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的影响、发生原因、特点及防治策略

2022-11-23高军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木害虫林业

高军民 王 军

(1.山东省单县国有故道林场,山东 单县 274300;2.山东省单县国有高韦庄苗圃,山东 单县 274300)

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是保护林场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在预防和治理上有不同的方式,作为林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掌握林场易发生病虫害的时间、特点、症状,积极开展有效预防与治理,以保证林场林木质量。

1.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因当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随意排放,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不只是写在墙上的口号,已成为人们默认且遵守的事情。在林业方面,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使植物自身和植物病虫产生异变,为林业资源病虫害的防治优化提升了难度,病虫害防治已成为保护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林业资源总数为1.34亿公顷,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3.72万亩,蝗虫害和大气环境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为林业病虫害问题处理提高了难度,致使林业病虫害问题多次发生。各地林业保护防治部门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条件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研究,病虫害化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从宏观上看,病虫害的问题已经得到遏制。但在微观角度上看,病虫害问题成功阻碍了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2.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2.1 人工林面积逐渐增加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天然林资源不多,在林业发展过程中,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近年“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人工造林数量越来越多,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我国某些地区采取单一林的种植方式,生物多样性较弱,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群落,缺乏抵御病虫害能力,导致病虫害问题频发。

2.2 林业建设中树木种植单一

我国林业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进行修复工作或者再造工作,在进行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生态系统等因素进行合理地构造。因为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只有根据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林业的建设才能使林业系统更加具有稳定性。植物种植大部分为单一的植物,使林业系统过于简单,非常容易造成病虫危害,从而给林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2.3 防治体系不完善

近年,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但防治技术仍然不够先进,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新技术、新药物的推广进程缓慢,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设备。同时,由于林业防治人员的能力较低,缺乏防治经验、相关知识,在发生病虫害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得病虫害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影响整个林业生态系统。

3.病虫害的特点

3.1 病虫害发生范围大,突发性强

许多地区林业害虫防治工作技术措施落后,使用错误的控制方法,再加上预防工作不到位,导致病虫害的防治很难获得有效的效果。由于害虫发生地区广,密度不均匀,不同地区害虫危害程度不同,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3.2 病虫害种类繁多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林业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除了本地原有的病虫害种类外,还有一些外来入侵的病虫害种类。这些外来入侵的病害虫害种类,打破了林业原有的生物链体系,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个别具有较强危险性的病虫害,如松疱锈病、松叶蜂、大蚕蛾、松材线虫等,这些病虫害危害性高、发病突然、传播速度快,具有较大的防控难度,现有的管理及技术依旧存在诸多不足,无法对其进行抑制。

3.3 病虫灾害增加了林区受害面积

在林业病虫害体系,部分病虫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时常发生病虫害。由于病虫害的出现,林木大量减产,树木的生产速度降低,严重影响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许多病虫害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病虫害,极易出现2次复发的可能,2次复发会增加危害面积,毁灭性危害整个林区。

3.4 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

由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此外,林业病虫害产生以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进行防治都比不上病虫的繁衍速度,因此治理非常困难。

4.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4.1 健全和完善树木植物检疫和监测制度

在林区中,林业防治部门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植物定时检疫和监测制度,并及时地完善。在这之中包括对于外来害虫的检测,令技术人员对林区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具有预见性,及时发现害虫可能对林区造成的风险。确定病虫害发生原因,制定智能化检测系统,定时采集收集整理过往及现状数据,定时对比历史数据与现状数据,避免有树木出现疫情而管理人员不了解的情况。

4.2 加大宣传力度

林业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宣传单、网络等形式,对林业病虫害的危害、防治的必要性及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宣传。使当地群众能充分意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自觉加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做好林业病虫害疫病检测,一旦发现林业病虫害疫病,要立即向林业部门汇报。林业部门接到汇报后,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林业病虫害源头加以控制,避免林业病虫害进一步蔓延扩散。

4.3 进行林业病虫害的精准监测

林业生态系统的内部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种类较多,其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再加上病原微生物以及靶标害虫具有较强的隐匿能力,在发生初期较难发现,待人们经过普通调查技术发现病虫害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给林业生态系统带来极大损失,为科学防控林业病虫害,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林业病虫害智能监测体系。具体可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入侵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近年,地区入侵性检疫类害虫的发生、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破坏性极强的入侵性害虫(美国白蛾、松毛虫等)一旦爆发,在缺少天敌控制的情况下,往往对该系统内的林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针对这种情况,可在林木栽培初期设置专项监测装置,该装置主要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芯(一种模拟昆虫的雌性成虫释放的引诱雄性成虫进行交配的物质)对入侵性害虫的雄性成虫进行引诱,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将其进行捕获,对诱捕到靶标害虫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其扩散;二是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此类系统主要通过对林业病害病原菌的孢子进行捕获,然后实现显微镜玻片的自动制作以及玻片的自动拍照和数据上传,为林业病害的识别、诊断提供依据;三是气候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此系统可以对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PM2.5、大气温湿度、风力、风向以及降雨量、光照条件的实时监控;四是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入侵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以及气候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搜集的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对病虫害的始发期、盛发期以及发生末期进行精准预测,为林业病虫害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4.4 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为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人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提高对早期预防技术的关注度,以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大。在改善林业生长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合理使用微生物农药,以此来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总体来讲,从事林业工作的相关人员应提高对防治病虫害和林业栽培技术的关注度,并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而加大林业管理力度,促使林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4.5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取食、寄生或相互竞争关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技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引入靶标害虫的天敌(如异色瓢虫可以有效防治松树蚜虫,啄木鸟可以对贮杆类天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靶标害虫进行防治。其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阿泰灵(3%氨基寡糖素·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以及苏云金杆菌等活体生物农药,对多种有害病原菌和靶标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较,生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内的动物和植物,维系其生态平衡;二是天敌和活体微生物可以在林业生态系统内持久性存在,从而实现对病虫害持久性防治。

