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纳斯湖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分析

2022-11-23毛冰玉卜泉海向美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喀纳斯湖名胜区风景

毛冰玉,朱 军,卜泉海,向美芳,华 迪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内容有更准确的诠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这些政策都在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适当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加速区域产业模式调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工程,控制村庄发展规模和外貌,统筹处理好区域生态保护、居民生活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关系,逐步推进风景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新思潮中,让保护和开发形成一个整体[1],以达到有效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北部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东北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接壤。区域位于东经87°02′—87°54′、北纬48°35′—48°45′之间。

1.2 地质地貌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属于山地环境,区域内地势南低北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势悬殊,地形复杂,区域内地质类型种类齐全。

1.3 气候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区域远离海洋且纬度较高。全年夏季时间较短,出现长达7个月之久的严寒天气。本区常年盛行西南风,区域内灾害主要有森林火灾、雹灾、风灾,并且大风、雷雨、冰雹也经常性同时间发生。

1.4 水系

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是国内现代冰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区域内200多条冰川是阿尔泰山区最主要的分布区,对区域内的水分有着重要调节作用。风景名胜区内湖泊众多,其中风景名胜区内最大的湖泊当属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湖面呈现优美的弯月状。

1.5 土壤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不同高度、不同地形的气候条件各有不相同,而与之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也各不相同,从而孕育了多种不同的土壤种类。

1.6 动植物资源

本区域植物中珍稀树种和特有树种十分丰富,这些植物资源在我国其它地区所见不多。在区域已查明798种植物中,有66种为木本植物,国内仅阿尔泰山分布的植物就有近30种,植物种类及数量分布在全国范围内都靠前。此区是西伯利亚五针松(PinussibiricaLoud.)、西伯利亚冷杉(AbiessibiricaLedeb.)这2个树种地理自然分布的最南端。也是西伯利亚云杉(PiceaobovataLedeb.)、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五针松、欧洲山杨(PopulustremulaL.)等4种植物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区。在区域内最负盛名的植物资源就是喀纳斯泰加林群落,泰加林这一词语起初来源于俄罗斯语,指的是北极苔原区域的针叶林地带。现在这一专业术语在国内指的是寒温带针叶林或北方针叶林。但泰加林并不是针叶林的专有名词,它是一种呈水平分布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它的分布范围是北极苔原区域南端树木线向南延伸1000 km宽的带状区域,除此之外在区域外分布的针叶林都不算是泰加林。区域内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还有各种可食用真菌及珍贵药材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国家林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中,在区域内有26种动物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对象,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Marteszibellina)、雪豹(Pantherauncia)、北山羊(Caprasibirica)、貂熊(Gulogulo)等4种,二类保护动物有驼鹿(Alcesamericanus)、雪兔(Lepustimidus)、棕熊(Ursusarctos)等22种。新疆和全国的新纪录种还在被不断发现,因区系成分复杂而闻名于国内外。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首次在喀纳斯湖发现了“大红鱼”即哲罗鲑(Huchotaimen),从此大红鱼以“湖怪”闻名于世,成为喀纳斯的“湖怪”之谜。

2 风景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分析

2.1 开发利用优势——S(strengths)

2.1.1 生态环境优势 风景区内森林组团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负氧离子丰富,水域辽阔,远离城市喧嚣,没有工业污染源,全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为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建设提供了天然优势。

2.1.2 自然资源优势 研究区域内风景资源独特且物种类型丰富,质量高。近年来对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使得风景资源的品质得以提升,地域范围包含了自然保护区内最为典型的高生态性地域景观类型,为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3 人文资源优势 风景区同时也是我国国内蒙古族图瓦人部落的聚集地之一,以及沿疆界而居的哈萨克民族和图瓦人,相互融合的草原游牧文化和草原丝绸之路也为世界瞩目。世代游牧的民族造就了禾木村村落的独特民族风情,散落在整片区域的禾木村庄建筑以当地原生态材料建造,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拥有400年历史的部落成为带动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旅游活动最具活力的资源因素。同样喀纳斯湖著名的“湖怪”传说也吸引众多游客。

2.1.4 健全的管理机构优势 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风景区的主要管理机构,部门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健全,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科学且高效的管理方法是风景名胜区快速发展和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2.2 开发利用劣势——W(weaknesses)

2.2.1 生态环境与建筑风貌不协调 风景名胜区内现有建筑风格不统一不协调,具体表现为以观鱼台为代表的仿古建筑、贾登峪一二期建设为代表的欧洲现代建筑,以下湖口游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西洋卡通式建筑风格,以及现状哈纳斯木屋风格,均与当地图瓦村落的建设风格有一定的风貌冲突;且部分建筑用料颜色鲜明与喀纳斯湖自然生态环境不协调。

2.2.2 建设超前与规划滞后的反程序操作 为解决风景旅游开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景点建设及旅游接待与管理设施建设等问题,项目建设仓促上马,边施工边规划,造成区域内风景资源被浪费和环境被破坏现象。

