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2陈志新

职业时空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职农民院校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着重提出,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开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教育并行,落实职业院校培育新型经济经营主体的职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按照训育结合、社会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生和社会群体开展广泛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师资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实际情况,对接市区县域经济发展要求,依托院校本身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中职教育培训新模式。

关键字:中职教育;训育结合;培训模式;教育实践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最大规模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模式,其国际吸引力、社会影响力、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1]职业教育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大有可为。尤其近年来“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体系结构逐步完善,中职院校的地位大幅度提高,高职和专科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职业本科也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各职业院校在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支撑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工业门类发展。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创新,推进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职业教育经济适应性,训育结合培养社会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2]

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对职业农民的培养以及全方位的职业培训,需要在开展广泛技能培训的同时,将社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教育民生实事,建立新型职业培养试点学校。

邯郸市教育局注重将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融为一体,强调技能培养和劳务输出和职业学历教育相结合,彻底改变了过去培训工作停留在表面的缺点,确保参与培训的人员真正实现学有所成,服务社会。

一、邯郸市中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产业+企业+农户”的培训模式实践

邯郸市涉县职教中心坚持职业教育服务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產业改革,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努力完善优化职业培训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依托涉县的区域产业需求,将学校科研成果示范推广转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构建“产业+企业+农户”培训模式,为本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邯郸市涉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以上,农业劳动力32.63万人,“三农”特征明显,多山且人均耕种土地面积偏小。涉县职教中心根据县域产业状况,首先确立乡村旅游、花卉种植、药材栽培、家政服务为重点建设专业,切合涉县政府近年来构建全县旅游,打造美丽乡村的经济建设方向。[3]

首先,确立重点专业后,紧贴县域经济发展要求,依托市内外相关企业,由企业带动培训发展。学校成立专门工作组,组织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学习省教育厅关于职业培训的文件,在把文件学深、研究透彻的基础上,针对涉县区域经济展开了走访调研活动,制定了学校的培训实施方案。针对本次培训,抽调本校专门教师的同时,在上级部门和省内专家的帮助下,组建了包括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和邯郸师范学院教师在内的一批专业教师和职业工作室名师,保证了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在农民中做好招生工作,将县区内耕种面积较大且缺少专门技术支持的对象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对接帮扶对象的需求。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坚持“校企合办、联合培养、共同受益”的原则,以不同专业为基础,建设了32个县内专业技术实训基地。学校邀请企业专业参加培训,推荐销售能手进行经验介绍,邀请企业负责人培训专业人员。接受了培训的人员持证上岗,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在技能培训中也组织零技术经验的农户参观省内、外相关农业企业,学习农业技术和操作。这些参观学习促使受训人员看到了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明确了自己的知识不足,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很多培训人员思想和技术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最后,学校坚持跟踪服务。在学校每一期培训后,负责部门都要求进行严格的回访跟踪,由专人负责记录存档。学校还建立了线上沟通平台,如专业教师建立跟踪服务微信群,鼓励受训学员将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在微信群中,学校教师及时进行解答。一段时间后,网络管理部门将常见问题录制成了100多个教学视频,在学校公共网站资源共享,不仅解答了学员的问题,也可以实现更广阔的知识推广。另外,学院安排专人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最近需求,掌握学员们的就业从业情况。这种跟踪服务不仅帮扶了县内企业,又能及时对受训学员进行知识再教育,保证学员达到企业的技术要求,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此次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户经营主体。在县内相关企业的帮助下,学校成功培育了一批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这些农场促进了涉县三珍——核桃、花椒、柿子的农产品生产和推广。学校的果树技术服务队积极帮扶专业户以种植和加工为主,设立家庭农业,家庭农场帮扶行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学校领导在培训专题会上报告的数据跟踪记录,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农户达到22家。成功建立了包括绿色果园农场、藏香猪养殖基地、春州花卉基地等在内的示范家庭农场。

学校在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也注重学员的思想状况。针对不同就业意向为学员推荐就业,有自己创业意识的学员,学校则给予各方面支持,如:针对县内农产品销路不畅的状况,学校利用自身的电子技术优势帮助受训学员进行全国范围的网上销售,有些受训学员后来成为种植大户。为了拓展销路,学校帮助学员开展采摘节、苹果节等专题推广,其中绿果园的桑葚节在学院支持下净收入达到12万元,受训学员给学校送来了“送教到家,真心为民”的锦旗。

(二)肥乡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业合作组织+保险服务+银行服务+技术培训”的培训模式实践

肥乡职教中心从建立开始就融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为一体,坚持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并重,按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强调实践,助力学员对企业经济做出贡献。肥乡职教中心开展的“农业合作组织+保险服务+银行服务+技术培训”的培训模式荣获邯郸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功完成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任务。

