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发展与颠覆性创新
2022-11-23孟凡生
孟凡生 赵 艳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席卷全球,智能制造作为工业4.0的起点和首要目标,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方向,而颠覆性创新则是我国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背景下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突出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将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一大重要的战略部署。”在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方式,适应时代发展,利用颠覆性创新获取和维持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企业保持竞争地位和实现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因此,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发展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了实际可行的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结合2010—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python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智能化发展指标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指标,实证研究智能化发展与企业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内在机理。
结论如下:(1)智能化发展对企业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样本选择偏误和遗漏变量等问题后,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2)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水平在智能化发展和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智能化基础设施投资和引进高质量人才为企业颠覆性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3)当考虑异质性特征时,相较于劳动密集度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度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较大;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较大。(4)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提高效益提供了一条可行道路。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制造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时代带来的契机,做好智能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平台,夯实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符合智能化发展的智能装备和智能生产投资,从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流通、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有序地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2)企业颠覆性创新作为企业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从颠覆性商业模式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两方面入手,深刻识别有关创新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分形成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重构企业商业形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技术的改革与发展。(3)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努力营造智能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出台相关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和鼓励传统制造业进行智能化转型,推进我国智能化转型进程。(4)企业利用颠覆性创新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符合发展中国家对产业升级发展的要求,颠覆性创新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层面,还适用于产业和国家层面。在企业层面,企业可以通过新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来对该企业所在行业进行颠覆性创新,同时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速占领消费市场;在产业层面上,通过行业在位者和新进入者的颠覆性创新,可以扩大产业发展范围,占领产业绝对市场份额,同时也可以快速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家层面上,我国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选择几个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关乎国家发展的产业作为主导,相应地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摘自《智能化发展与颠覆性创新》,《科学学研究》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