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民和县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

2022-11-23白元成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田间化肥配方

白元成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人民政府,青海 民和 810803)

近几年,民和县牢固树立全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导,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切实提高农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转变传统生产模式,调整施肥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投入,提高化学肥料的利用效率。截止到2020年底,全县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 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 4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7%,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小麦在青海省民和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小麦种植面积呈逐渐扩大趋势,很多农户通过种植小麦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板结严重,有毒有害物质逐渐积累,有益微生物繁殖不良,小麦生长中后期容易出现倒伏,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需结合小麦生长发育特征,积极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小麦栽培环节,在确保产量与品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一、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要点

1、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小麦品种的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以及防治成效,种植前一定要结合当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类型,优选抗病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水平,同时要保证小麦品种丰产性能优异。目前在民和县推广应用较的小麦品种主要是京农411。

2、种植地选择和整理

(1)种植地选择

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也能够切实发挥小麦品种的生产潜力,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种植地需耕作层相对较深,有机质含量丰富,满足小麦根系的纵深化生长需求。避免连续多年在相同地块种植小麦,制定3年左右的轮作制度,这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和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2)种植地准备

秋季应使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全面翻耕,打破犁底层,营造虚实结合的土壤结构,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

结合土壤翻耕施用底肥[1],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尤其应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科学搭配肥料,确保土壤养分充足。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 kg、磷酸二铵20 kg、尿素10 kg、钾肥10 kg。

3、播种管理

土壤含水率达到70%~80%时播种,可保证种子快速萌发、生根,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民和县小麦较佳播种日期一般在9月下旬到10 月上旬,最晚不能够超过10 月中旬;每亩播种量控制在30~40 kg[2];使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等工序,需确保田间播种深度与行距一致、下籽均匀。播种结束后,为了确保种子和土壤接触紧密,需进行镇压处理。

小麦播种5~7 天后陆续出苗,应定时查看田间出苗情况,发现缺苗地区及时补种,或从稠密地区进行移栽,确保田间苗全、苗壮。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雨停后应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小麦根系生长。

4、精准施肥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了解土壤肥力、微生物含量、酸碱值,根据检测结果科学确定肥料与用量,在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同时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肥料种类不同则养分存在很大差异。氮肥主要采用目标产量方法测算化肥的需求量;磷肥和钾肥主要需评估土壤肥力,以明确肥料用量。根据土壤测定结果,推广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前期作为基肥使用,后期主要通过叶面喷施补充。肥力中等以上的种植地,60%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土壤整地基施入田间;剩余40%氮肥用于追肥,在穗期施入。肥力较低土壤需将70%氮肥、70%磷肥和全部钾肥作为基肥,剩余的30%磷肥和氮肥在小麦穗期追施。

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将减量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结合,通过滴灌或微灌实现水资源的均匀供给,定时、定量,确保小麦根系一直处于疏松且含水量达标状态。与传统施肥灌溉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能够将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小麦根部,减少了不必要的淡水和养分浪费,灌溉量仅需传统灌溉量的30%,同时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50%,增产增效显著[3]。

5、病虫害综合防治

做好病虫害测报工作,对辖区范围内的小麦生育期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小麦品种、播种期进行准确的病虫害预测,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推广应用肥药协同栽培技术。秸秆粉碎时添加腐熟剂,并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预防小麦黑穗病、全蚀病,防控效果在90%以上,同时对后期易发生的蚜虫和纹枯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田间情况,推广应用一喷三防技术,同时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实现1 次喷洒即可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症、防干热风的目的。

推荐应用植物性农药、微生态农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明确使用剂量、频次与休药期。

二、小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

1、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开展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化肥利用率测算等基础性工作,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推进精准施肥。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完善病虫草鼠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布局;加强对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重大病虫以及农田杂草、农区鼠害和植物疫情的监测调查。

2、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

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粪肥还田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化肥减量和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名优农产品创建中引入、固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3、转变施肥方式

因地制宜推进机械深施与追肥等技术,减少养分损失,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合理统筹基肥和追肥。开展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农药利用率、防控效果的试验调查,明确不同施药器械的作业效率、雾化效果、农药利用率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

4、推广肥料新产品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加快配方肥、缓控释肥、增效肥、机械施肥专用肥、有机无机生物协同等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调整优化施肥品种结构、养分结构。开展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和主要农田杂草等重大病虫草害防治药剂的对比试验,以及生物农药、种子处理剂等安全高效农药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使用的高效低风险药剂。

5、培育社会化施肥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引领作用,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促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引导统防统治组织从代防代治向承包防治转变,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从化学防治为主向全程绿色防控转变,不断提升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三、结语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是绿色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有助于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确保农作物增产增效的同时,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田间化肥配方
春日田间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地头“惠”果农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