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省”与“外化”两种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2022-11-23李雅兰

山西青年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省外化内化

李雅兰

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一、“内省”教育模式

(一)内省的定义

内省,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1]。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个体、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内省程度高的学习者,不仅会根据外部反馈对学习的行为和学习环境作出主动的监控和调节,而且还会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控制和调节。内省的关键是“内化”,学习者通过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营养和接收信息,依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记忆、理解、吸收和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实现认知结构重构的目的,由内而外的提升个人的素养。

(二)内省教学的特点

1.时空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内省”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是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随时都可以进行,是一种内在主动的学习,因此内省模式拓宽了重塑思维、增长智慧和发展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2.主体能动性。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挖掘解决问题的线索、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形式多样性。学习者可以依托开放的教育资源、多样的活动形式等开展自主学习。开放的教育资源包括视频、文章,社会热点时事的讨论等,通过对焦点人物、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的线上线下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形成对认知的再认知。

4.内容广泛性。内省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加强对自身、环境、思想价值观念等的体验和认知。主要学习内容涉及励志、修身、内化、人生、协作、成功和就业,涵盖了大学生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5.互助合作性。内省学习不是自我封闭式的自学,学习者可以通过具体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和自身实际情况,与其他学习者的沟通交流、合作互动、点评建议等来不断吸纳新的思想,从而调整自身的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从认识到再认识。

(三)内省教学的意义

1.培养创新素质。内省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关于创新的专门章节教学,同时也有对学生创新技能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开发内化、启智启新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知识内化而形成内在品质,提升个人的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而对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考察,除了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是否能在学习和实践中秉持积极的创新态度和批判性的创新思维,是否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能力,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和鲜明的个性,能够敏锐察觉到时代的信息,并能积极主动地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意识去思考和研究也很重要。

2.教学相辅,开发内化。内省教学通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带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在于开发,学生的学在于内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开发促成学生的内化。在内省教学的开发内化模式下,教师重视启迪式的教学方法[2]。在内省的课堂上通过头脑风暴找到学生话题探讨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探讨兴趣,进而不断深入的进行思考和发言,充分开发其潜在的思辨能力,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可以看出,其实内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在这场合作中,教师是向导,是一个引路人,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蕴含无限潜力的关键力量。通过内省实践教学的不断研究,可以认为在内省基础上的开发内化的教学,其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通过内化学到真正的本领[3]。

二、“外化”教育模式

(一)外化的定义

外化,指学生将个体所训练培养的内在的意识转化为外在的实际行为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发展过程,外化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对外在行为模式的塑造,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化教学活动,实质上也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而学生内在个人意识对学习主题的看法则常常遭到忽略。在外化教学中,教师是这一教育模式的主要力量,他是外化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承担者的角色。相比之下,学生则可以视为外化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外化教学的客体,是外化教学培养的对象。另一方面,外化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则被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的目标。当然,在外化教学模式中,并不是说教师就是绝对主观的,实际上教师往往需要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实际来细化外化教学环节,使用成熟的外化教学手段增进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一段短暂的内在学习适应过程。

(二)外化教学的特点

1.教师发挥主导性。外化教学法实际上继承了传统的一些关键特点,比如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学生配合教师作出适应性反应,担任配角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竭尽所学教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成长。

2.学生表现配合性。外化教学法尤其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作用,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追随教师而“动”,即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节奏动耳聆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笔练习、动脑思考、动情体验、动身训练等,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接受者。

3.教学体现互动性。在外化教学中,师生平等是重要法则,而这种平等主要体现在课堂及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根据教师的对学生自身困惑的反馈及时把握要义。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甚至多边活动。

(三)外化教育的意义

在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外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关键的教学手段,同样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具备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及技能。在这种趋势下,学生需要有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当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也因此对高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去认识外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学相长,不断研习,对外化教学模式坚持革新,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围绕教学改革与发展而不断打造和完善外化教学平台[4]。实现全方位的理论、实训、反思等相结合的外化教学的模式。

