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2-11-23巩红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

巩红新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政治风险直接关系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任何政党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的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郑重提出了“防范政治风险”的重大命题。他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1](18);“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大保证”[2]。纵观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防范政治风险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史也是“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3]。回顾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实践历程,提炼宝贵经验,并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科学谋划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政治风险挑战的实践进路,对于稳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防范政治风险的历史审视

风险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商贸航行时期,特指航海中可能遭遇的各类危险。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风险的概念逐渐与反思性现代化相关联。贝克指出:“风险,与早期的危险相对,是与现代化的威胁力量以及现代化引致的怀疑的全球化相关的一些后果。它们在政治上是反思性的。”[4](19)政治风险则是指“政党在革命和执政的过程中遇到的危及其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可能和政治因素的总和”[5]。重视防范政治风险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关键就在于成功化解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政治风险,切实维护了党的政治安全,确保了党的政治根基的稳固。

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反抗封建军阀、外国侵略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以及克服党内错误政治路线中求得生存。一方面,党建立之初就遭到封建军阀和外国侵略势力的镇压,时刻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此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翼集团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被残忍杀害。据1927年11月的统计,我们的力量由5.7万名党员及3.5万名共青团员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6](12)。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甚至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另一方面,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犯的右倾和“左”倾错误或失误也是其经受巨大政治风险的重要原因。由于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以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等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党在政治上出现过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路线,不仅给党领导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挫折,也使党在政治上遭受了重大危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危机,但都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关键在于提出了应对政治风险的正确方针。首先,确定了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深刻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形成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正确决策,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为党成功化解政治风险、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其次,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意识到要打倒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或阶层。党领导和推动建立的工农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于广泛积聚革命力量,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党及时批判和纠正了右倾和“左”倾错误。1935 年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政治地位和时代使命发生变化,党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加错综复杂。具体而言,一是执政地位被国内外反动势力颠覆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成百万的国民党残余力量不甘心失败,他们与土匪恶霸相勾结,以武装暴动、暗杀抢劫等方式从事破坏活动。1950 年1 月至10 月,全国共发生妄图颠覆新生政权的武装暴动816 起,西南地区曾被匪特攻打、攻陷的县城有100 座以上;1950 年,全国近4 万名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惨遭匪特杀害[7](45)。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等途径,阻挠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给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二是党内骄傲情绪、腐化之风的蔓延滋长。新政权建立不久,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考验,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开始显现,官僚主义、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现象越来越多。1951 年12 月1 日,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疾呼,贪污蜕化已成为主要危险[8](144)。骄傲情绪和腐化之风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严重损害了党的政治威信和群众基础。

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异常艰巨的政治风险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对如何抵御风险进行了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党中央开始有步骤地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清剿土匪恶霸。从1949年至1953年,“人民解放军先后抽调了140多个师、2个旅另加20个团,以及部分海军的主力部队共150 多万人,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也先后参与了剿匪行动”[9](191)。大规模清剿匪特斗争的开展,肃清了威胁新政权的反革命势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颠覆的风险,党中央一方面积极与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努力为新中国发展和建设争取和平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另一方面直接以武力的方式进行回击,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有力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障了国家的主权利益和党的政治安全。这一历史阶段,党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政治威胁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政治建设。1952 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清除了大量党内腐败分子。1957 年重新深入开展了整风运动,对净化党内政治风气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但遗憾的是,运动后期对风险形势的放大估计导致扩大化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给中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改革“是个很大的试验”,“是要冒很大风险的”[10](130)。从内源性看,一是脱离群众的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风气滋长蔓延,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11](572)二是腐化变质的风险。在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影响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走上了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歧路。三是“左”与“右”干扰的风险。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10](375)。此外,党还面临外源性的政治风险。进入新时期,西方国家加紧了“和平演变”的力度,特别是在东欧剧变之后,西方敌对势力趁机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言论,强势输入资本主义腐朽价值观念,给党的政治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基于新时期层出不穷的政治风险,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标本兼治、内外兼防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0](380),防范风险的关键在于把“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10](379)。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11](176)。胡锦涛同志提出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另一方面,党把抵御西方“和平演变”、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置于突出位置。1979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进入新世纪,在总结东欧剧变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党加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筑牢了防范政治风险的思想基础。

第四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 年至今)。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改变,影响党的政治安全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从世情来看,全球范围内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涌动,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遏制、打压和分化中国,给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国情来看,贫富分化、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就业压力等问题依然严峻,稍有不慎,这些难题和挑战就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从党情来看,“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仍然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12]。如何有效破解这一系列重大风险难题,是党面临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具有新特点的政治风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积极展开防范和化解工作。一是营造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重建,致力于建设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开放包容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大多数国家的愿望,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赞誉和认同。二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进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1](8)。有鉴于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引领下,党在防范政治风险的同时加强了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的风险治理,有效阻断了非政治性风险向政治性风险的转化。三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视和加强,严明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党面临的政治风险。

二、成功之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防范政治风险的基本经验

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宝贵经验,能够为新时代更加有效抵御政治风险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维护执政安全的成功“秘钥”和信心所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政治风险的伟大实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经历一次次重大政治风险考验并转危为安,离不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坚守底线思维,离不开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离不开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也是防范政治风险的主心骨。早在1943年10月,针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给党带来的风险危害,毛泽东同志告诫说:“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13](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阐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14](32)。1986 年,邓小平同志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时指出,“否定党的领导,十亿人民没有凝聚的中心”,“过去帝国主义欺侮我们,还不是因为我们是一盘散沙”[10](197)。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15](6)。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才能凝聚起打好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党在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蕴含着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引,是党在驾驭各种复杂政治局面、解决各种重大政治风险难题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决策,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左”倾思想的干扰,党重新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沿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开辟的广阔道路奋斗不息,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风险和风波都可以渡过,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16](360)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绝不是将其视为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就为党有力应对政治风险考验提供了正确思路和可靠保证。

