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11-23戴明王俊霞
戴明 王俊霞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 江苏无锡 214121)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成功申报无锡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并将“廷弼润生”的核心思想融入建设项目中去,加大了教学实践力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的共生共荣。同时不仅要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其教学技能、研究能力的提高,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明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为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性提升筑基。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该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下面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具体分析。
一、现状问题
(一)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现实中不少教师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或对其理解存在偏差,一味放大教育的工具性而弱化其“育人”属性;对待工作消极懈怠,缺少奋发向上的进取动力。因此,需要加强学校管理力度,促进教师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引导教师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克服职业倦怠,理清职业思路,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1]
(二)教师发展梯队结构断层
目前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整体偏大,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新老师较少,年龄大的教师比较多,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仍需假以时日,未来几年,学校将面临梯队匮乏、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因此,需要加大学校管理,加大人员培育力度,精准规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成长,搭建平台载体,畅通发展渠道,衔接梯队断层,提升整体实力。
(三)教师综合育人能力不足
新时期,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科组的建设,而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成效。但是学校教师在以跨科教学、学科融通为基本特征的综合育人方面缺少研究,能力较弱,尚不能紧密跟上教育潮流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加大学校管理力度,积极探索综合育人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2]
二、途径探索
(一)形成共享价值观念
只有在共同的价值理念下,才能引导教师自觉接受学校管理中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要求和规范,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要优化学校管理手段,形成价值认同,并实现价值理念的内化,转变为教师自身的观念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力。东绛实验学校具有深厚的学校底蕴,而且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校史是东绛人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因此,要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开发悟读校史课程,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科学合理的内容编排,结合“校史陈列馆”物型空间,打造传统课堂与实境课堂相结合的悟读校史课程,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3]
(二)聚焦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其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相契合,助力学校特色发展。要深入研究教师队伍结构和发展现状,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强化教师的自我认知,从而确定阶段性、长期性发展目标,具化目标推进的措施与路径,完善目标达成的评估与反馈,并根据发展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帮助教师实现进阶成长;另一方面要制定创新学校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国家、省、市、区各级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环境背景、明确教育政策方针导向、探寻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帮助学校在区域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再上层楼。[4]
(三)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根据教师年龄阶段、专业发展程度、学校人才需求等因素,设计分众化校本研训体系,针对性开展群体培育,有效衔接梯队断层。一方面精选培训内容,根据教师发展实际需要,精选内容适切的理念、技能等方面的主题培训;根据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历史存在和新近发现的问题,开展针对具体问题的个性化培训。另一方面要搭建培训平台,整合教育资源,“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各级各类培训和锻炼平台,常态化推进教师培训,精准化助力素养提升。[5]
(四)拓宽智慧教育活动
智慧教育活动,指的是跨学科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该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同步互动课堂建设”和“个性化手册使用”具体实施。同步互动课堂利用互动教学系统的优势,同步名师课堂至其他学校,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个性化手册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找到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强训练,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智慧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团队将紧跟时代潮流,借助智慧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升级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开展智慧课堂全学科应用策略研究。深度跟进名师同步课堂,深入学习名师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驾驭课堂的关键能力,形成系统性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并探索由单一学科向全学科覆盖的应用实践。二是开展双师课堂模式研究。预设名师线上直播与班级原科任教师线下管理的双师课堂场景,探索双师课堂模式下,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教学策略,形成双师联合、双管齐下的创新教学模式。三是深入个性化手册使用研究。在现有进展的基础上,形成“成长记录+学情分析”“错题汇总+巩固训练”“错因回顾+名师解析”的应用模式,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手册使用实效。[6]
(五)构建协同发展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升“四有”好教师团队的建设水平,强化学校管理效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大力建设协同发展平台,形成资源合力,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1)完善与高校、科研场所等单位的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外部优质资源,促进学校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发展诊断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性优化,提升学校基础教育的软实力。(2)与师范院校共建师范生实习基地。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现场,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理念与方式参与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变革,检验项目建设成效。(3)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平台。发展互动、资源共享,将“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优秀经验辐射到共建学校,打通结对帮扶、研训互动的校际发展新通道,打造从团员到团队、从团队到全校、从一校到他校的协同发展新范式。
(六)创新作业管理模式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学校把作业管理和改革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跟踪反馈、及时调整。在作业监管方面,学校通过不同层面的4 本“记载本”,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实效,将简单的“点对点”管理变为多条线多层级多方位的“网状”管理。第一本“班级作业记载本”。各班语数英教师每天记录回家作业内容及作业时长,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反馈,有效确保三科笔头作业控制在1 小时内完成。第二本“备课组作业设计参考”。各年级语数英备课组提前一周确定基础作业、弹性作业、个性作业等,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杜绝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各班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修改和尝试。第三本“年级组作业设计参考”。各年级非语数英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劳动等非工具性学科作业记录下来,由年级组长统一发给班主任,确保艺术体育类科学任务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本“学生回家作业记载本”。学生每天记录各科作业,养成及时记、认真记的好习惯,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和意见建议。学校在校长室的带领下,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到年级组长、学备课组长、任课教师,再到学生家长,层层把关,级级管控,增强管理实效,确保作业改革落地落实。作业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加强作业设计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同时也能提升教师团队的命题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学校积极投入到作业管理改革的浪潮中,用作业来折射学校的教育理念,用作业来撬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作业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好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作业全面育人功能,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为教师成长赋能。
(七)优化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服务于2021 年9 月全面实施,即在原正常时间放学后,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课后服务主要为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可以拓展学生课外学习资源,避免学生放学后无事可做沉浸在电视、游戏中,从而充分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作用,让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辅导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延时服务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展灵活性的体育活动,弥补学生白天锻炼不足的情况,同时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设施和设备,保障其能够得到有效性的身体锻炼。在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中,要对课后活动形式进行灵活性安排,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减轻教师的负担,避免教师的消极情绪影响延时服务质量,因此要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人员,减轻教师工作任务,要对教师薪资报酬进行优化,提高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热情;要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作用,实现课后服务模式的创新,同时需要活动类型、方式与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相契合,配备齐全的体育设备设施,保障户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加深对延时服务政策的认识,明确课后服务定位,促进延时服务质量。[8]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集体学习延时服务政策,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开展专业讲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强化延时服务质量。要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延时服务活动中来,加强对家长的培训,使其对课后延时服务政策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学校延时服务的开展给予最大的支持和理解,同时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减轻学生的负担,助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八)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障教师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效率的优化和改善。要完善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突出教师的主体性,更新教育岗位标准,全方位、多角度采集信息,明确教师形象规范要求,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与岗位考核标准的契合性,同时采取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提拔干部等综合性方式进行评价,实现教师评价制度的规范性、人性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实现教学创新,优化教师团队结构,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在优化学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培养,不仅要教师熟知教学知识技能,使其得到职业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要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学校要加大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素养,优化教师结构,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同时要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并做好五项管理落实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