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背景下内蒙古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2022-11-23刘红霞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产品资源

刘红霞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

农业资源是民生的根本,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农业资源主要包含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这四个组成部分,这是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人多、地少、各地资源禀赋不均衡、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农情,同时面临面源污染、疫病防控等压力。根据《2019 年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报告》,我国1-3等的优质耕地占比仅为 27%,基础地力贡献率约为 50%,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 20%-30%。从资源利用率看,尽管近年来农业部门积极推进农业节肥节药行动,至2020年年底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利用率已提高至40%以上,但与农业发达国家仍有20%的差距。此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与农业发达国家也相差20 %。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要,也可以为后代人的生存留下充足的利用空间[1]。农业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将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造成制约,同时会对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本文立足于农业资源的内涵,分析当前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科学有效措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1.1 基础性

现代农业基础性的特点源于农业的内在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在人类社会当中普遍使用,以及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单向制约等方面。一方面,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功能在于生产出满足人类需要的农产品,满足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仍然无法代替自然农业生产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产品的基础性使用价值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在我国农业是母体产业,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其他各个部门独立发展的重要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超出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的基础。而实际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分工的基础,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

1.2 弱质性

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这两种生产活动相互交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对土地和自然条件展现出了较强的依赖性,这也体现出了农业的低收益和高风险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是农业弱质性的体现。具体来说,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业活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特殊的自然属性使农业生产活动需要一定的周期,相关的劳动时间也并不连续,难以实现分工和专业化。与此同时,农业活动所占用和消耗的资源是比较多的,而资金周转率是比较低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临较大的资本损耗[2]。第二,农业活动所面临的风险比较高,这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比较高。同时,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比较低、需求弹性也是比较小的。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价值和市场供求之间往往存在时滞性的特征,这导致产品价值难以实现,同时可能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

1.3 区域性

自然条件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而我国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优势和竞争力也存在不同,这导致现代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从农作物的总体播种面积来说,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区域土地面积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在我国各个省份当中,黑龙江省的农业播种面积是最大的,达到了14 770.1千公顷;其次是河南省,播种面积为14 714.0千公顶。而北京市的播种面积是最小的,仅为88.6千公顶;其次是上海,面积为261.4千公顶。内蒙古自治区的播种面积为8885.0千公顶。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与区域自然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总播种面积当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827.5千公顶,占比为76.8%;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为930.9千公顶,占比为10.5%。除此之外,还有糖料、烟叶、蔬菜等作物[3]。

2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2.1 集约型发展模式

集约型模式指的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客观自然环境,将劳动力和资本发展等单一的产品种类进行集中,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只进行某一种农业产品的生产。通过单一产品生产取代多种产品并存生产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变过去封闭低效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变得多样,进而在区域内实现品牌化与商品化的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2 城郊都市型发展模式

城郊都市型发展模式在邻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借助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该模式下,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农产品的市场需要,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有利于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城郊都市型模式下,农业发展可以被分为原材料供给型、资源保障型、生态文明服务型这三种不同的发展形式。

2.3 产业型发展模式

产业型发展模式指的是通过产业分工合作的形式来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这种模式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于产业链的构建与协调。与其他的模式相比,产业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地区、部门以及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实现了农资供给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构建起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2.4 特色型发展模式

特色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产品,并以此作为依托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该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对当地稀缺的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展现出了较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3 农业资源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受约束性比较强

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中部以及西部的发展现状也各不相同,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出现了资源受约束性强的问题。虽然全区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排名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但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级和二级耕地占比并不均匀,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的水资源发展水平也存在不足,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单位面积内的平均降水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该地区在单位耗水量方面却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全国还是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都处于匮乏的状态,还有很多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问题,生态环境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这导致现代农业生产活动所受到的资源约束性更强。

3.2 科技强农推广率比较低

当前,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并没有形成高效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无论是在农产品新品种的培育、在畜牧业的养殖、在农业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方面还是在水土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技术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并没有形成引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意识,这使得这些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也没有被应用到实际生产活动当中。长此以往,农产品的附加值处于比较低的状态,现代农业生产的弱质性越来越明显。

3.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很多地区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都出现了水利设施老化、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的问题。同时,很多地区还保留着在解放初期所修建的灌溉设施,而这些设施早已超出了使用年限,无法发挥灌溉这一基本的功能,也无法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内蒙古自治区耕地的灌溉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0%,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当地的灌溉面积仍然处于递减的发展状态。除此之外,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与应用的阶段,这对耕地的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防灾水平比较低。在部分牧区,牛羊等牲畜以圈舍养殖为主,但是圈舍的条件比较恶劣,并没有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卫生条件有待完善。除此之外,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机械化的应用水平也存在不足,无论是小商品贸易还是物流网的建设和储存设备的使用都存在不足。

3.4 农业市场化发展体制不健全

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市场体系和高效的产品流通渠道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很多地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都没有形成健全的发展体系。一方面,农业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当前农产品市场主要以初级集贸市场为主,并没有形成多级批发市场,也没有在区域内构建起大型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这导致农产品的经营与销售比较分散。另一方面,农产品的流通机制不够顺畅。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各区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已经从封闭式、无渠道的流通方式转变为了多环节、开放式的流通形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服务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4]。长此以往,区域内农业生产活动陷入到了无序的状态。

4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4.1 发展特色农产品、促进现代集约型农业发展

面对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资源受约束性比较强的问题,要促进现代集约型农业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地区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视,了解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类型,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平台。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资金和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时代发展契机来促进特色化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要利用在地理区位和气候资源等方面的条件,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促进蒙药药材、绿色食品、有机糖料等产业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为了应对水资源使用率低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还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旱作农业的发展。同时,可以利用天然草场来做好牧草的种植工作和品种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为了恢复生态系统,还要严格落实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林等政策,通过防风固沙等方式来对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改善,对区域水土资源进行保护。

4.2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做好科技强农的工作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科学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提高科技应用的水平,要依托于各个地区的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成立高新科技示范园、新品种技术实验中心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室等机构,以此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科技强农的工作更好地开展。与此同时,各个地区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基于优势的农牧产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在农业生产的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除此之外,还要对农业技术体制进行改革,重视对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基于制度和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后,还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扶持,使组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以此来更好地研发和推广农业技术。

4.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是在大型耕地区域,要构建起符合灌溉需要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有效防治。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还要加大对旱作农业技术的研发,在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动植物的疫病,要做好监测,并提高治疗水平。最后,还要在重点粮食产区建设基础设施,基于物流运输、产品存储以及产品流通构建起良好的体系,构建起生产、运输、销售以及存储的一条龙示范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5]。除此之外,还要对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扶持,在其中增加资金投入的力度,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推广,使其进村入户,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

4.4 重视生态农业发展、促进资源转化利用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要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除了能够继承普通农业发展的优势之外,还可以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使农业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予以较高的关注,对于一些农业资源稀缺的地区来说,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发展策略进行积极调整,基于生态农业来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平衡状态。比如,为了保护水资源,可以发展绿色农业和节水农业,运用滴灌式和喷洒式的灌溉方法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可以在达到灌溉目的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6]。

5 结语

总的来说,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基于基础性、弱质性以及区域性的特征,突破传统农业的发展束缚,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型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视生态农业的建设。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产品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