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闵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
2022-11-23朱振宇张曹民毕慧卿
■ 姜 亮 朱振宇 张曹民 毕慧卿
闵行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按照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的定位,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经过努力,浦江镇革新村、马桥镇同心村和民主村全面完成创建任务。闵行区以“‘平移+上楼’全域同步推进、保留保护村区域联动谋划、社会治理精细化数字化、精准定位多元发展产业”为重点推进示范村创建,创建形成的核心区风貌、乡村文化底蕴、产业规划布局、乡村社会治理等特色亮点凸显,为大都市近郊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闵行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本,全域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一)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践行初心使命
区级层面出台农民集中居住奖补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上楼或平移集中居住,镇、村两级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上门入户与村民交流,及时展示村宅归并规划等信息,带领村民到兄弟示范村参观,争取理解支持,做通思想工作;根据每户不同需求,制定提供个性化实施方案,解决实际困难,消除村民顾虑。浦江镇革新村作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内7个村民小组232户农户,坚持土地集约利用和风貌管控原则,采用“留、改、拆”同步推进的方式,完成了全域集中归并。马桥镇结合同心村和民主村毗邻的先天区位条件,以“上楼+平移”齐步走的方式推进集中居住,完成平移归并近100户、上楼超700户的目标,最大限度实现村民宜居和腾地。
(二)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同向发力
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镇、村集中人才资源优势,组建数十人的群众工作组,以强密度、高频次、持续性的工作节奏,逐一上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深入细致排摸形成一户一方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用“平移”或“平移+上楼”模式,制定两种集中居住操作办法,引导村民自主选择安置方式,并做好相关跟踪;村集体提前建设民房样板房供村民参考,优选地段作为上楼安置房地块,并进一步推行签约奖励、过渡安置费等优惠措施,引导村民尽早决定和尽早签约,确保农民集中居住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形成闵行特色的新江南民居点。
(三)充分改善人居环境凸显村庄底色
为了彻底改变原始村落房屋破旧、环境脏乱、风貌不佳的境况,大力推进平移和上楼集中居住,平移建房选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荷巷桥和召稼楼古镇周边,通过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管,高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让平移归并点呈现出“白墙灰瓦、林水相依”的整体良好风貌,为了满足村民的个性化需求,按村民现实的自住、出租等不同用途进行“一房一设计”和“一户一方案”;马桥镇上楼安置房选址景城社区的核心区域,周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场馆、商业配套、公共交通配套完备,优越的配套设施和地段条件极大吸引村民主动签约上楼,现在村庄环境的“宜居宜业宜游”与过往的“脏乱差”环境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村民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坚持联动规划、统筹发展,试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一)注重规划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闵行区积极探索马桥镇和浦江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马桥镇利用同心村、民主村和彭渡村三个保留保护村毗邻的区位条件,将村庄规划与郊野单元规划、水系规划等有机衔接,科学编制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总体规划方案,有计划、分批次推进示范村建设,同心村和民主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高质量完成创建,打造成了农民的家园、市民的乐园、都市的后花园;彭渡村现已启动上楼签约和平移工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将按照区级创建计划安排予以有序推进。马桥镇通过对3个保留保护村联动整体规划,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归并后预计可节约宅基地586亩,减量工业用地714亩,合计可减量建设用地1300亩,规划新产业用地267亩(70%集中在荷巷桥区域),为后续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空间。在完成革新村示范村创建基础上,浦江镇正积极谋划大治河以南区域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结合“一带六村”的发展理念,连片谋划,结合今年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汇中村创建工作,积极发挥桥头堡作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
(二)注重产业升级,发展都市现代绿色精品农业
