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2022-11-23蒋道智
蒋道智
(卓尼县畜牧工作站,甘肃 卓尼 7476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加强畜牧业生态发展,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建立以生态养殖技术为基础的生态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生态养殖技术要立足于“环保”,利用高精度、高效率的生态养殖技术,改进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将养殖技术转化为生态理念。
1 生态养殖技术概念
传统养殖技术是指利用单一的养殖方法,使用非交互式技术和动物管理经验。在繁殖过程中对生物圈没有根本性影响,而是哪里较为严重就解决哪里。对于一些生物效应,只有简单的处理,如多余的细菌和病毒,进行相应的消毒即可;如果食物太多,只需减少食物等。这种养殖技术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易于实施;缺点是养殖成本高,耗时长,养殖效果不理想,规模化养殖影响较大。
生态养殖技术是指研究畜禽养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根据研究结果采用适当的繁殖方法,使它们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在畜牧业过程中,在利于养殖发展的前景视角下,引入养殖生物,但会出现相关病原体和害虫,会影响这种生物的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生态养殖技术。继续向原始生物引入无害生物,但对病虫害有抑制作用。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消除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增加消费者对最终生物制品的信心,并降低畜牧成本。
2 生态养殖的优势
生态养殖技术是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知识的结合,是科学养殖管理的结合,能够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效养殖。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繁殖效率,还可以保证畜产品的安全,符合现代人类健康价值观。但有些养殖者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传统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养殖效果。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来解决。
从未来发展前景上看,加快发展我国有机畜牧业是必然选择。推动和引领畜牧业转型,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优化畜牧业结构。此外,各种形式的有机生产有助于减少化学污染和改善环境,并有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循环,提高经济增长率。
3 畜牧业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的必要性
3.1 提高畜产品质量
因为生态养殖技术是低消耗、高效率和低排放的一种养殖方式,通过生态养殖可以不断提升畜牧产品质量。在当今的畜牧养殖业中,许多养殖场基础设施落后,养殖技术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严重问题,致使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下降,实现生态畜牧养殖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个问题。
3.2 加快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
这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科学的畜牧业发展方针,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也可以促进畜牧业品种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畜牧业的发展可以逐步推动中国农业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此外,多种生态养殖方式可以减少生态环境中化学药品的污染,增加动物的免疫抵抗力。
4 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实施要点
4.1 转变观念
集约化、规模化的传统养殖技术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划。为更好地融入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应更新和转变发展理念,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将其转化为商品资源,科学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科学技术理念。
立足现状,通过对不同生态养殖方式的比较分析,不断研究生态养殖规律,找到能够实现良性循环、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生态养殖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业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应用生态养殖技术的过程中,根据现状创建一个生态养殖场,制定合理的养殖措施,加强对集约化养殖环境的管控,促进养殖生态发展,科学合理地发展养殖技术。在畜禽养殖中,喂养饲料和日粮可以合理协调,生态健康食品可以促进有机农业和有机畜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物质养分的利用率。
4.2 保护生态产区,加强生态养殖技术培训
产地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养殖产品安全的源泉。迫切需要改进养殖产品加工区的环境监测系统,积极治理种植区环境污染。注重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加强产区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制定。从重大环境危害源(药物残留、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边境安全标准和农业产区环境监测标准等),建立和进一步提高污染技术标准监测,如磷流失和排放、养殖区废地膜、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等。农牧区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要因地制宜,根据集中度,确定不同的污染源,解决养殖地区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法。环境部门将全面控制工业设施污染。一旦污染源进入养殖区,养殖部门与政府部门要共同完善区域环境污染预警机制,对污染源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农牧区环境安全状况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预测环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程度,以及农牧区变化趋势和状况,早期防范农牧区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所有以环保为导向的养殖基地都应不断向养殖人员灌输生态发展的理念,推行各种有机养殖教育文化,提高生态养殖技术水平和建立生态养殖技术专家团队,及时协助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政府加强对养殖区域的环境治理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养殖区域环境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向养殖人员普及相关知识、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参与污染治理的意愿。根据不同地区的现状和养殖资源污染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符合实际的环境治理措施。建设省、市、县农业三级环境监测站和农业监测站,了解农业环境状况和趋势,加强执法检查。建立畜禽安全定期评估制度,完善产区环境监测数据档案,开展区域和行业层面畜牧用地选址评估和全面监测,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适应动物适宜养殖的畜产品品种。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始终坚持源头控制管理和治理原则,促进养殖业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加快农业废弃物资金配置,科学确定禽畜养殖区。
4.4 合理选择养殖场所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必须有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没有适宜的生态自然环境,就没有生态农业。要开展一个物种的生态养殖,必须根据这个自然物种,选择适合物种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环境无污染,让物种活动自由,进食自由,自然生长。营造现代养殖和产品管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实现资源普惠循环再利用的目标。
4.5 提高畜牧养殖系统的合理性
在畜牧业中合理使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改善生态系统循环,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首先,在产品选择上,养殖人员必须选择符合有机生产理念的优质品种,以降低畜牧成本,确保畜牧生产质量和安全。其次,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必须灵活运用野生动物采集方式与圈养方式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直接提高畜牧养殖的整体质量与效果。最后,加强畜牧系统的薄弱环节。结合畜牧养殖系统与生态养殖技术,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或用于制造沼气溶剂。这种行为实现了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4.6 满足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要求
在应用生态畜牧技术时,应该从选择牲畜品种开始,尽量选择最优良和经过国家管理认证的品种,坚持引进和结合国内优良品种的原则,加强“宣传、指导、促进”关系。因地制宜,扭转以往重引种、轻养殖的趋势。组织指导畜禽养殖场建设,重视畜禽养殖和区域养殖,与重点养殖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类科研合作。并建立育种、保种、养殖新机制,确保良好需求,确保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饲养畜禽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营养添加剂,使食物最大程度上保持无害。防治畜禽疾病,应对传染病疫情,应进行初步免疫检查,选择中草药或调整饮食以提高动物抗体,如动物出现疾病,严格隔离病原菌,使用相关药物或草药治疗,如中药治疗等,以保证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的效果,提高畜牧业生态养殖的效率。
4.7 传染病防控
现代生态农业中,动物大部分时间在自然界中自由生长,相比于传统养殖,它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导致动物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定期对动物、动物饲料和水源、养殖场等进行消毒检验检疫,发现感染样本后,实时监测,及时隔离,以确保将损失降至最低。在防治过程中,应尽量少用或不使用抗生素,保证肉制品的质量。使用中草药防病,不仅可以提高肉蛋制品的品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益。
4.8 通过全面和严格的监督实现养殖目标
在构建特定区域生态共生体系时,由于人类干预导致原始生态系统发生微妙变化,需要加强监管,避免破坏整体生态稳定,旨在改善物种平衡。引入新物种后,养殖员需要控制养殖生产的物种数量,以实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和谐共生,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5 生态养殖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主的生物科学呈现出新的面貌,形成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生物科学的重大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全球趋势。
现代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结构,也可以给一些传统的生态养殖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希望。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可以节约粮食,改善环境质量,预防各种动物疾病,从而实现畜产品高产、高效的生产。
6 结束语
生态养殖技术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采用可持续生态养殖技术,采用可持续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可以有效实现无污染繁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养殖人员增收。总体而言,生态养殖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指导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科学合理的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利用率,打造高效的畜牧生态养殖体系,促进中国畜牧业与农业共同绿色、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