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实施情况监测

2022-11-22刘虹黄忠虎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景洪市教研员校本

刘虹 黄忠虎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课程实施和教材适用情况进行评估。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17年开始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对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構建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完善中小学课程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有陆地边境线4 061千米,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现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以此了解课程实施的现状、亮点及经验,找出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提升课程实施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一)课程管理

景洪市中小学严格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云南省义务教育课时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试行)》的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无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变更课程、课时情况。

同时,各级学校将安全教育、禁毒防艾、写字课作为必修课列入地方课程,每周一课时。如在开展地方课程时,景洪市民族中学以禁毒教育主题班会、禁毒实物和图片展、观看禁毒宣传片、禁毒教育国旗下讲话、禁毒宣传简报等形式完成了禁毒地方课程。

此外,景洪市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从教材版本使用到教材征订,均有专门股室(基教股、教研室)严格把关审查,并由督导室牵头定期督察。景洪市教育体育局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及研究有一定的经费补助,以申报课题的形式,拨付一定的经费,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二)课程标准落实

景洪市注重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一是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培训,多次邀请专家对学校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的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的提升。二是学校为教师订购《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其中,景洪市第一中学采取值班领导巡课的制度,对教师携带《课程标准》进行检查,并对教师的课标掌握情况进行考评,高三的教师要达标了才能上课。三是考试与评价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紧扣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坚决杜绝出偏题、怪题,充分体现试卷的层次性,努力使各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小学的成绩只作教师反馈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之用,初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道德品质及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高中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内容要点落实及考试命题把握紧紧与课程标准相结合。

(三)课程建设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课程建设发展最终要归结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景洪市一方面对课堂教学做出具体要求,如制定《教师教学过程“七环节”考核制度》,对备、讲、批、辅、考、思、研等工作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课程管理、教师成长、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评价改革等工作中,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机制。例如:为提高课堂效率,景洪市第一中学出台了《教师上课管理制度》《各学科教学评价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师徒结对、专家示范、“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景洪市教育体育局制定了《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水平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形成一批“市级高效课堂示范学校”。

教学研究也是促进课程建设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景洪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及省级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比赛、全州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常态课高效课堂教学竞赛等,以赛代训,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同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学生发展也是衡量课程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方面。景洪市积极鼓励学校改革创新,结合校情、学情创设特色课程,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例如:景洪市第一中学、第四中学在高中体育和艺术生的培养方面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景讷中学开设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陀螺课程;勐龙镇小街小学把傣族工艺曼轮制陶、造纸术引入课堂;勐宋小学把民族工艺融入美术课进行教学;勐旺小学把瑶族三弦带入课堂。

(四)课程实施保障

景洪市的课程实施有着良好的保障条件。景洪市教体局与各学校签订年度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或考核。对考核优秀、有进步的学校进行表彰,以鼓励更多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对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学校,要求学校制定整改方案;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检查监督机构和考核评价机构。

二、课程实施的亮点及经验

(一)以民族文化作为切入点,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景洪市注重民族文化的培养,以民族文化作为切入点,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积极鼓励学校创新改革,结合校情、学情创设特色课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例如:勐龙镇中心小学自编的《傣族织锦》《傣族慢轮制陶》《傣族造纸》;景洪市民族中学编撰的融傣族、基诺族、哈尼族、布朗族的舞蹈、音乐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民族课间操》;勐龙镇小街小学把傣族工艺曼轮制陶、造纸术引入课堂;勐宋小学把民族工艺融入美术课进行教学;勐旺小学把瑶族三弦带入课堂。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的课程,不仅使学生学习传承了这些民族文化,同时也得到了艺术熏陶,培养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抓好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景洪市教体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打造名校、特色学校为目标,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全县中小学正副校(园)长及校(园)长后备人才、骨干教师的培训。同时,加强与省内外名校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借鉴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如勐龙镇中心小学每学期送10位教师到上海进才实验小学学习,并把上海专家请到学校开展课改培训;市民族中学与浙江温州实验中学结对,学习借鉴外地或外校的课改成功经验,提升教育理念。

(三)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景洪市坚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注重突出时代性、主体性和人文气息。一是着眼于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艺体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例如:小街小学围绕实施校园文化“六园”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园、底蕴丰厚的文化园、链接未来的信息园、和谐恬静的礼仪园、陶冶情操的艺术园、地方特色的乡土园),把校园里的每一个“物质元素”都涂上了文化的色彩,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景洪市民族中学运动场围墙上的少数民族运动壁画、教学楼一楼柱子和墙体上“民族林”的创作、教学楼走廊两侧学生才艺作品的展示,都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二是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校史、校训、校歌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特有的精神气质,培养爱国爱校、敬业乐群的品德。景洪市教育体育局开展的“全市各校园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设计比赛”,有效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

(四)注重双语教学,培养傣家新人

根据《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和《景洪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傣汉双语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景洪市实际,在傣族聚居的勐龙镇、勐罕镇、嘎洒镇、景哈乡、勐养镇、景讷乡的中小学开设傣汉雙语教学班。傣汉双语教学对增进民族团结进步、稳固边疆和谐繁荣稳定、积极融入和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实施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景洪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配备与学科专业存在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此种情况,建议采取人才引进、特岗招聘、定向招聘等方式拓宽招聘渠道,补充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尤其要注重补充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采取国培计划、网络培训以及教师进修学校自培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校本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景洪市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建设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对繁荣民族文化,繁衍民族历史,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校本课程建设未形成一套整体的体系,如教材审定、评价机制、教育研究等问题凸显,校本课程建设亟待进一步规范。57.14%的校长认为,有校本课程,但不成体系。建议一是加强课程管理,建立校本课程档案库,规范课堂管理;二是建立校内外资源互补的开发体系,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促进教学多元化和规范化;四是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五是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三)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调研发现,县级教研员教科研能力基础比较弱,指导学校教研的能力较为不足;教研员外出培训的机会少,教研员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缓慢,跟不上教育教学发展的形势,进一步影响了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建议强化教研机构建设,补强教研队伍,修订完善教研管理制度,规范教研工作行为,加强与学校教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同时开展教研员业务培训,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教学及科研指导能力,努力把教研员打造成为教科研专家。制定教研员工作手册,规范教研员管理,科学考核评价教研员工作,调动和激发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教研员深入一线工作制度,采取教研员挂钩联系学校等多种方式,深入学校听课、评课、磨课,做好教学诊断、帮扶和指导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提升教育科研整体水平

调研发现,景洪市学校主要以课堂教学竞赛、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听课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公开课等方式开展教学研究,对专项的课题研究较为缺乏。建议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紧紧围绕省、市工作重点,积极申报并承担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任务,提升教育科研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景洪市教研员校本
“双碳”背景下城市体检通勤时间指标研究——以景洪市为例
景洪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泼水咯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