三、“内省”教学与“外化”教学的矛盾

(一)内省教育的矛盾

在内省教育模式中,其主要的矛盾是一种认知矛盾。这种认知矛盾在学习者身上则表现出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品德,与学习者内在的原有的“意识观念”之间的矛盾[5]。学习者原有的“意识观念”,无形之中会对教学者所传递或输送的内容产生一种本能的过滤的作用。因此,教育者要想把新的思想传递和教授给学习者,就必须先行去了解学习者“意识观念”里的东西。学习者的“意识框架”会受到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的影响,因此教育者需要多方位全面了解学习者的思想价值观念,而这种观念的范畴其实非常广泛,比如对国家社会层面的理解,学习者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思考以及在个人生活圈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价值判断体系等等。当然,除了对学习者这一主体的研究之外,教学者甚至还要对其周围的同辈群体中所流行的观点和关注的东西进行了解。而这些了解和学习都需要通过深入地学习交流才能实现信息对流。因此内省教学模式中师生信任的培养是关键一环,头脑风暴则是关键手段。只有对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内省教育才会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因此也才会有所成效。除此之外,内省教育的成效与教育者本人的“内省”及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同样息息相关。教育者不仅要做到“言传”,同时也必须做到“身教”,“言传身教”其实是教育者本身对教育目标与内容的一种内省的表现,内省不仅仅是对学习者,教育者本身也是一个经过内省并将其外显的“新人”。

(二)外化教育的矛盾

外化教育模式的内在矛盾是一种知与行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往往积蓄在学习者的意识之中。在学习者将所要掌握的思想认识转化为个人行为实践的过程中持续碰撞,即个人知行统一的过程中矛盾时刻存在。在外化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身并不是主体,这就首先导致的是一种个体自我教育过程的矛盾。个体外化的内在矛盾,究其实质其实也是内省与外化两种不同模式的内在矛盾的体现。外化相比较于内省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外化实质上是一种从内在的“知”到外在的“行”的转化过程,知行的转化,显而易见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这一过程会经历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习惯这样一个多元的矛盾运动的过程,而不同的矛盾碰撞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认知的本源来看,学习是学习者自己重建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础是由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与学习者作为主体的接纳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学习仅有认知是不够的,相应的情感体验会让认知发展成信念,比如说,我们被告知玫瑰有刺,划到手是疼的,所以我们说不要徒手乱摘玫瑰,但是当一个个体不这样认为,忽然有一天他猛然抓起一捧玫瑰并真切感受到了疼,他才会进而深刻认识到玫瑰有刺,碰到确实是疼的,所以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带来痛苦的体验,这样一来个体的认知便会加强,同时生成一种信念。但是仅仅是生成信念还远远不够,可以说这只是整个转化过程的基础,将认知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并形成一种行为习惯才是关键,如果仅仅停留在认知这个阶段,那么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关键阶段的形成需要人的意志。意志的支撑能够把不同的信念与各样的行为习惯建立联系。信念在意志的作用下形成相应的行为,不间断的重复与训练以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的形成是以行为习惯的形成标志的,而这一标志的出现则意味着外化的实现。换而言之,总的来说外化教学就是学习者将认知中的目标信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通过外化教学模式的训练使得学习者达到符合实践要求的目的。然而,实践行为的形成也不能代表整个外化教育就此就结束了,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与时俱进作为一种催化剂会加速各种与之相适应的行为的产生,而这都需要学习者不断地从认识到再认识,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各个阶段所反馈的信息则是教育者再认知的过程的开始。

四、内省教学与外化教学的关系

内省教学与外化教学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两者的对立性表现在:第一,两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二,两者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简言之,内省是教在输入,外化是教在输出。第三,内省教育与外化教育的成果不同。内省教学的成果重在促生新的思想,外化教学的成果重在培育理想行为。第四,内省教学与外化教学所用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外化主要是通过教育的方法来完成,在外化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而内化教育其实是依靠自我教育的方法进行的,在内化教育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主动地位。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为:第一,内省教学模式与外化教学模式的基础相同。两者都是创新的教育活动。第二,内省教学模式与外化教学模式的目的相同。内省教学模式与外化教学模式的归宿都是为了发展个体的正确的行为观念。第三,内省教育模式与外化教育模式其实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存在。内省可以看作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个体没有内省就难以进行外化;外化则是内省的目的和归宿,外化得不到实现,内省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我们不仅要发现内省与外化的相互联系,更要看到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认知离不开实践,学习者是在行为实践中发展和巩固思想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行为实践也受到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指导。学习者思想认识转变为行为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想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综合作用和巩固、强化的过程。

五、结语

古人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重要品质。通过内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审视和检查,使之符合我们内在的观念和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就必须学会内省,学会思考。严于剖己,学思结合,内省外观,做到开发内化,知行统一。

猜你喜欢

内省外化内化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下学生肢体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及探索智能的培养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