2.2.3 风景游赏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不足 风景名胜区的游赏组织规划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游赏服务配套设施,且旅游淡旺季不能合理安排游客的集中分散点,给风景区内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是不利于风景名胜区整体发展的隐患点[3]。同时风景名胜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区域内发展滞后,限制了风景名胜区的良性发展。因此,深入实践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策略以及建立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模式很有必要[4]。

2.2.4 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系统不健全 风景名胜区内尽管风景资源丰裕,但并未形成有效的风景游赏以及旅游产品体系。近年,随着游人量猛增,也凸显出风景区内旅游接待设施的严重不足,旅游服务系统发展较为滞后,并没有为旅游者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服务,因而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被影响。

2.2.5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风景名胜区效益未充分挖掘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面积宽阔,所涉及的行业、部门多,致使区域管理难度大。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涉及到与林业、水利、水电、渔政、乡镇、体育等多部门多行业的管理问题,区域的管理模式需要重新划定并建立,这也决定了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未来[5]。同时,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还需要关注整体的发展效益,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从更高的站位来推动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3 开发利用机遇——O(opportunities)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雄厚,国内外旅游市场也同样发展迅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疆自治区及阿勒泰地区凭借风景资源的优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为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家颁布的生态政策也为新疆地区建设风景区发展旅游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其中1998年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中提出管理保护天然乔木林以及建设公益林,大幅减少在林区采伐的人为行动,自然林区得到保护,环境质量在向好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20多年来,助力新疆经济发展和惠及民生的作用很明显,同时也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援疆计划为地区聚集人才、稳定就业,为喀纳斯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输送了大批人才。

具有强劲势头的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拥有着有利的社会资源,在2006年喀纳斯机场就已投入资金开工建设,2007年投入使用开通了第一条航线,而它作为继那拉提机场、九寨沟机场后,中国第三个、新疆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给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带来了国内外优质客源。

2.4 开发利用挑战——T(threats)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区域内的开发建设达到一定程度时对资源的破坏从量变达到质变,对风景区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也形成了新的挑战。开发建设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景区人满为患超过环境容量对景观载体的影响,区域内服务配套设施不到位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这些挑战都环环相套、步步影响着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

喀纳斯湖风景区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独好的环境资源让它在国内外都闻名,吸引大量游客;同时也给风景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而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喀纳斯湖风景区受自然天气影响,旅游旺季仅有2~3个月,如何规划延长风景区的旅游时间是重中之重。应同时规划增加创新性景区项目,增设景区周边纪念品售卖,进行民族风情文化表演等增添景区旅游活力。

3 风景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措施

3.1 基于新技术、新理论制定科学的保护培育规划

利用现代地质水文科学技术,结合动植物分布,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研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发展秩序,划定分级保护区,制定资源分级保护、分类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2 完善风景名胜区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服务设施系统

优化整合风景资源并提高景点质量,优化景点布局,完善游览服务设施,丰富游线组织,为游览者展现最具特色、景色优美的喀纳斯湖。建立组织合理、功能完整、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服务设施系统[6]。增加景区周边纪念品,打造喀纳斯图瓦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各景点开展赛马、篝火舞会、民俗音乐会等节庆文艺表演,扩大影响力,把客源留住过夜,带动周边餐饮住宿。

3.3 整合风景资源,提升景点质量

科学划分景区,突出景区特色,强化景区间联系,形成资源独有、功能合理的风景名胜区景色分区系统[7]。制定一年四季不同景观游周期表,延长旅游时间,与平常景区区分开,创新发展荒野游、冰雪游、湖景游等,丰富景区旅游项目,打造独树一帜冰雪旅游地。

3.4 加强交通系统建设,提高景区景点可达性

着重建设风景名胜区内外交通系统并提高对外交通道路的质量和等级,建设旅游专列和专线客车,合理规划风景名胜区的外来可进入性。

3.5 编制保护及培育规划,加强风景资源保护

结合风景游赏资源编制详细可操作的保护培育规划,划定核心景区,制定保护措施,确定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合理控制开发利用强度并加强对风景资源的保护[8]。合理制定培育规划,加大喀纳斯特有大红鱼人工辅助繁殖,在不破坏水产平衡条件下送上餐桌,打造喀纳斯特色食俗。对区域内特色植物加以保护、培育,形成特色植物景观游。

3.6 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提高风景名胜区综合效益

协调统一的管理是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的前提。管委会应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9]制定《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局的管理范围、职能及权限,确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为规划区域唯一法定管理机构,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丰富游线旅程,增加科教、文化和体育类项目,充分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游赏组织,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效益。

4 小结

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在2004年虽被设立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受到限制。应运用合理方法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以科学手段管理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喀纳斯湖名胜区风景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喀纳斯湖的秋天》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新疆四大名湖掠影
喀纳斯湖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马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