首先,肥乡职教中心联合东营镇健康绿色种植中心、惠民果蔬专业合作社,成功建立县内两个技能培训基地,推广专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中心以技术扶贫、服务乡村经济为指导思想,联合邯郸市联合保险公司和银行构建“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体”,成功建立“蔬菜联合社+保险服务(太平洋财险肥乡分公司)+银行服务(邮政银行肥乡支行)+技术培训(肥乡职教中心)”的培训新实践。

这样的农业服务综合体注重对接县内产业发展,以保证农民学员的经济利益为原则,依托服务体的农业技术、金融保险的综合优势,整合肥乡农业技术生产的有利因素,能够解决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成功传授学员迫切关心的问题,如怎样选择农产品种类,怎样保证农产品高产、成熟产品怎样顺销。尤其是学校联合保险和金融机构进行的培训,解决了培训学员贷款和农产品参保的问题,顺利实现了受训学员对接大市场需求,取得了“多项服务有机融合,多方协作合作共赢,职业院校技术支持,学员经济收益”的实际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肥乡职教中心联系省内、外专家举办了23期农业技术讲座、16次职业技术指导活动,这些活动共培训学员850人次。开展果蔬设备培训,受训学员460人次,针对果蔬种植、网上销售等进行集中讲解,促进了学员和周边种植户掌握专业知识,激发了学员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最后,为保证培训成果,肥乡职教中心组建多名专业教师构成科技扶贫特派员团队,分别针对县内几个重点种植地区对口进行科技技术培训和后续技术指导工作。该团队针对调查区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专门的培训计划,并进行重点户全程帮扶,定期进行现场困难答疑,还设立了热线电话、微信群、qq群等,通过多种方式真正解决学员种植中的技术问题。

肥乡职教中心的培训新模式,帮助县内两家企业成功完成省内重点科技项目一个、市级重点项目两个。在后续的科技扶贫抽检中,申营村位于省科技扶贫效果优秀前列。尤其是培训铸就了几项农业生产品牌,真正做到了农民增收,职业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肥乡县园联村在培训指导下形成了“果蔬培养+藏香猪复合种植”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形成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中心培训班的理论学习、实践指导、参观回访等一系列系统培训,县内大批农民掌握了果蔬的各项种植栽培技术,改变了经营管理理念,更新了过去一成不变的种植模式。大批学员利用县内独特的沟深山高的地理优势,成功建立多维种植模式,种植核桃、花椒等作物万余株。广大受训学员进行的藏香猪养殖也扩展到1000多头。

二、培训新模式应用成效

(一)凝聚民心,促进农民学员思想升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创新和就业,为促进中国制造、提升服务水平做出贡献。在这种发展要求下,各地区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职业教育对接技术变革的产业优化要求,推进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校内外人员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坚持技能培训、教育输血的同时,通过培训提升学员的造血功能。技能培训的对象也不再限于在校生,农民学员同样可以参加。[4]

2016—2021年,邯郸市中职学校通过培训培养了3万名新型农民,有外出返乡务工人员,有农村家庭妇女和社会青年。这些劳动力虽然受教育程度不一,但是都通过培训掌握了专门知识或技能。新的培训模式不仅更新了这些学员的就业观念,使其摆脱了一些固有观念,重新认识了例如修脚行业、月嫂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还帮助广大学员利用专门技能实现就业,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去。

(二)铸就农产品名牌,让学员增收

中职院校专业教师按照培训计划常年跟踪调研,到乡间地头指导培训学员进行农作物种植,积极联系当地政府部门,联合零散的家庭农户,帮助扶植一批个体种植户转型为中小型种植企业,促使这些单一合作社进行优势整合。这些中小型种植企业不仅做到了帮助学员收入逐年稳步上升,形成新型农民培养基地,也成功助推了邯郸市农村产业转型发展。目前学员创办的典型企业已经达到几十家。绿色果园种植的红色挚爱苹果、富士和三红梨系列已经成为邯郸市著名果蔬品牌。

此外,學员创办的中小型企业扩大规模,带动了周围其他农村种植户就地致富。这些企业形成了旅游、采摘节活动、推荐品尝、网络销售的一体化体系。根据中职院校的报告,其帮扶的肥乡区中营养殖厂红薯果实纯收入21万元,桑葚净收入17万元;涉县开展各类培训五期,参加培训的共800余人,输入到京津和石家庄的家政服务人员150余人,自主创业10人,武汉渊源集团直营店就业300余人,员工人均月收入达到4500元,还有一部分自主创业人员建立了月子中心、相亲中心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学员不仅做到了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农场,还将技术无偿传授给周围广大的零经验学员,推广专业技术。这些取得成功的受训学员促使更多的社会人员关注技术培训工作,各县区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的学员都有所增加,各职教中心设立了接待中心,设置专业教师团队来接待前来寻求培训的社会学员。