(三)始终坚守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基本原则

坚持底线思维,是党有效应对、管理、处置政治风险的重要思维方式和工作原则。2015 年5 月,习近平同志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17]。1945年5月,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在看到光明的同时“更要准备困难”,并且提出要“在最坏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13](387)。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底线思维,他在分析改革风险时指出,“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10](267)。正是在冷静分析和科学预见中,新时期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执政安全物质基础的同时,妥善化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起的“和平演变”攻势和国内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风险,确保了党的执政安全的政治基础。提高党员干部底线思维能力,增强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坚决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非政治风险演化为政治风险,避免在重大政治原则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是党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化解突发和潜在重大政治风险的基本遵循。

(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力量源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党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战胜政治风险的最大底气。1934 年,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毛泽东同志提醒党员干部:“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8](139)。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19](49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警惕脱离群众的风险,“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20](368)。党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代表群众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为安全执政奠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21](40)。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汇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党才能更加有效地规避政治风险。

(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关键举措

世界各政党兴衰历史表明,风险更多是来自内部,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是最大的风险。我们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依靠加强自身建设来抵御政治风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945 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2](1094)。党必须面向党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纠正错误政治思想倾向,预防政治信仰的动摇和变色,筑牢抵御政治风险的精神支柱。第二,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3](366)。如果不坚决遏制党内不良风气,任其肆意发展,最终将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危及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对规避政治风险具有关键作用。第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1980 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政治混乱的原因:“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20](333)。防范政治风险不能仅依靠思想教育和作风引导,还要重视制度规范的刚性约束,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

三、未来展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实践进路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时代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的政治风险也发生了变化,呈现整体上易发突发、类型上复杂多样、形态上高度隐蔽、结构上叠加互动、后果上破坏力强的严峻态势,党防范政治风险依然任重而道远。党在认真总结和学习历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参与主体、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现代科技赋能作用以及发挥制度优势,全面提升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能力,维护和巩固执政地位。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防范和克服党内腐败

打铁还需自身硬。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确保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是牢牢依靠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巨大勇气治理党内顽瘴痼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及时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气象,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显著增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巩固。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24](101)。在这种情况下,党要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必须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不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内监督,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惩治腐败,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筑牢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政治风险防范格局

政治风险防范是一个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在新时代,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主体既包括党委和政府部门及党员干部,也包括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在防范政治风险的实践中,各级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履行政治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正确领导,统筹各方资源;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升政治风险的科学辨识、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视党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发挥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的作用,夯实防范政治风险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23](97)应对新时代政治风险挑战,要搭建便捷畅通的政治参与平台,努力满足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发挥社会组织和普通群众的监督作用,确保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助力全面从严治党,预防和规避脱离群众的政治风险,同时,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能全面透彻地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和方针政策,增强政治认同,从而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风险防范格局,形成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政治风险防范的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也是党应对政治风险的目标指向。“治标”强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制度、科技等手段,化解已显露出来的风险因素,防止其由小风险发展成大风险,由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风险,由基层风险上升为顶层风险。譬如,运用法律手段打击西方敌对势力策动的颠覆破坏活动,运用技术手段封锁网络中的错误言论,运用制度手段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等。“治本”则注重从生成根源上消除潜在的政治风险隐患,避免外部政治风险向内部政治风险的横向转化,“历史性政治风险与共时性政治风险纵向叠加”,“政治性风险与非政治性风险交叉感染”[25]。政治风险是多重因素耦合联动的结果,并非单一政治因素所致,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风险也可能诱发政治风险。因此,“治本”不能仅局限于党内政治系统建设,而应当从社会整体发展的宏观范畴对政治风险展开积极应对,具体包括领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抵御政治风险的物质基础;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强化政治风险防范的群众基础;积极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创造有利于党的政治安全的外部环境。

(四)强化现代科技赋能政治风险防范的作用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不断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并延伸到党的政治建设领域,成为防范和应对政治风险的重要支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准确获知和掌握党员干部真实的思想动态、政治倾向,有助于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有针对性、分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的提升,筑牢抵御政治风险的思想防线。不仅如此,党在执政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有利于“及时识别各类政治风险、政治‘陷阱’,特别是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高风险挑战”[26]。当今,网络空间已成为政治交锋的最前沿。国内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视为“全球公域”,大肆编造和散布政治谣言,抨击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丑化和抹黑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从事各种政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企图削弱甚至取消我们党的政治领导。在此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时跟踪和全面掌握敌对势力的发展趋向,极大地消除影响党的政治安全的风险因素,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五)建立健全政治风险防范的体制机制

制度在风险防范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新时代应对政治风险挑战,必须善于运用制度威力,建构起科学完备、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首先,建立健全防范政治风险的预警监控机制。这包括对预警目标的确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风险预警的发布等。政治风险预警监控尤其要重视智能分析技术,以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力争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建立健全防范政治风险的动态评估机制。评估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对风险源进行信息监测,判定风险的性质和级别,评估风险对党执政安全的危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信息基础。再次,建立健全防范政治风险的责任落实机制。明确具体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防范职责范围内的政治风险,既不把风险责任向上推,也不向下推,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同时,要完善相应责任考核和追究机制,确保政治风险防范责任落实。最后,建立健全防范政治风险的法治保障机制。依法防范是最稳定、最可靠的风险防范手段,通过积极推动立法、严格执法,将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纳入法治化轨道。

猜你喜欢

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长抓政治生态
“政治问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领导不能“空喊”——必须从实讲政治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