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11-22房莹莹闫晓明宋彩红杨晓琳
房莹莹,闫晓明,宋彩红,杨晓琳
(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肝胆脾胃科,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感染控制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以反酸、胃胀、胃灼热及胃痛等为主要表现,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1]。西医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且可引起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率极高[2]。在中医学领域,CAG没有明确病名,多被归纳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认为病机在于气机不利、寒热错杂等,治疗应以养阴降火、补气健脾等为原则。近年中医学迅速发展,中医药用于CAG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且优势明显[3]。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专家治疗CAG所得出经验方,成方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内制剂,可益气活血,以改善CAG患者的胃灼热、胃痛及反酸等症状,但临床研究仍较少,未能明确其作用机制。本次选取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60例CAG患者,研究CAG患者应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60例CAG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9.48±3.51)岁;职业:公务人员33例,个体27例。对照组参与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29±3.27)岁;职业:公务人员35例,个体25例。两组参与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治疗组患者均符合CAG相关诊断标准[4],并经胃镜检查确诊;②治疗组患者Hp检测结果呈阳性;③治疗组患者入组前3个月无抗生素类药物服用史。排除标准:①合并胃溃疡者;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试验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者;④合并精神或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治疗组丹芪祛瘀止痛颗粒(药物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院内制剂,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批准文号Z20100003,规格:10 g)治疗,药物组成:黄芪、丹参、白芍、地榆、乌药、莪术、北沙参、苦参、厚朴、桂枝、枸杞子、三七、黄连、柴胡、丁香、大黄。服用方法:10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7 d后观察相应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的中医症状评分标准,对CAG患者主要症状以积分形式量化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上腹痛、进食后上腹痛加重、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打嗝、恶心、消瘦、呕吐及消化不良9个临床症状,分别以正常、轻度、中等、严重及重度分别记0、1、2、3及4分。②Hp指标。于治疗前1 d对入组者在空腹状态下行13C呼气试验,设备选用碳13呼气分析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WLD600C),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操作。③肠道菌群。采集对照组与治疗前1 d、治疗后7 dCAG患者新鲜粪便,根据拟杆菌、肠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正常菌落数选取不同稀释度,采用连续稀释法培养粪便标本、细菌鉴定及计数。④治疗效果。评估CAG患者治疗效果:症状、体征均消失,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均为正常为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著改善为显效;症状、体征部分改善,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部分好转为有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样本数]×100%。⑤胃镜评价。区分主要病变与次要病变制定合理的分类及分级量化标准[6],应用计分法于治疗前后比较疗效:CAG胃镜下黏膜主要病变为黏膜白相或花斑、血管透见、皲裂低平、黏膜粗糙及肠化结节分别计3分、4分、5分、6分及7分;次要病变如红斑、糜烂、黏膜内出血、胆汁反流分别计0、1、2及3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诸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
表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分,±s )
时间 例数 上腹痛 进食后上腹痛加重 腹部胀满 食欲不振 打嗝 恶心 消瘦 呕吐 消化不良治疗前 60 3.21±0.15 2.99±0.25 3.06±0.32 2.56±0.33 3.12±0.21 2.95±0.55 3.06±0.22 2.96±0.42 3.26±0.25治疗后 60 1.25±0.23 1.31±0.27 1.13±0.09 1.35±0.18 1.15±0.45 1.22±0.24 1.03±0.18 1.33±0.12 1.33±0.42 t值 55.289 35.365 44.972 24.933 30.728 22.331 55.317 28.905 30.58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入组者Hp指标对比 治疗组患者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组者Hp指标比较[例(%)]
2.3 两组入组者肠道菌群计数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1 d拟杆菌、肠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入组者治疗后7 d拟杆菌、肠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均高于治疗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入组者肠道菌群计数比较(logFU/g,±s )
表3 两组入组者肠道菌群计数比较(logFU/g,±s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1d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拟杆菌 肠杆菌 乳杆菌 双歧杆菌对照组 60 8.95±1.27 8.99±1.28 7.88±0.79 8.16±0.77治疗组治疗前1 d 60 7.13±1.85* 7.92±0.55* 5.79±1.22* 5.31±1.15*治疗组治疗后7 d 60 7.95±2.26*# 8.69±0.93*# 7.45±0.85*# 7.36±0.58*#
2.4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组患者治愈11例(18.33%),显效25例(41.67%),有效20例(33.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56/60)。
2.5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评价结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胃镜评价结果中主要病变、次要病变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评价结果比较(分,±s )
表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评价结果比较(分,±s )
时间 例数 主要病变 次要病变治疗前 60 6.29±0.52 2.45±0.22治疗后 60 4.22±0.36 1.12±0.12 t值 25.352 41.109 P值 <0.001 <0.001
3 讨论
CAG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目前针对CAG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而微创治疗虽然可起到一定疗效,但具有一定创伤性,且并发症较多,进而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医药在CAG治疗中体现出一定优势,可采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7]。肠道菌群与人类多种疾病关系密切,而饮食结构改变而导致肠道菌群种类及结构等发生改变,而CAG发生与饮食结构存在一定相关性,由此,CAG是否与肠道菌群存在联系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之一,且应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CAG对其肠道菌群的研究较少。
传统中医学认为,气虚则无法行血,瘀血停于内,气机不畅,对脾胃升降产生影响,导致脾之健运、胃之和降皆失司,使脾胃功能受损。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应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诸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Hp阳性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治疗组治疗后胃镜评价结果中主要病变、次要病变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提示丹芪祛瘀止痛颗粒用于CAG治疗,可促进疗效提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调节肠道菌群。分析原因,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专家治疗CAG的经验方,黄芪补益肺、脾元气,丹参活血化瘀、养血,二药合用则气旺血行,两者共为君药,共奏益气活血之功[8]。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营养濡润胃黏膜,保护胃腺体[9]。白芍可以柔肝和脾止痛,三七能够养血活血通络,而黄芪、三七配伍能够能促进胃黏膜的腺体分泌,进而上调Hedgehog信号通路中Gl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改善CAG大鼠的胃黏膜病变[10]。莪术性温,归肝、脾经,具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黄芪、莪术相配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的首选之药[11]。柴胡能够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厚朴可以理气和胃、消痞除满,乌药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之效,三药共奏疏肝行气瘀散之用。大黄、黄连、苦参、地榆可以发挥清热解毒化浊的作用。本病日久,易耗阴伤血,故佐以枸杞、沙参,枸杞滋阴养血、沙参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具有调节免疫平衡、促进淋巴细胞转换的作用。另外,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桂枝温中散寒止痛,芳香健胃,兼为使药。此二药性温,可制丹参寒凉之性[12]。全方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主次兼顾,以补气化瘀为主以解毒化浊为辅,兼以养阴理气止痛,共奏活血生肌、祛瘀止痛之功。本研究还发现,治疗组治疗后7 d拟杆菌、肠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菌群计数均高于治疗前1 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1 d拟杆菌、肠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菌群计数均更低。提示CAG发生、发展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具有密切关系,而丹芪祛瘀止痛颗粒用于CAG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调节肠道菌群。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丹芪祛瘀止痛颗粒用于CAG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疗效提高,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