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坐骨直肠窝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一例

2022-11-22叶鹏飞胥文瀚张恒

放射学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旋涡层状包块

叶鹏飞,胥文瀚,张恒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因“体检CT发现盆底包块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患者体检行腹部CT平扫发现盆底包块,平素无不适症状。入院后查体:患者无性生活,肛查提示盆底囊性病灶,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升高。盆腔超声:盆底见大小约9.6 cm×7.2 cm×6.4 cm(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的不均质弱回声,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周边及其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RI=0.63(图1)。盆腔CT:双侧盆膈及尿生殖膈哑铃状占位,占位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平扫CT值约23 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CT值约56 HU(图2、3)。盆腔MRI:双侧坐骨直肠窝异常信号占位,占位经肛管后方相连,较大截面积约10.2 cm×10.0 cm×8.2 cm(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可见“分层状”高信号,大部分病灶扩散受限,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分层状”强化;占位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占位将肛提肌向上推挤,宫颈、阴道及直肠向左推挤(图5~8)。

入院后行骶尾部盆腔包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直肠两侧,呈哑铃状,于阴道后方、直肠前方相连,并紧贴直肠前壁及阴道后壁,质软,有包膜,术中完整切除病灶。病理大体所见:肿瘤呈灰红色,切面灰白,囊实性,局部含灰黄清凉液体,质中偏软。镜下所见:血管及梭形细胞增生,伴有黏液变及囊性变(图4)。免疫组化:Des(+)、SMA(少量细胞+)、ER(+)、PR(+)、CD34(+)、S100(-)、EMA(-)、CD117(-)。病理诊断:深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现术后9个月,门诊随访中,未见复发。

讨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命名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为了强调其丰富的血管含量、局部浸润性及术后可能复发的特点。AAM多发于中青年女性(30~40岁),最常见部位是会阴,其次是盆腔和阴道,可跨盆膈生长,常扩散到阴道、肛周及坐骨直肠窝,也可位于盆腔及腹膜后,少数见于腹股沟、膀胱[1]。男性罕见,男女比约1:6,个案报道见于睾丸、阴囊、精索、前列腺及腹股沟区[1]。AAM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生长隐匿,同时由于肿瘤位置较深,早期难以发现,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发现时体积通常较大[2],可因压迫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来就诊,包括压迫感、下腹隐痛、外阴肿胀感和尿频[3]。本文患者为育龄期女性,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盆腔包块,符合AAM的临床特点。

AAM发病罕见,相关临床诊断经验缺乏,误诊率可高达82%[4],术前临床检查可能误诊为疝、阴道脱垂或Gartner囊肿[5-6];因此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能在术前对肿瘤具体位置、毗邻关系、血供来源、范围提供客观依据,为拟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提供指导。在超声成像中,AAM病灶常表现为低回声或均质囊性低回声,偶尔可以发现层叠或旋涡特征性表现,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可测得肿块内及其周围的血供。在CT上,AAM病灶呈较均匀的稍低密度,密度与肌肉相近或稍低,动脉期呈明显强化,边缘呈血管样强化,期内散在细条状强化,静脉期和实质期呈“环状、弧样”强化[7]。在MRI上,AAM病灶内富含黏液基质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DWI呈高信号[8];病灶内胶原纤维为主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增强上呈特征性的“分层状”或“旋涡状”信号特点,内见条带状、旋涡状低信号影,可能与瘤体所产生纤维血管基质经过尿生殖膈有关,在T2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较清楚;增强扫描呈缓慢强化,部分肿块可看见较大滋养血管影及指状浸润生长;病灶通常边界较清,对周围组织器官主要为推挤,而非侵犯[9]。本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和盆腔CT检查均无AAM相关明显特异性提示,仅在盆腔MRI中表现出T2WI及增强上呈特征性的“分层状”或“旋涡状”信号特点,结合其发病部位及跨盆膈生长的特点,提示可能为AAM。AMM的影像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可以产生黏液基质的软组织肿瘤,如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孤立性纤维肿瘤等;AMM特有的T2WI“分层状”或“旋涡状”高信号有助于鉴别[10]。

AAM需要病理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有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肿瘤具有性激素依赖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作用尚不明确[11];术后复发率约37%~50%[12]。术后联合激素治疗可能减少术后复发[13]。

图1 超声示盆底不均质弱回声占位。 图2 CT平扫示双侧盆膈及尿生殖膈哑铃状占位(箭),CT值约23HU。 图3 CT增强扫描示占位呈不均匀强化(箭),CT值约56HU。 图4 镜下见血管及梭形细胞增生,伴有黏液变及囊性变(×20,HE)。 图5 MRI横轴面T2WI示双侧坐骨直肠窝异常信号占位,占位经肛管后方相连(箭)。 图6 MRI增强扫描横轴面示占位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分层状”强化(箭)。图7 MRI冠状面T2WI示占位呈“分层状”高信号(箭头),将肛提肌向上推挤(箭)。 图8 DWI示大部分病灶扩散受限。

综上所述,AAM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非常重要,尤其是MRI在T2WI及增强上的“分层状”或“旋涡状”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AAM虽为良性,但具有侵袭性,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长期随访复查[14]。

猜你喜欢

旋涡层状包块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华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中冰相粒子形状分布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大班科学活动:神秘的旋涡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山间湖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