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研究

2022-11-23马一鸣李冉郭兆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民数字人才

马一鸣,李冉,郭兆杰,杜 浦

(河北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深入挖掘农村地区居民的数字经济需求潜力,能够保障数字经济作为新动能的持续强劲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经济培训路径研究,不仅可以推进数字红利加速在乡村的溢出,还能推动乡村经济在增量上的扩大,同时会带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的加速。基于新型职业农民主体的“数字经济+职业培训”预期以数字经济为开拓点来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活力。2016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要求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加快职业化进程。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型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通过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新型农民法律意识,加速现代农民职业化进程,增强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是乡村振兴中的新生动力,是现代农业发展有力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对数字经济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培训制度需要进一步理清和完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推进乡村农户的数字化发展,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在数字经济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出台了系统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支持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其视作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融合数字经济发展,展开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总结

通常,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自发转化型即农民通过培训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二是自愿投入型即高校、职业院校人才利用学习知识投身于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本研究主要对农民自发转化型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进行分析。

1.1 从农民自身出发

1.1.1 农民缺乏积极性,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从农民自身角度出发,农民往往对于参与培训存在误区,认为培训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和浪费钱财。部分农民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架构和眼光,对先进的数字技术存有疑虑,或是对新兴的、先进的数字经济不关心,不接触,仍然困于传统思维,固守旧有的、传统的生产模式,无法正确地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仅立足当前利益,并没有把自身发展与未来社会技术发展结合起来,不愿积极参与培训。

1.1.2 农民文化素养有限,学习能力不强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要全面规划普及培训、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梯次提升主体经营者素质的框架和路径。由《规划》可知,知识能力文化素养,尤其是数字经济应用素养,未来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和服务主体发展的质量,提升农民数字经济能力和素养已成为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重要一环。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农民所掌握的劳作技能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导致对于新兴的数字经济理论的学习能力弱,缺乏具体实践进行推动。

1.1.3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人才流失,人才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据测算,2020年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已达2 000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 300万。虽然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缺少与其相匹配的培训体系,同时由于城市化发展加速,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具有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具体从事内容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即“专业技能型”、“生产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三者相互协作才能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据测算,以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来看,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的需求大概为生产经营型人才近500万人,专项技术操作人才近300万人、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相关人员近150万人、农业生产辅助及销售渠道人才缺口近100万人、高级农业经理人近50万人、大型农场技术负责人50万人、植保营养技术人员近30万人等,合计下来人才缺口达到千万人。

1.2 从培训主体出发

1.2.1 政府资金有限,资源配置不均

在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属于弱势群体,缺少资金参与培训。因此,当今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农业科技人员、农业就业人员教育培训经费现在主要依靠国家专项经费,同时政府还给予培训者、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相应的补贴。这显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金都由政府财政承担,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仅依靠政府财政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无法做到具体而微,再加上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造成培训水平参差不齐。

1.2.2 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培训效果不好

当前培训主体仍是政府,社会化力量严重不足,企业资金并未把重点投入到这个细分市场,从而导致了无法开展多边体系。虽然相应的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也纷纷成型并开展活动,但纵观来看,并未形成全国性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和体系,相应的培训仍未完善起来,造成培训效果不明显,无法形成相对系统稳定的培训机制体系,缺乏相应合理有效的培训培育计划、内容和教材,在选取培训对象时也缺少针对性。

1.2.3 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培训缺少对于未来规划,影响培训效果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中,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无法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总体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都相对缺乏。培训过程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未来职业内容的规划与定位也相对缺乏,导致部分参与培训的农民盲目参训,意志不坚定,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效果较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路径政策建议

2.1 完善培训机制,分类培育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要从宏观、微观等多层面完善,重点构建包括教育培训机制、认定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等,使各个机制之间相互衔接,环环相扣。首先,完善、总结和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则,依托于国家统一规定,从而达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结合。制订好全国统一的规则后,在现有机制基础上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对外征求意见建议,让未参训者和参训者都充分参与其中,既能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又能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和曝光度,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

分层分类培养人才,根据参与培训人的个人意愿以及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培训前对参训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使参与培训的农民清楚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与定位,提升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率。

充分发挥现在数字经济的先进性,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式。借助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数字经济+农民培训”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对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一键管理,来有效弥合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数字鸿沟。

2.2 加大资金扶持,成立管理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

地方各级政府统筹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来强化对职业农民的支持力度,落实职业农民培训补贴政策。合理地安排资金支出,确保培训补贴资金能够落到实处。加强各类职业农民技能培训补贴的整合,提升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机制,依规强化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在现有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基础上,成立专门部门或者应用联席会议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专项管理,定期召开职业农民培训联席会议来统筹培训资源,将各种培训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构建“培训管理部门+培训学校+实训基地+应用指导”的四合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互惠互赢、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

多渠道筹措经费和资源,扩大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度。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等各主题来构建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院校参与、农民自主付费等多种渠道进行培训经费的筹集,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用政府采购来增加投入。对于企业捐赠的职业农民教育经费,可以依照税法相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2.3 借助新媒体技术转变思想,完善激励保障制度,提高培训积极性

借助现代数字经济技术手段,通过新媒体手段和媒介,推进农民思维加速转变。利用农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应用和实践数字经济对现代农业的推进和培育,利用新媒体让广大农户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发展”,使普通农民走出误区,提升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激励保障制度,保障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能够参与培训并且能够持续地接受和完成培训,可以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基金会,依法严格制定相关标准,对定期参与考核并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津贴奖金,对贫困农民给予相应补助,激励其主动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积极鼓励各大高校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提供师资、主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或者鼓励毕业生主动返乡,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对评选出的新型职业农民先锋模范和实践优异的代表性和拔尖人才予以重点扶持,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来吸引更多农民积极参与培训。

猜你喜欢

农民数字人才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农民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毛遂自荐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