马桥镇采取“政-院-企-村”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引入优质企业进行联合,建设马桥水稻创新示范园,并注册培育了“漫农语侬”大米品牌,通过不断延伸稻米产业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还积极融入区级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利用共享平台资源不断做大做强;通过引入上海又冉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及智能化生产复合有机肥项目,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业附加值。大治河以南区域,拟通过引入鹏欣公司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对整个区域的农业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旨在改变农业主体多元、管理低效、效益不佳的现状,目前智慧渔业一期项目已确定,大治河以南区域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三)注重资源整合,发展特色生态文化旅游
马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依托水源保护区,利用黄浦江涵养林带、韩湘水博园、农耕文化园、河道湖泊等自然资源,将打造集采摘、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白鹭湾生态旅游区”,还将依托荷巷桥老街、金氏宗祠、金庆章故居、顾言故居等人文资源,打造集人文景观、特色风味、医疗美容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革新村坐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召稼楼古镇发展旅游经济,整合古镇-农旅采摘园-郊野公园-长寿禅寺-上戏等资源形成观光旅游带,为市民提供假日休闲好去处。大治河以南区域将系统挖掘开河文化、水利文化和农业文化,凸显区域特色和文化底色。
三、坚持文化铸魂、精细治理,满足村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以文化塑魂为基,强化乡村文化建设
同心村通过修缮区级文保单位金氏宗祠,重现历史风貌,打造文化客堂间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面挖掘源远流长的义德文化,提炼“荷、和、合”三大元素,出版《同心村里荷巷桥》,将荷花元素融入村徽设计,倡导家和万事兴的乡风文明。革新村保护挖掘召稼楼古镇等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通过传承乡风文化提升革新建业底蕴,新建革新建业馆、修缮文化客堂间、谱写村歌《葵花向阳》,重塑革新特色乡魂——勤劳实干的品质、创新生活的智慧、守望相助的精神,既展示了革新村历史农耕传统文化内涵,又焕发了革新建业新活力。
(二)以村民感受为本,强化社区综合服务
积极探索“红色物业”进乡村治理模式,同心村建立“1+2+X”的“红色网格”机制,由1名班子成员,2名网格管理员,X名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组成工作小队,对网格区块内的所有工作兜底负责,做到服务不出网格、矛盾不出网格。同心村自主开发“同心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手机版,实现村级福利、社保缴费查询、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查询等服务事项在线申请、一网通办。革新村、同心村和民主村均设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村委班子开放式办公,利用齐全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共享、资源共用的理念,实现了家门口15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让村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以治理效能为要,强化村庄日常管理
针对自留地管理的普遍性短板问题,同心村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同心村自留地确权确利实施方案》,通过查旧账、再确权、再分配和集中管的方式,让政府安心、村委舒心、村民顺心,自留地确权确利举措不仅管好了自留地更拉近了村民的心。结合闵行特点,全区统一制定出台了“五个一”的民房出租管理要求(即一张负面清单、一份管理约定、一份房屋租赁合同、一个信息系统、一个租赁管理考核办法),明确民房出租、垃圾分类等主体责任和违规奖惩细则,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达到“以房管人管住人”的目标。
四、坚持产业优先、协调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依托“增量+存量”,实现经济崛起
马桥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利用存量集体资产改造和新规划产业用地开发,持续招商引资、升级业态;民主村与邻村抱团盘活村级上亿资金,发展楼宇经济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发挥马桥镇经济联合社作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分红收益。
(二)依托古镇溢出效应,实现叠加效应
革新村将平移归并腾出的1.93公顷商服用地,联合召稼楼古镇二期合并开发打造商业综合体物业,并依托古镇旅游业的溢出效应,联动农业企业和“悦·乡居”民宿企业主体发展农旅、文旅等产业,为村民的增收和村集体壮大提供有力保障。
(三)依托精准定位,实现集群联动
马桥镇规划建设荷巷桥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区”,发展文化数字创意港、文化风貌街,形成产业发展集群,承接城市溢出功能。大治河以南区域将通过区域土地整治,整合优化建设用地和农田资源,结合“都市田园产业片区”发展规划连片打造闵行优质农产品示范区,将从单一的农产品保障供应功能向承担多元复合功能转变;结合优化整理的建设用地,拟采用“政-企-村”合作模式将大治河以南区域打造成高端化农产品集散地、高标准农业科研基地、高规格农业示范基地、高颜值生态休闲基地及高品质康养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