 573 m。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积雪期为140 d左右。春季干旱,多大风,最大风力7~8级。夏季温和,雨水集中,秋季气温急降,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为0.2 ℃,年降水量约280 mm。新巴尔虎左旗2021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137.8万头(只),牛羊养殖业占据较大比重。
1.2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现代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该地区以牧区现代化为突破口,持续完善现代化畜牧业基础建设,大力提升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生产等配套服务水平,重点推进畜牧业养殖标准化基础建设项目,扩大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呼伦贝尔羊的现代化养殖规模,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启动动物疫病检测系统建设项目,力争到2025年,现代化畜牧业养殖牲畜数量占总数量的75%以上,养殖场设备配套率100%,良种繁育率达到95%以上。同时,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全产业链思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重点打造呼伦贝尔羊、良种肉牛产业链,构建产供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草原乳肉食品产业集群,建设1处现代畜牧业产业园区,2处区域化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乳业生产基地。力争到2025年,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绿色有机畜产品占总产量的60%以上,牲畜可追溯率达到80%以上。推行“增大稳小、精养合养”理念,通过先建后补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创建一套联户新机制,积极引导牧民群众联户共建“千头牛羊”现代化牧场,实现草场联户轮牧使用,优化传统散养放牧方式,冬季采取暖棚集中饲养。建设巴音塔拉嘎查乳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新建现代化棚圈2 300 m2,配套挤奶厅960 m2;启动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项目,支持12户奶农先建后补。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覆盖全旗的安全溯源平台,佩戴电子耳标商品羊数量增加至35万只以上。完善疫病防控机制,理顺农牧林基层站所职能,加快旗、苏木镇两级防疫冷链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市场化兽医站、改良站、防疫所。随着当地现代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地的畜牧部门不断加快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积极引导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发展涉事养殖产业,转变传统项目养殖模式,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 肉羊舍饲养殖技术要点
2.1 肉羊品种选择
提高舍饲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在于培育优良的肉羊品种。一般情况下,在发展肉羊舍饲养殖产业过程中,需从品种角度入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生产特性、养殖周期相对较短、肉质品质相对较好、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优质高产肉羊品种。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有着悠久的肉羊养殖历史,当地的肉羊品种多种多样,但由于长时间的不规范养殖,加上优质种羊资源的保存能力较差,本地优良品种的生产特征逐渐下降,优质种公羊的数量逐渐减少。为了实现肉羊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及舍饲养殖模式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则需要加强对本地肉羊品种的改良,通过杂交改良的方法来提高肉羊的生产性能,获得较大个体,保障个体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加强繁殖能力。近些年,该地区通过引进杜泊羊种公羊,利用种公羊的新鲜精液开展人工授精操作,实现了本地繁殖母羊的品种改良。另外,在肉羊舍饲养殖管理期间,还需要不断优化羊群结构,通过逐步淘汰老弱病残及生产性能相对较差的繁殖母羊,使整个羊群的结构得到有效优化。通常情况下,舍饲养殖模式羊群母羊的比例应该达到75%以上,母羊的比例越高,表示生产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出栏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助力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
2.2 科学规划建造圈舍
在发展肉羊舍饲养殖产业之前应该指导养殖户科学修建圈舍,满足肉羊的生长发育所需。养殖场在规划建造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科学选址,确保所选择的养殖场场址地势相对较高,通风良好,周边有充足的水电供给,交通比较便捷,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但需避免和主要交通干道直接交汇,确保选择的养殖场有利于开展动物防疫。一般情况下,要远离主要交通干道和村庄500 m以上,并保证周边不存在污染区域,不存在化工企业,不存在屠宰场、医院和学校。舍饲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妥善有效的规划建造,通常办公和生活区域建设在养殖场的下风向处,圈舍内部需做到冬暖夏凉,夏季能够及时将圈舍中的高温高湿气体排出,冬季能够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结合当地的资源供给和养殖户的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建造模式,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建设砖木结构模式,坐南朝北。养殖场在规划建造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配置养殖面积3倍~5倍的运动场地,确保羊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增强身体素质,更好地接受光照,保证机体能够合成维生素D。运动场的四周和中间需放置固定式或者移动式的饲料槽,并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水源供给,方便羊群在运动过程中随时采食饲料,随时饮水。羊舍的建造面积应该根据羊群的数量来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只羊平均占地面积一般控制在0.8 m2~1.2 m2,圈舍内的门口宽度不能小于1.6 m,窗户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1.5 m,要确保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性能,每栋羊舍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0 m[2]。
2.3 舍饲羊的饲养管理
2.3.1 科学投喂