(三)中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办学水平提升

邯郸市教育局努力把中职教育创新发展摆在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坚持新型发展理念,把握中职教育向市场服务发展的方向,寻求中职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融合办学模式,从制度和政策上支持社会企业融入教育培训,注重培养能够建设富强邯郸的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过几年发展,在市政府的统筹管理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助下,中职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信心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底,5所市内中职教育中心获得“省级职业学校改革示范学校”称号,包括冀南技师学院、邯郸科技职业学院等在内的几所学校重点建设成30个中职教育骨干专业,有14个县区在政策引导下新建中职职业学校,市中职职业教育质量大幅提升,重点骨干专业实力也有明显增强。依托新型职业技术培训实践,“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工作逐步推进,肥乡和涉县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升至40%,在重点培训实践基地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试点,促进成立中职教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室。中职教育培训也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社会企业参与中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中职教育改革。中职院校和省内外培训机构合作更加密切,有两个高水平职业学校建成了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配合政府制定的邯鄲特色企业“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中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明显增强,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积极配合市经济的结构发展的要求,运用地域优势和特色企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与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其中鸡泽县中职学校深化了13个京津合作项目,成功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参训人数达到15万人次以上。多数学校全面完善德技并重、工学结合的育人体制,全面完成中职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四)培训项目示范作用明显惠及四省多县

按照政策积极实施的中职院校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培训中都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市场适应性。学员掌握了专门技术知识,或者增产增收,或者自主创业,早已脱贫致富甚至发展成当地知名的中小型企业家。中职院校开展的技能培训不仅做到了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中职院校的资源专业优势,更是更新了“开放、发展”的职业发展理念:农民和服务行业从业者不再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是像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是从业者自主自愿的选择。职业教育培训做到了尊重主体个性和个体选择,不仅能够激发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农业个体经营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性发展。[5]

正是这些先进做法使中职院校的培训项目蓬勃发展。四所职业院校荣获河北省农业厅授予的“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称号,在河北省“120工程”名校评比中的名次明显上升。优秀职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建成一批具有典型学习意义的范本学校。附近省市同级院校慕名来学习,调研培训项目的内容、计划和实施情况等。山东省和陕西省院校认真学习项目的档案资料,观看网站专题介绍,听取经验总结,详细了解新职业教育培训班情况。之后,山东省某县成功推广了东鹿头村花卉技术培训班经验,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邯郸市中职院校的培训帮助了受训人员就业创业,也助力了临近市县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附近区域经济发展。

三、创新社会群体职业培训的思路和建议

(一)培训管理由单一政府主导转向多方协作

从邯郸市中职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的经验中可以看到,社会群体培训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统筹规划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包括前期进行经济调查和结构分析、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内容制定、专业培训实施、过程指导和协助、经济效益评价、农民生涯规划等全方位工作,需要明确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6]然而只是依靠政府部门推进是不够的,以往的行政培训工作存在技能培训模式陈旧、内容不合理,技能专业针对性不强,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因此邯郸市此次培训采取政府相关部门、人社局、中职教育院校多方协作的方式,一方面做到了通过多方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做到了责任包干。政府相关部门与地方村干部签订培训输出目标责任书,积极组织干部上门调查,做到实地向群众宣传培训政策、建立季度成绩通报、定期检查。人社局组织冀京劳务技术招聘会,表彰就业创新的受训标兵,发放培训宣传资料。中职院校则承担技术人员培养、立德树人的使命,用行动促进新型再就业人员培养。各个中职院校做到了从专业设置调研、针对性设定培训计划、多维度多方法进行培训实施、认真指导服务、推荐就业支持创业的一体式培养。培训的整体师资配备、经费的申请保障、后续的跟踪资料存档和经济效益的评价都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进行多方协作,由此形成了一整套促进社会群体再就业培训的模式,支撑本地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二)培训专业由普适性向专业性发展

经济适应性专业建设是中职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心,也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能够保证社会群体培训项目的质量。中职院校的培训不能按照传统的专业设置技能培训项目,为了能够精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职教育培训项目以骨干专业为基础,以特色专业为引领,认真研发培训专业的设置和结构,围绕本地产业和区域需求进行专业建设,提高培训的内涵和水平。中职院校按照“错位需求、品牌特色、企业发展、协调管理”的目标建设区域重点特色专业,配合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了优势专业发展,撤并老旧专业,创造性建设了一批新专业,不仅促进了受训人员脱贫攻坚工作的进行,也形成了一些中职院校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基本形成了结构合力,优势互补的专业体系。

