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究

2022-11-22张伟萍

求知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

摘 要:学习语文知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文章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激活学生思维的价值进行简单论述,围绕语文教学导入环节、情境创设和开放教学等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以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活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学好语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展示出别样的风采。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以完成升学任务为由,布置过多的学习任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的培养,而极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能够快速地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深入认识与理解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1]。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要在学生掌握好语文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谈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不可否认的是,理论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并不冲突。教师不能只看到学习理论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也需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并容易失去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2]。

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文章涉及的情感教学与人物解读具有多面性,但部分教师只着重讲解蔺相如和廉颇二人的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进行记忆,没有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展开思考与讨论,导致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文章详略分布意图把握不准确。过度地强调学生对语文理论知识的把握,会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更具功利性,在进行阅读、朗读以及写作之前,都会先观察一番这些是否与考试挂钩,对自己成绩有什么益处,这样的学习观念是不利于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语文的,还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部分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较少,对许多的人与事缺乏相应的思考深度与同理心。而小学语文学科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上存在难度,尤其是部分课文其创作背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主题比较深刻,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讲,其认知水平是远远不足以独立理解这些内容的[3]。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在柏林》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直奔课文主题,将课文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联系起来,而未考虑到学生对于二战的了解其实是较少的,很难体会到课文中所描写的“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蕴含的情感,学生对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所讲的中有关战争的危害以及启示等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综上,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教师的理解程度去设计教學内容,而是需要按照当前授课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进行相关内容的设计与教学。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为薄弱,因此小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语文课堂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这使得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话”可说。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常规的内容之外,还会花费一部分时间会来处理班级纪律问题。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取集体朗读、固定答案、统一评价的方式来教学,认为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其实这样的做法会使得学生心里的想法没有得到及时输出,从而将这节课的部分问题遗留到下节课,这不利于学生当堂和下节课注意力的集中,学生自身观点未得到指导与调整,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4]。

此外,部分语文教师对于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发展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他们开展的许多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效率较低。部分教师要求小学生随着自己心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不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纠正。这样放任式的自主学习,加之学生自制力薄弱,会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虽形式多样而富有变化性,内容却不充实。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语文教师需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教师如果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以“填鸭式”的方式要求学生被动地全盘接受语文知识,容易让学生认为语文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学生更为集中的学习与思考,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发现语文学科的魅力,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语文学习中。

(二)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与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主题过于深刻以及内容较为复杂的课文是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长期以来,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遇到上述类型的课文时,很少要求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理解,导致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不足,最终影响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深刻主题,使其能够通过发散思维感受文字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到课文中千姿百态的人物内心世界,深入解读和理解文章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举动。

(三)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提升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它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形成学习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这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教师更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班级内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看法,对学生的朗读方式、阅读类型和写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寻找适宜小学生思维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

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是缩写形式,学生如果只看课文,对于课文所提出的战胜困难与谋求生存的认识是较为模糊的。而在读过原著之后,学生对鲁滨逊的认识变得丰富多样,有向往这种冒险生活的,有钦佩鲁滨逊乐观精神与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的,更有为鲁滨逊与星期五二人的友谊所感动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的许多观点虽不成熟,但不能将他们的这些想法扼杀掉,而是要予以指导和点拨,激活其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注他们的想法,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导入环节,活跃学生思维

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能够为整体教学奠定基调与营造气氛,教师通过生动而充满趣味的导入方式来吸引学生眼球,迅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课文内容与主题有清晰直观的认识。

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元日》这首诗来导入课题。教师询问学生:“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学过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词,老师一时想不起来,有同学还记得吗?”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明确本堂课有关春节的主题,使学生既能回顾与巩固旧知识,又能增强对学习本篇内容的自信心。

当学生背诵完《元日》之后,教师首先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再次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将老舍笔下的春节涉及的节日元素用铅笔勾画出来。然后,询问学生《元日》里有哪些春节因素与老舍笔下的春节相同。通过寻找共同点,学生迅速将目光放在文章内容本身上,从而找到鞭炮、春联等相同点。最后教师将学生找到的北京春节习俗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并请学生基于个人的经验,用自己的话来说明这些场景。通过导入环节的讨论与分享,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输入过程,而是师生互动的契机。这样的导入方式,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感受老舍笔下北京春节的热闹与欢快气氛,奠定本堂课的教学基调。

(二)创设语文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人具有较大的差距,他们对于一些抽象概念是较难理解的,如有关时间流逝、游子思乡等意象的理解。教师面对上述类型的课文时,不妨创建相应的语文情境,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深刻的主题与内容。

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时,首先需要考虑当前阶段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学生对于时间的认识也许局限于智能手表、钟摆上的刻度,他们对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理解不够。

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类课文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展开教学。本文的主题是珍惜光阴,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一则有关时间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使其对时间有更全面的认识。如《晋书·祖逖传》中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揭示了时间能够赋予人巨大的改变,人要珍惜时间,并采取行动使自己获得发展。再比如在《去看时间的飞虫》这个小故事中,小飞虫不懂得时间是什么,它不知道虚度时光对于自己而言有什么样的影响,直到最后方知时间对于自己来讲就是生命。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使学生迅速发散思维,将自己快速代入故事中,思考时间的意义,从而更全面与深刻地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发出的对匆匆逝去的时间的感慨与惋惜。

(三)进行开放教学,启发学生思考

语文不同于数学、英语学科,很多时候,语文的评价标准与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性、多层次性,语文课程更加多面,这是它特殊的魅力。因此,在激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点的收集与采纳,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提出的认识与观点是被人看见和理解的,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使其对语文学科有全面的认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对于情景交融和象征手法的认识。从形式上看,这篇课文属于散文;从内容上看,其主要是在写景。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将课文最后涉及人生的“结”与课文的丁香结相联系,启迪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关于人生的“结”时,有哪些应对的方法。

学生在认识新意象时,会感到一定困难,教师在讲解丁香结这个意象时,可以联系刘禹锡在《秋词》中有关对秋天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论自己对丁香结下何种定义,都是当时内心的感悟,无对错与高下之分,使其更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多重化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更深入地把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岚.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知识向语文思维转化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21(34):23-25.

【2】周红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1(28):21-22.

【3】吴雪珮.小學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30):109-110.

【4】邹旭明.利用问题导学激活学生思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导学法[J].家长,2021(24):103-104.

作者简介:张伟萍(1973—),女,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方法
学习方法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