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大师课程的价值发现与实施策略
2022-11-23徐蓉淇
文 徐蓉淇
艺术大师课程作为近几年来幼儿园的新兴课程,有机渗透于多个领域,以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审美素养、审美创造为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实现价值,使其身心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艺术大师课程的价值和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艺术大师课程的价值
(一)注重唤醒幼儿的审美兴趣
艺术大师课程开发的首要目的在于唤醒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兴趣。幼儿的学习不是机械化、模式化的,而是动态成长的过程。幼儿天生就对美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没有被激发。幼儿园艺术大师课程,关注幼儿对美的兴趣,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适宜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有效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发现身边的美的事物,支持幼儿表达对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对身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兴趣,使幼儿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重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艺术大师课程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创造。幼儿拥有这种能力时,才能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从而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美和创造美。在艺术大师课程中,幼儿通过不断欣赏大师作品,实现与作品的互动,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幼儿通过个性化创作,建构对世界的各种想象,以此来表达和展示自己内心世界所理解的美。
(三)高度关注幼儿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幼儿在艺术大师课程中,被大师的作品熏陶,感知和理解身边的人、事、物,了解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幼儿将自己感受的艺术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生成新的认知。在不断探索中,幼儿自主设定创作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操作,不断进行自我突破,体验达成目标的快乐,带来了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实现自我。
二、幼儿园艺术大师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艺术氛围,创设浸润化的课程环境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是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隐性课程实施途径。幼儿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创设浸润式的课程环境,就是有目的地设置与艺术大师课程相关的主题环境、生活环境和游戏环境,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引发幼儿的好奇、思考,从而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第一,创设具有氛围感的班级环境。在幼儿的视角下,教师利用多元的材料,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创设具有艺术氛围感的班级环境,可以在无形中给予幼儿美的浸润。教师可以在班级墙面上粘贴艺术大师的生平简介,悬挂其作品。教师可以在幼儿的作品旁摆放名画,让幼儿进行对照观察。教师还可以在美术区周围适当摆放名画图片,在作品旁还可以添加灯珠、相框、展示架,更好地渲染艺术氛围,使幼儿在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创造美。
第二,运用和谐优美的色彩搭配。班级环境中色彩的正确搭配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班级的颜色不宜复杂,整体的色彩可选用一个主色,搭配一个辅色即可。教师可选择同色系、相近色系,这样的视觉搭配会给幼儿带来舒适的感受;教师可以选用来自大自然的颜色,使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和表现,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产生幸福感、归属感。
第三,突显幼儿与环境的互构。每个幼儿都有个性,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幼儿的需要,变化,学习的过程决定了班级环境的内容。例如,中班幼儿在幼儿园一角发现了盛开的向日葵,它的外形和颜色引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将凡·高的名画《向日葵》布置在班级的美术区环境中,引导幼儿欣赏,并投放真实的向日葵花朵让幼儿观察,拉近幼儿与名画的距离,激发幼儿的审美。
(二)欣赏大师作品,选择适宜化的课程内容
艺术大师的作品种类繁多,教师要观察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以及色彩搭配等,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经验水平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
第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兴趣是幼儿乐于学习、乐于创新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发现教育契机,例如,小班幼儿对圆圆的图形感兴趣,他们画什么都是在圆形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艺术大师草间弥生的作品,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使幼儿大胆畅想艺术世界的美。
第二,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是所有的名画都适合成为课程内容,教师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作品。例如,中班幼儿创作的目的性明显增强,教师可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名画《南部海湾的夜晚》。画面中蜿蜒的山峰,有趣的小船,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
第三,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幼幼之间存在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能力等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选择作品。例如,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喜欢充满神秘感的事物。某一阶段,幼儿对星夜产生了一系列思考和想象:夜晚的星空什么样子?星空是什么颜色?教师可以选择凡·高的《星夜》进行欣赏,让幼儿的经验水平得以发挥,从而真正挖掘幼儿的创作潜能。
(三)丰富创作方式,呈现多途径的课程实施
通过前期的名作欣赏、材料提供,幼儿能够积极投入创作,通过探索材料、讨论话题、多样化创造、参观艺术展等方式,感受名作的内涵。
第一,教学活动的多样组织。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艺术资源,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艺术大师作品展,引导幼儿感受大师作品中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包括平面、立体的艺术表现,通过近距离的深度感知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世界的审美体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观其他班级的美术区,增加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探索的机会。
第二,生活活动的日常渗透。基于幼儿的能力特点和发展水平,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真实生活中各类资源的教育价值,关注他们在园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真实体验,抓住生活活动中的各种契机。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游戏活动,过渡环节与幼儿讨论,抛出幼儿感兴趣的艺术内容话题,引发幼儿猜测、思考和相互学习。例如,教师利用午饭后散步的时光,带领幼儿一起感受四季变化的美,引导幼儿观察花草植物的颜色、形状、变化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等,共同寻找、发现幼儿园中美的事物。在晨间谈话时,教师组织幼儿轮流分享艺术大师的名字,并介绍一幅作品的内容,表达自己理解的美。
第三,游戏活动的有机融合。教师要打破各个区域游戏之间的界限,关注幼儿经验的整体性和全面性,避免对技能的单一追求。例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名画《点、线、面》后,教师可以将名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投放在益智区,进行拼图游戏,发展幼儿的空间和视觉想象力;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书籍《图形世界》,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有趣和多变;教师在表演区投放正方形、三角形等服装,引导幼儿创编一首关于图形的歌曲。
(四)多方主体参与,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教师、幼儿、家长、管理人员、社会媒体多方共同参与艺术大师课程的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第一,师幼互动式评价。教师要不断观察和记录幼儿与艺术大师之间的相关信息,包括幼儿感兴趣的名画,喜欢何种美术材料,幼儿的美术经验和技能,观察和记录幼儿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发展的,从而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支持策略。教师要提供多种资源、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第二,家园联动式评价。家园相互配合能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艺术的真谛。教师可以将艺术大师简介、名作赏析内容、幼儿作品评价等信息发送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在美术方面的情况,理解艺术大师课程的实施意义,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师也借助家长了解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经验水平,建立连续的真实成长的信息链,进一步幼儿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艺术展览式评价。在班级环境中,师幼可以举办小型艺术大师展。例如,在幼儿园艺术长廊里,教师可以将幼儿多样化创作的橘子色作品,布置成“一个橘子色的画展”。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自信地讲解、评价作品的内容。这样的展示给予幼儿极大的自信心,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让幼儿真正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敞开心扉、自由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