例如,在此次培训中经过学校调查设置的电子电工、家政服务和修脚按摩专业成为后期重点培训项目,电子电工专业引进陕西杰瑞公司的电子产品项目;家政公司引入背景家和佳美家政企业到校参与培训;修脚专业引进山东远方集团的修脚师培训项目,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这些项目在学校建立的特色培训基地,电子电工专业达到了县政府的就地致富服务要求。在具体专业培训中采用的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受训学员的个性需求,主要是就业意愿需求,分类别分阶段地讲授专业需要的知识点,保证受训学员在生产车间、餐厅等实际场所学到真正的专业技术,在培训结束后学有所成,实现技能再就业。

(三)培训目标由囿于务农经验转向创业技术性

邯郸市各县区的农业土地多山,人地均耕种面积较小。要想完成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推进农民增收,富必须加强职业技术和创新技能的培训,培养新型农村创业实践性人才。[7]根据邯郸市新型职业技术培训实践经验,应加快各县区农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围绕培养“掌握农业知识文化、懂得科技技术、领会相关法律金融知识、善于管理、能够自主创新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目标进行培训。中职院校要善于运用人才优势,定期对当地农民进行“再充电”式技能培训和问题指导,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的方向引领和优势辐射作用,尤其要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主义市场意识,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种植和销售状况。在现有经济形势下,自主择业创业也成为培训的目标之一,乡镇农业服务中转站的培训往往缺乏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中职院校要本着因地制宜的理念,对有创业意识的培训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创业创新知识培训,紧抓推广销售的一体化能力培养,政策指导、法律援助等配套措施也要完善,最终形成新职业农民成功典型的并建立从事农业副产品加工产业的中小型企业。[8]

邯郸市多个中职院校通过5年实践,顺利完成“立足全市、服务全省、助力脱贫就业”的培训目标,立足创新创业知识培训,编写了推广新型核桃种植的教材《核桃生产技术读本》,其教学内容对接当地农民掌握新型种植技术的需求,符合广大农民的文化认识、灵活解读专业技能。这些举措,顺利推动了贫困区域农民转变作物种植思想,助力农民积极学习符合当地耕地状况的作物果蔬种植技术,实现了农民种植技术的整體提升,一大批剩余劳动力转为新型职业农民。

(四)培训层次由单一技术技能培训转向技能加学历培训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程度提升,从事农业的人员面临与以往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对农村人才的素质和技术要求也大幅度提高。为了对接经济发展,中职院校需要丰富社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也要注重农民的学历提升。农业办公厅和教育部已经部署职业院校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在此要求下,职业院校要扩招百万具有职业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部分人员学习后将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农业品牌创新能力,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为了顺利打造乡村振兴需要的领头人技术队伍,中职院校必须立足于提高乡村培训质量和农民培训人才素质,重点培养农村两委班子人员、乡村服务工作带头人、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新型农业创业主体,逐步培养具有培训证书、农业技术等级证书、专业技能分级证书、技术性农民职称等具有学历的新型职业从业人员。邯郸市有中职院校62所,教职工人数10余万人,需要根据邯郸市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分布特点,积极推进送教下乡,帮助农民学员提升学历层次,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培训基地、农民培训班、坚持中短期技能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并重,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模式多维、形式多样的培训获得职业教育学历。中职院校在训育结合的原则下,要有效衔接技能技术培训和职业学历教育,促使新型职业农民达到自身技术能力和学历的双提升。政府部门也要加强职业技能评价鉴定队伍,加快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进度,大力培养持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证书的“蓝领持证农民”,对完成考培训核的农民和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农民按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鉴定获奖办法》给予一定奖励。

参考文献:

[1] 杨晶.社会化培训——高职院校发展的契机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4):24- 25.

[2] 榴红.校企对接促合作   产教结合图共赢——“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接高端对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13-21.

[3] 丁得果.“素质就业”及其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9):26-27.

[4] 杨文明.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J]. 教育与职业,2008(32):22-24.

[5] 周叶芹,朱丹.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改革的探讨 [J].教育与职业, 2011(21):89-90.

[6] 李云.教育培训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和湖北农村的调查[J].中国农业教育,2011(02):82-86.

[7] 马晓东.韩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及启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3):104-105.

[8] 李照清.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互助共生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6省数据的分析 [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11-115.

收稿日期:2022-08-13

作者简介:陈志新 (1983- ),女,廊坊师范学院期刊部助理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改革、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农民院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