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22-11-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志愿思政素养

金 园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高校青年思政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意义上的思想传播,同时也需要类似志愿服务类的实践活动来推动思政教育更加深远地影响青年的成长。志愿服务可以帮助高校青年拓宽视野、磨砺意志,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也使得高校青年明确了当前国家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助于其树立远大的志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无论从个体的自我发展,还是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看,深化高校青年的志愿服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深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拓宽高校青年思政教育的途径

目前,高校青年思政教育主要以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为主。然而,理论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高校青年对于思政教育课堂的重视程度也不高。部分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上都是自顾自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课堂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切枯燥无聊,因此高校青年对其兴趣不高。而志愿服务的形式更能得到高校青年的欢迎。深化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就是拓展高校青年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实践帮助青年了解到思政教育的实质。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种类越来越多,青年思政教育的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1]。

2.通过志愿服务助力高校青年明确思政教育的意义

志愿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高校青年通过亲身感受明确自身的价值与意义。青年一代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政教育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青年未来发展的高低。如今,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正在快速、成体系地发展,青年接触志愿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其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也不再浮于表面。高校开展志愿服务不仅是鼓励青年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也是思政教育的深化推进与改革。

二、积极改革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1.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向

高校青年与普通志愿服务工作人员不同,高校青年长期以来学习的各种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很多具有技术难度的志愿服务。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观念。虽然让高校青年参加一些体力类的志愿服务能够锻炼青年的体魄,但是对于这个具有专业知识素养的群体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因此,探索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方向至关重要。对于一些简单技术贫瘠的地区,就可以让高质量的高校青年前去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发展带来技术,同时也可以帮助高校青年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这样的志愿服务正是高校青年所想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真正需要[2]。

2.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机构的联合途径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是将青年力量输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社会福利机构正是一个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团体。这里的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同时有很多志愿服务的项目。高校志愿服务与社会福利机构联合起来可以提供给高校青年很多的社会资源,再加上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人员的带领,青年可以更好地体验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当青年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请教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此一来,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青年可以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有助于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3.改革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管理规定

目前,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时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规定,这就可能会出现外出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并不一定具有参加志愿服务能力现象的发生,这将会导致社会对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能力产生很大的质疑。当社会开始质疑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时,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难度会大幅提升。所以,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时,首先需要对志愿者的综合素养进行考察,只有满足要求的青年才能投入到社会志愿服务当中。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高校青年在社会志愿服务当中展现出很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另外,高校内部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适当地组织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志愿服务当中需要具备的一些能力,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可以通过高校的培训走进社会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3]。

三、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1.加强思政教育中志愿服务文化的培养

思政教育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教育学科,其对于高校青年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素养的教育,一个人可以缺乏专业素养和知识,但是不能没有思想、没有道德。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在青年人身心成长过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大多数高校青年逃避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看到志愿服务背后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以,只有消除青年对志愿服务所产生的误区,才能让更多的高校青年加入志愿服务当中。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类的课程时,可以适当延伸讲解志愿服务的作用和意义,让青年对志愿服务活动充满向往,这样志愿服务活动就会深入每一位高校青年的心中。

2.提升志愿服务指导老师自身的思政素养

高校青年已经拥有了独立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对其开展思政教育就需要专业素养较强的教师。另外,志愿服务指导老师肩负着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各项业,如果老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不够强大,那么会很难胜任这份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1.加强高校青年自身素养的提升

志愿服务工作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去帮助一些社会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如果自身素质不过关,就难以顺利完成志愿服务。因此,只有不断提升青年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进一步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另外,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青年还需要有耐心、有爱心。由于志愿服务工作帮助的群体比较特殊,在面对弱势群体时,志愿服务工作人员需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志愿服务人员可能每天都要帮助很多人,所以很多问题需要一遍一遍地重复,倘若缺乏耐心,很容易就会出现情绪化的志愿服务,这就很可能会导致志愿服务工作者与群众之间产生矛盾。这严重违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初衷,也是所有志愿服务工作这不想看到的。高校青年要亲身走进志愿服务工作,兼顾个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服务工作者。

2.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

目前,高校的志愿服务制度存在很多漏洞。首先,志愿服务应该是青年自发地帮助别人的一种行为。然而,很多高校都将志愿服务纳入到了学生的个人评比工作当中。这就导致很多青年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不纯,这类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自然也不高,在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难免会消极对待。另外,志愿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志愿者不为名利,但是其个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容得到损害。高校青年长时间处于校园生活当中,初次进入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很可能会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用进而造成自我利益的损失。此时,高校就要发挥自己的责任保护青年志愿者。

虽然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青年的个人测评当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这也给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利的人以机会。高校在制定志愿服务制度时可以适当降低志愿服务在个人评比中的占比。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大大减少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利的人的数量。另外,高校也应设置一些对志愿者起到保护作用的条例,防止志愿者的个人利益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损害。

3.增设其他志愿服务的项目

高校青年志愿者群体庞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充分发挥每一位青年志愿者的价值,高校可以结合青年志愿者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其安排合适的志愿服务种类。增设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有效激励每一位高校青年的参加热情。从社会角度而言,更多种类的志愿服务项目可以实现更多的社会需求。高校在增设志愿服务的项目时,应该充分结合社会需求,解决一些弱势群体面临的最基础困难,解决一些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问题。

4.设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高校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激励机制。对于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人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语言赞美和物质表彰。但是,对于志愿服务工作中偷奸耍滑的人必须进行严厉惩罚,这样才能净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风气,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之下促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5.构建志愿服务平台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为确保高校青年志愿工作的良好开展,建立志愿服务平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高校志愿服务平台上,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可以查询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高校在进行构建志愿服务平台时,可以与社会福利机构联合,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让青年志愿者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另外,平台还应该将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定期发布、更新一些文章或优秀事迹。长期处于这种氛围当中,高校青年的思政教育质量自然也会发生飞速提升[4]。

五、营造积极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氛围

1.加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学校氛围对于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具有关键作用。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氛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丰富其自身阅历,提升其自身素养。高校层面可以定期举行志愿服务宣传大会,让想了解志愿服务的青年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志愿工作。另外,校方也可以鼓励学生带动周围同学参加到志愿服务工作当中。

2.推进高校青年思政教育

高校青年思政教育是高校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前提。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是为了推进思政教育的深化。思政教育是高校青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乎青年的长远发展。推动思政教育主要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首先,加强思政教育理论课程的深度与考核难度,让思政教育深入每一位青年的内心。其次,通过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让高校青年亲身感受思政教育对于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想培养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青年,高校方面就必须做好思政教育的相关工作。在思政教育教学的长期熏陶之下,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立场不会有所偏斜。

3.树立志愿服务模范标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助于高校青年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改正。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他们已经名垂青史。然而,高校青年会认为这样的榜样太过于优秀,离自己太遥远,进而失去追逐和奋斗的决心与勇气。因此,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将本校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青年作为模范榜样,激励每一位高校青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4.改革探索高校青年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时间短、效率低的情况。很多高校青年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过低,所以其在思政课堂上并不会去认真听讲,更甚者则会在思政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就使得思政教育课堂的质量迟迟无法提升。高校想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改变当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思政教育重在学生的自我体会,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另外,教师可开展一些思政教育的课堂小活动,充分调动思政教育课堂的氛围,有助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5]。

结语

高校青年是一支数量庞大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志愿服务团队。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帮助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还有助于青年的思政教育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思政教育的拓宽提升了现实途径,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政教育变得活灵活现。我们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建立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志愿思政素养
以志愿,致青春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