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应用

2022-11-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样态思政教学方式

李 伟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引言

随着融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样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媒体样态不仅是“多媒体”的全面融合,而且也是网络与媒体的全面互补。而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全媒体样态的内在联系,促进全媒体样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性应用,是融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一、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而且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

(1)构建了新平台。在全媒体样态下,高校除了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思政教学外,还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开展教育活动,如钉钉、微博、学习通等平台,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空间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多元教育模式。

(2)拓展了新渠道。全媒体具有资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传统形式。全媒体信息更新及时性的特性,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查找资源的时间。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3)提供了新载体。传统的思政教学课堂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并且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1]。全媒体样态具有信息整合功能以及开放性特征,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而且也能够解决教学知识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困境。全媒体软件平台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会思政意识。

二、全媒体样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对思政教育主导地位的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流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并且有相对独立的教学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媒体传播途径不断丰富,信息流不断增加,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可控性。此外,全媒体向去中心化方向的转变,使得任何人都能够利用微博和微信等全媒体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以自由发表主张和言论。全媒体样态下,高校的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大学生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差,而这也导致学生容易被网络中的不良言论所引导,进而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2.对思政教育方法的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通常以“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通过集体公开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而在全媒体样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转变为人机对话,将网络空间和机器作为信息交流的中介,以往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模式逐渐被全媒体的“网络与人”和“人与机器”交往模式所取代。在全媒体空间中,用户可以随意改变、掩藏身份定位,或者杜撰身份,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也逐渐虚拟化。繁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社会就业压力,学生极易出现自闭、冷漠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得部分学生为逃避现实生活,每天沉溺于虚拟网络中,不愿意与人进行线下沟通和交流,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需要深入挖掘全媒体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利用全媒体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3.对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注重主旋律教育和“三观”教育,而全媒体样态最重要的特点是交互性和开放性。互联网中不仅包含了正能量信息、主流意识信息,而且也充斥大量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学生对信息正确性的判断[3]。由于大学生对于信息甄别能力还不够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极易影响学生思想,使其产生情绪和思想上的波动。面对杂乱和海量的网络信息,高校刻板的思政教育活动、枯燥乏味的思政知识已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够促进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1.厘清内在联系,体现价值引领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将思政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高校必须发挥出全媒体的引导作用,为思政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同时为其营造良性、健康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此外,高校要明确全媒体是思政教育实现持续发展的助长剂,是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的驱动力和力量,应积极借助全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

首先,高校需要厘清思政教育与全媒体样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审视思政教育的和全媒体的作用和定位,从发展任务和目标上寻找思政教育和全媒体的同一性和共生性,并制定完善和健全的发展战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4]。

其次,高校要厘清思政教育和全媒体之间的共需关系。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和全媒体都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二者都有着实现持续发展的需求。作为历史性任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稳定,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而且也需要取得成效。无论是全媒体还是思政教育,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阻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高校需要积极利用全媒体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最后,高校需厘清思政教育和全媒体之间的载体和主客体关系。思政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中发挥管理和引领的作用,同时决定着教学方式和方向;大学生既是学习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实践和执行的作用;全媒体是思政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协助和工具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思政教学的效果。教师、全媒体、学生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2.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战略引导

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是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的需求,同时也是高校需要肩负的历史任务。因此,高校需要遵循我国新时代思想,以党委为主体,统筹思政教育工作,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转型发展。

首先,高校需构建“教师、全媒体、校党委、学生”思维一体的教育体系,同时树立“大方法、大格局、大情怀”思政理念,以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为发展导向,以加强思政管理、全媒体样态、思政教育模式三要素的融合,全面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全媒体化进程[5]。

其次,构建“受众、制度、队伍”三位一体思政教育管理制度。高校要解决好统筹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激励机制、工作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推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激发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活力。此外,高校也需要发挥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党政干部、哲学科学教师、思政教师、心理咨询师等队伍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执行力。针对高校缺少符合思政教育管理规范细则,以及思政教学中全媒体的应用、管理和监督等规定,高校需结合全媒体的发展特征和思政教学的需求,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构建“载体、客体、主体”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设计体系。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甚至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抵触心理。此外,高校需要发挥载体的作用,采用多元化全媒体的优势,积极引进全媒体语境、方式、概念等协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圈群作用、舆论引导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合到教学中,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对“审美”要求,进而实现全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代育人方式。

3.积极创新教育,推动跨界融合

在现如今的高校校园生活中,全媒体的身影无处不在,全媒体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和新环境,在脱离全媒体的辅助作用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因此,高校应当积极促进思政教育工作与全媒体的融合,使二者之间形成取长补短、相互借力的良好局面。

首先,针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目标进行融合。思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发挥出全媒体具有的主环境和新阵地作用,借助“融媒体”会计思维,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介,使用全媒体教育方式和语言,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征,遵循“学教结合,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构建方式、主体、技术、资源、时空等多维度创新模式,进而形成理念、环境、效应、目标等多元素发展体系,推动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化、常态化、科学化[6]。

其次,推动全媒体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的融合。高校需要创新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全媒体样态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发挥出学科逻辑性、体系性的转化作用,推动思政教学评价向时效性和针对性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分层评价。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利用全媒体学习和日常学习是否能够达成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题、在线提交作业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知识内化为行为习惯和素质内涵。

最后,推动主环境和主渠道的融合。高校需要主动为思政教育工作创造与全媒体融合的条件,加大全媒体环境和平台的建设,构建全媒体教学环境和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全媒体和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发挥互补和优势和作用,进而推动思政教育主渠道和全媒体主环境的融合。

4.树立典范,发挥品牌效应

有了方法的落实、制度的保障、思想的指引,高校还需要拥有品牌效应。具有品牌效应也就意味着高信誉、高收益、高质量、低成本,建立并发挥出全媒体化思政教育品牌效应,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因此,高校想要推动全媒体样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就需要注重营造教学品牌化氛围,培养一批全媒体化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座全媒体思政教育工作“示范区”,借助品牌效应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高校不仅需要为思政教育和全媒体创造相互融合的环境,推动全媒体平台与校园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形成集群效应。而且也要利用全媒体创新和优化思政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推动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有深度的网络化教育产品[7]。此外,高校也需要注重全媒体样态下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的健全,利用全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拓展新的思政教育途径,如微课堂、微信公众号、慕课等,并将其固化为常态思政教育阵地;设立思政教育专题课,构建思政教育科研平台,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思政教育微栏目、微电影、舞台剧等内容,扩大品牌教育宣传力度,进行推动全媒体思政教育普遍化、深入化;评选思政教育优秀教师、思政教育工作领头人、先进个人等榜样,构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并通过树立典范,带领所有教师成长;通过优秀事迹宣传大会、知识竞赛大会等,强化思政教育“仪式感”,进而使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全媒体思政教育“示范区”的品牌引领和氛围营造作用,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推动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改变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大全媒体样态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力度,促进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因此,高校重视思政教育与全媒体的融合,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加强价值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利用全媒体样态打造品牌化思政教育新环境和新阵地,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样态思政教学方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思政课“需求侧”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