4.6 选用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在栽培结束后,相关人员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的质量会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进而影响林业发展。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制定病虫害预防计划,以保障病虫害防治的质量。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频率较高。此项技术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害虫,工作人员在将化学试剂喷洒在树木上时,需保证喷洒的方向是向上的,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质量,降低病虫蔓延的速度,缩小病虫扩散的范围,保证林木健康成长。但是化学防治技术由于药剂化学特性的原因,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中残留有害物质,这不仅会造成树木无法正常生长,而且会导致病虫害耐药性增强,药剂效果不佳,因此,还可以将药物涂抹在树枝或树干表面,可减轻对土壤的伤害。但是该方法使用时较为费力,防治成本较高,故多用于树木较少的林地。

4.7 采取混交林方式,减少病虫繁殖

混交林能够充分减少病虫害的侵蚀,合理搭配树种,可以使林木的生产率以及稳定性获得提升,林木可以利用光能以及土壤里面的养分、水分获得快速生长。火灾和病虫害的出现以及蔓延很轻,且可以提供若干种木材以及其他产品,拥有很强的防护作用。按照林木的生长特征、根型以及耐阴性搭配相应的树种,可以使部分病菌或者害虫失去良好的生态条件,同时在复杂的环境下,寄生性昆虫以及菌类等天敌不断扩增,又进一步引来各类益鸟以及益兽,因此混交林的病虫害远远没有单纯林严重。例如,在北方地区将水曲柳和红松、核桃楸和红松等开展混交,在林间实施栽植部分植株能够引诱或者趋避某类病虫害,可以防治多种病虫害。混交方式包含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植生组混交与株间混交等。所以,营造混交林能够强化物种的多样性,即基因的多样性,进而更好地避免病虫害的出现。

4.8 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防治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化学仪器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例如,护林员可以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林木进行检测,对受害林木进行快速检测,以迅速找到林木感染的病虫害源头,及时对症下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在对病虫害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也可以依靠先进的仪器对检测出的病害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病害的种属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治理。该手段的根本的目的是在不破坏林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防治林业病虫害。

4.9 提高树苗种类培育力度,优化林业生态结构,促进林业树种的多样化

对于林业森林资源保护,封山育林是目前的主要保护方式,严禁人工砍伐树木,提升森林培育,降低森林环境破坏率,改善生态系统,实现森林系统的自我净化。同时,应加大树苗培育和选育。由于森林树种的单一性不利于森林生态平衡,因此,在林地培育过程中,可采取多品种树木进行混合培育,以优化树木种植结构,提升病虫害抵抗能力。在林地建设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土壤、气候以及水源等自然因素。

4.10 设置隔离带

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密切相关,当一些树木产生病虫害问题,那么附近的树木也将被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整个森林都会受到病虫害的极大影响。而且病虫害扩散得很快,再加上外力的相关作用,如大风把害虫吹到其他树林,会使得相邻林区也受到病虫的侵害。因此,为了更好地阻止病虫害的扩散,需要对隔离带进行设置,将已经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林区进行隔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依赖风力传播的病虫害,借助于隔离带能够很好地避免其扩散,但是,有些林木病虫害不依赖风力的传播,对于这种现象,尽管隔离带无法起到彻底隔离的作用,但是也对病虫的活动区域进行了限制,减慢了病虫害的扩散速度,为以后有针对性地治疗病虫害赢得了大量时间,是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4.11 转变防治观念

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林业工作人员仍采用传统方式,缺乏一定的种植防护经验,林业管理素质、专业能力不强,对于林业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的问题,不能实现有效防止。传统防治方式是通过喷洒杀虫、机械捕捉进行防治。经过长时期演变,病虫害会产生一定的药物抗体,杀虫剂成分也会影响到树木生长发育,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必然转变传统的防治观念,积极学习最新的专业防治技术与知识,加强科学管理,采取正确营林和护林方式,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发育。此外,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水平。林场工作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按照林业营林和护林的工作任务。对防治人员数量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人员的编制充足,并保证持证上岗。同时,在人员到岗以后,需加强防治新技术的知识培训,尤其是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培训,有效丰富防治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技能水平。

结束语

我国林业资源健康稳定的发展中,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林业防治部门必须重视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措施和技术的更新,健全完善检测系统,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林木害虫林业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害虫的克星
什么是碳中和?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