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骏:传承一种力量

2022-11-22初曰春文图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11期
关键词:消防

初曰春/文图

李骏,著名导演,先后执导电影《峰爆》《长安道》《惊天大逆转》《沧海有情人》、电视剧《和平饭店》《摇滚狂花》《落地,请开手机》《北上广不相信爱情》《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中国式结婚》《青瓷》《红色追击令》等。曾获2015 年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奖”,2017 年中影“五一”劳动表彰,第24 届华鼎奖中国百强电视剧满意度调查第一名,中美电视节“金天使”奖,北京日报影视榜样2018 年度总评榜“年度最佳导演”奖等。

准备这期专栏的时候,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刚刚揭晓,本想趁着热乎劲儿写写上海的一位作家朋友,但我还是临时改变了主意。至于原因,暂且不表。

坦白地说,很久之前就想联系骏导,可他总在忙碌,我不忍心打扰他。上次见面是在去年5月份电影《峰爆》的首映式上,彼时我打算请他聊聊消防,看着人头攒动的观影嘉宾,我不得不打消念头。

先聊聊对骏导的印象吧。

常有人说,舞文弄墨者都有那么点个性,我虽不敢以文人自居,却有那么点眼高手低的坏毛病。如此表述无非是证明一个问题,我很少会去崇拜某个人。但必须承认,骏导是为数不多令我尊敬的导演,这种尊敬可以视为“膜拜”。

他的好些影视作品脍炙人口,例如《北上广不相信爱情》《落地,请开手机》等等,尤其是前者,旅居北京之后,我更是对其展现的生活状态感同身受。在文艺作品中,生活状态仅是反映社会发展的载体,我敢断定,在他乡打拼的人们都会有所感悟,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已。

我更加喜欢骏导的《红色追击令》以及后来的《和平饭店》,最初以为是我偏爱谍战剧,后来又追加了个原因:剧中的硬汉形象令我拍手叫好。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家娱乐公司像流水线一般制造出若干流量明星,甚至叫人失去了应有的审美观,不说也罢。

扯得有点远,言归正传。

2019年,电影《长安道》在古城西安开拍,我有幸参与了一点工作。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我心花怒放,寻思着终于能见到骏导了。

作为影视作品的灵魂人物,导演往往会把个人理念倾注于作品之中,因为骏导的那些精品力作成功塑造了演员李幼斌、孙红雷、雷佳音等一批荧屏硬汉,我误以为他亦是那种形象,搞不好也是满脸络腮胡,说话也跟平地炸雷似的。

先入为主的观念把我给骗了,我没想到他是那么儒雅和善,直到现在我还是固执地认为,骏导萌萌哒,更像是细心而贴心的暖男。或许正是因了这种人格魅力,主创人员在快乐中连轴转,没人喊苦叫累,那显然是我所见过的最精诚团结的剧组。

某天夜里,导演组把我从梦中喊起来,只为了确定若干细节,比如剧中人物的警衔是否符合规定。把所有问题解决了,已经是下半夜,我这才发现骏导依然在熬夜,做拍摄的准备工作。

隔行如隔山,影视行当外表光鲜,很少有人知晓个中辛苦。毫无疑问,骏导正是靠这种敬业精神,才陆续打造出那么多经典之作。

一直想亲口告知对他的印象,时间久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归根结底,那么做难免会落下拍马屁的嫌疑。当然,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几年与骏导联系甚少,即便与项目有关的事情,也是通过制片人联系的。

先说近期即将播出的《摇滚狂花》吧。

姚晨扮演的女主人公是烟台蓬莱人,我出生在烟台牟平,便大包大揽地请制片人把部分场次放在老家拍,这其中不排除宣传故乡的私心杂念,但我确实想为骏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期间我专门请了事假,带领工作人员千里迢迢去勘景,怎奈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最终未能如愿。骏导至今也不清楚这些小插曲,估计他那会儿正全力以赴地打磨剧本吧。

重点说说电影《峰爆》。

这部戏公映之时,我异常兴奋。原因有二,一来我帮主创团队提供了一些建议,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力量。

因剧情涉及抢险救援,制片人请我提意见,以期让作品经得起考验。连保密协议都没签,他把剧本发给了我,我相信这是经过骏导同意的,自然是诚惶诚恐。好在它并无硬伤,在剧情发展过程中,一切不可能都变得合情合理。