舍饲养殖模式之下,由于将羊群固定下来,降低了户外放牧的频率,所以在养殖之前要准备充足的饲草饲料,满足羊群一年四季的饲草饲料采食需求。充足且营养价值全面的饲草和饲料,是提高舍饲肉羊养殖成功率的关键。舍饲肉羊生产过程中,不但要保证饲料总量的丰富性及良好的储备量,而且还应该根据羊群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营养成分科学分配日粮。肉羊在养殖管理过程中需以粗饲料投喂为主,并保证粗饲料种类的多样化,营养价值全面,防止羊群出现厌食或者胃部疾病。在饲料投喂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肉羊育肥养殖的不同阶段做到科学搭配饲料,向羊群投喂一定量的精饲料,确保肉羊能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另外,在精饲料搭配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本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稀缺情况,在饲料当中增加适量的微量矿物质元素,满足羊群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此外,养殖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做好饲草饲料的储存工作,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周边配置充足的种植地,积极开展人工种草或者种植青贮玉米,积极开展青贮处理技术,保障一年四季有充足的青绿饲料供给,以此来降低养殖成本。饲料在投喂过程中应该坚持少量多次勤添加的原则,每天投喂次数控制在3次~4次,每次间隔5 h~6 h,保障羊群能够将饲料槽当中的饲料充分采食干净。在使用青饲料投喂羊群时,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保证羊群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粗饲料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在投喂之前需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通过揉碎处理、粉碎处理,能够更好地释放秸秆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秸秆过于坚硬导致羊群的消化道和口腔黏膜出现损伤而引发口炎等病毒性疾病[3]。
2.3.2 加强养殖环境的有效调控
肉羊舍饲养殖管理期间需要调控好圈舍当中的温度和湿度,因为温度、湿度调控不当将很容易导致圈舍环境恶化,给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的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日常要确保圈舍当中的温度维持在5 ℃以上,相对湿度调控到65%,并根据不同阶段肉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温度、湿度做出动态化的调整。同时,应该注重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并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通风换气手段。冬春季节外界气候寒冷,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应该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为肉羊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妥善有效的通风换气。一般选择在每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提前提升圈舍温度1 ℃~2 ℃,将通风口打开之后进行小范围的通风换气,避免温度突然下降对肉羊造成应激刺激。进入盛夏季节之后,外界温度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圈舍当中的温度有时会达到35 ℃以上,高温高湿环境很容易引发羊群出现热应激刺激,降低羊群的采食量,导致羊群的身体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使得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做好夏秋季节的针对性通风换气,将圈舍当中的通风口全部打开,确保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注入圈舍当中。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圈舍当中规划增加负压通风设备,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有效结合。日常要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保证羊群能够自由饮水,饮用充足的干净饮用水,避免饮用水当中携带有冰碴。舍饲养殖期间,要密切监测羊群的饮水量及盐分的摄入量,保证盐分科学投喂,确保体内矿物质代谢平衡,充足有效的饮水能够更好地促进羊群采食欲望的增加,促进饲料的消化利用。饮水量、饮水频率应该结合季节的不同做到科学调控,夏秋季节应该保证羊群全天足量饮水,自由饮水,冬春季节应该减少饮水频率并提高饮水的温度,一般在母羊的妊娠阶段要避免让其饮用冷水或者带有冰碴的饮用水,防止因为饮水不当造成应激性流产。
2.3.3 加强肉羊的针对性管理
肉羊舍饲养殖模式之下,由于活动空间被大大限制,所以在养殖期间一定要注重观察羊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体表健康情况,注意做好蹄部的修剪工作,对种公羊进行适当的去势处理。每年定期对羊群进行蹄部修剪2次~3次,防止因为蹄部过长导致磨损引发畸形病变影响到羊群的正常行走,导致种公羊的利用价值下降。公羔羊在育肥养殖之前,通过适当去势处理,能够大幅提高育肥效果缩短育肥周期,但对于一些晚熟品种或者杂交品种不需要进行去势处理,因为雄性激素有利于促进公羔羊的健康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提升肉羊的品质。
2.4 科学卫生防疫
肉羊舍饲养殖模式之下,将羊群圈养在一个圈舍当中,进行针对性地管理,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养殖环境很容易恶化,如果不落实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将很容易给各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最终威胁到羊群的健康生长。所以在舍饲养殖模式之下,一定要注重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控制在萌芽阶段。日常养殖期间应该加强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消毒,要保证饲料和饮用水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圈舍当中的粪便和污染物,避免粪便堆积发酵引发空气质量下降。做好饲料的科学搭配,禁止向羊群投喂发霉变质和有毒有害的饲料,要保证饲养管理用具的清洁卫生。严格落实每年春秋两季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对羊群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结合养殖场常见疫病的流行特征,制定属于养殖场特征性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并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一旦发病应该做好封锁隔离和疫病上报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诊治,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3 结语
舍饲肉羊养殖模式是对传统放牧养殖模式的一种更新换代,通过将羊群固定下来,实行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免疫接种、统一饲料搭配、统一投喂,能够根据羊群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做到科学养殖、合理养殖,充分满足羊群的环境要求和营养需求,保证肉羊能够快速增重,短时间内达到出栏标准,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但由于羊舍饲养殖相较于放牧养殖,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做好养殖户的专业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转变传统的养殖模式,确保舍饲肉羊养殖技术能够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地推行和应用。
[1]刘卓,娄玉杰.舍饲对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59-61.
[2]杨海祥.农村规模养殖肉羊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2):16.
[3]刘炳华.浅谈肉羊舍饲的快速育肥技术与改良[J].兽医导刊,2016(2):11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20
S826
A
2095-1205(2022)04-60-03
敖伦花(1980- ),女,蒙古族,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畜牧业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