视觉上的震撼让部分观众称《峰爆》为灾难大片,我对此不敢苟同,固执地认为,他们只顾了眼瘾,未曾捕捉到影片的“戏核”。“戏核”的说法源于戏剧创作,如今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亦时常被人提起。如何为之定义众说纷纭,关键是要看它给观众传播了什么。

按照这一思路,《峰爆》以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为切口,刻画了高铁建设者们的忠诚果敢,影片传递的核心内容与消防战斗员的英雄品质高度契合。

时至今日,回想那部电影,我仍旧认为,那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上乘之作。我将其归纳为:抉择,凸显人民至高无上;救援,见证中国发展速度;传承,展示无私奉献精神。而这三方面均与消防改革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还原电影的部分场景来简要说明上述三个关键词吧。

有关抉择。

灾难来临,一边是国家斥巨资建设了十年的高铁隧道,一边是小县城的16万父老乡亲,项目经理丁雅珺(陈数饰)为此陷入痛苦抉择。前者是她以及建设者们的“心血之作”,就连一线工人都无法接受。但她还是含泪下令,炸掉隧道,她朝工友们喊话,说哪怕再来上个十年,重新建设。

爆破工长(周晓鸥饰)有句台词,大概是说,自己也是有妻子和儿女的人,如果家人也遭难了,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营救。他带头执行命令,与丁雅珺拥抱在一起,丁经理握拳在他肩膀上传递着力量。那一刻,无须多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主题被升华。

最初的方案成功率不足一半,丁雅珺决定把炸药加倍。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随后柳暗花明,他们发现了新的机会,成功率占了九成以上。她当即奔赴处置现场,将指挥权交给了即将退休的同事(成泰燊饰),用行动告诉观众,生死攸关之际,老铁道兵情愿以命搏命,换来老百姓的平安。这正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说救援。

片中有个有趣的细节:洪赟兵(黄志忠饰)带领群众逃离险境时,深陷绝境之际,与洪翼舟(朱一龙饰)发生争执。父亲靠的是四十年的经验,儿子却用的是现代科技。两相对比,无疑向观众传递了一个信号,科技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乃至祖国的各项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整部影片,地质监控、数据采集、险情分析,救援直升机、无人机等的运用,以及专业救援力量所发挥的作用,这类镜头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隧道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操作,让人不由联想到高铁的建设发展。

我们现在享受着高铁带来的便利,并且习以为常,但很少有人知道,数十年前的老铁道兵们,在技术落后、环境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的铁路建设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今非昔比,如今的高铁速度,已然向世人宣告了我们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

最后讲一讲传承。

中铁建的前身是铁道兵,这支队伍是中国基础设施的第一批开路者,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影片设置了父子二人共同抗击灾难的故事走向,使得两代建设者在矛盾冲突中完成了传承的任务。

他们传承的是奉献精神,从洪翼舟母亲当年的去世,到洪赟兵的英勇献身,平凡人的大义之举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尤其是洪赟兵用肩膀为儿子托起希望之后,他坠入深渊时缓缓举起右手,那坚定有力的敬礼,戳中的不止是观众的泪点,它带给人们的是深思。

毫无疑问,主人公们只是万千建设者的缩影,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父子在传承,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祖国建设才蒸蒸日上,各项事业才蓬勃发展。影片以小见大,恰到好处地为观众呈现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行文至此,有人会觉得,这篇文章与以往风格不同,看起来像是在写影评。“坦白从宽”,在决定动笔之前,我只跟骏导打了声招呼,并未深入了解过他对消防的认知,通过作品来捕获他对消防的印象,实为冒险之举。

我想到电影中的一个细节,丁雅珺说:“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不少人将这句话作为该片的点睛之笔,交口称赞。

我赞同人们的观点,但我更在意的是片中的另一个细节——洪翼舟无法再接近目的地,他与父亲被困在悬崖峭壁上。生死攸关之际,老铁道兵洪赟兵用肩膀架起前行的路。那一刻,父子完成了两代人的传承,主创人员用父辈的肩膀,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力量。

显而易见,《峰爆》意义非凡,它见证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正如消防改革,瞄准的是国际一流水准,传承的是奉献精神。本期恰逢一年一度的119宣传月,这便是我邀请骏导做嘉宾的真实目的。

猜你喜欢

消防
其貌不扬的消防“黑科技”
《消防界》征稿启事
“消防体检”保安全
消防演练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一架MQ-9收割者正在执行消防任务
消防演练
致敬消防英雄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