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制造业人员培训与资质授权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

2022-11-22冯静吴胜坤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9期
关键词:印章资质岗位

冯静 吴胜坤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 201324)

1.应用背景

大型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民机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引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主体,我们高度关注产品质量提升、人才队伍优化、探索新模式、攻克新技术,总体对标国际一流、实现局部超越;聚焦民航制造业中的技术问题、质量问题,积极发挥制造产业链“链长”作用,把质量安全作为底线、红线、生命线来抓,积极打造一批工作作风优异、业务素质过硬、质量意识健全、忠诚于大飞机事业的青年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新模式,我们对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改进,搭建了一套与公司型号发展阶段和人员梯队现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资质管控体系。具体就是“在什么岗位、具备什么能力、培训什么课程、授权什么资质”,以岗位、培训、授权3个要素形成的一个闭环思路,即培训与授权基本思路。培训与资质授权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作为员工立足岗位职责,扎实基本技能的前置步骤,同时为解决队伍会不会的问题,培训必须走在前面,遵循民机产业发展规律,构建开放创新的培训体系,将‘打基础’与‘强能力’紧密结合,打造先进完备的实训能力,针对复训人员和新员工分别设置对应的培训计划,形成科学全面的课程教材,打造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探索搭建一二级培训体系。同样,为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充分考虑人才成长成才全生命周期,探索搭建的人员资质授权体系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突破,根据人员技能矩阵和生产要求固化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从而帮助实现定人定岗,岗位能力权限的高效匹配能有效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资质动态管理避免了岗位胜任力欠佳的人员停留在超越其能力权限的工作岗位上。人员资质授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资质动态管理和生产一线资源配置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培训的改进和完善。

2.管理模式的推进

2.1 岗位管理与规划

根据人才发展战略需求,我们全面梳理各部门各岗位需求,将岗位要求差异化,基于项目发展阶段和岗位设置需求,从工程、技术、生产、质量等不同条线,协同用人部门、质量部门对岗位进行分级质量管理,对岗位进行合理管理与规划,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

岗位说明书是对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等所做的书面纪录。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是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岗位诸要素(如岗位描述、任职资格等)加以整合,形成具有企业规章效果的规范性文件的过程。岗位说明书作为确认能力要求、培训课程的依据,也是人员队伍建设的第一道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解决人员“会不会、能不能”、定人定岗、资质授权,必须要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作为输入,只有把岗位定下来,才能确定后续的培训计划、授权要求。

2.2 培训体系的建立

2.2.1 培训体系特点

我们根据研制生产实际需求,建立了一套“以质量适航程序为依据,以岗位资质培训大纲为指引,以一二级培训组织为抓手,以授课效果和全员能力提升为最终验证标准”的培训体系,培育了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员队伍,充分考虑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培训职责,通过培训部门的总体策划和各个部门的分级实施,实现对各部门各岗位员工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培训覆盖。该体系一端支持企业发展,一端链接产业赋能,同时突出公司级和部门级两个层级,体系跨度涵盖人才成长成才涉及的岗前培训、在岗提升、角色转型、领导力培训4个主要阶段,构建了文件程序、课程教材、教员队伍、考核评估等八大模块,并以精品培训项目、培训内容作为体系向外辐射的发力点。

2.2.2 培训体系框架

一二级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5个板块:根据培训规划,进行公司级年度培训计划编制;公司级培训及考核;公司级课程开发;公司级教员选聘;部门级培训及考核。

(1)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2)公司级培训及考核;(3)公司级课程开发;(4)公司级教员的选聘;(5)部门级培训与考核。

其中前4个板块为一级培训,部门级培训与考核为二级培训。其一级培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们开发的精品课程以及我们的真机实训平台。

2.2.3 培训体系精品项目

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大飞机产业特色的精品课程。现有课程分为行业级、公司级、条线级和部门级四个层级,目前行业级课程包含飞机装配基础、监造代表课程等,公司级课程以人员资质和管理类课程为主,包含合格证、基础能力课程等,条线级课程包含9大条线,部门级课程以各部门岗位适应性课程为主。

为了保证培训场景贴近生产一线,遵循员工成长规律,“理-实”兼备,以“实”为重,我们配套构建了先进完备的实训能力,包括“百”项实训平台、“千”平实训场地,可满足“万”名产业工人实训需求。公司培训部门在某真机上开发符合一线实况的实训平台,设置一些独立培训场景,实现合格证培训、技能鉴定、工匠实验室项目攻关、二级培训等功能,并首次在机上设立理论教学区,安装航空座椅及显示屏装置,进一步提升实操效果。

2.3 资质授权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按照之前提出的建设思路,“在什么岗位、具备什么能力、培训什么课程、授权什么资质”,在一二级培训完成以后,进入资质授权环节。

资质授权体系的建立,依赖于以下4个部分,思路框架搭建,程序编制,固化考核标准,动态管理。框架的搭建主要解决对什么人群进行授权、授权什么范围、授权什么等级;程序主要解决用什么指导工作、怎么开展工作;固化考核标准主要解决以什么标准考核、以什么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哪几个维度;动态管理主要解决怎么实现可持续化管理,有什么管理形式。

2.3.1 资质授权思路框架的建立

明确了从事工艺、制造、检验等工作的人员需经鉴定授权分别获取工艺印章、操作印章、质量印章,并对每类印章权授权范围和等级进行明确。

(1)工艺印章,授权分为“编制”“审核”“批准”3个等级,授权范围到工艺文件类别;(2)操作印章,授权分为“一般”“重要”“关键”3个等级,授权范围到工艺指令;(3)质量印章,授权分为“一般”“重要”“关键”3个等级,授权范围到工艺指令。

2.3.2 资质授权程序的编制

为了资质授权工作的开展,我们编制了一套以《资质授权和印章管理》为核心的工作程序,对相关的工作要求比如:

(1)印章的发放、回收和替换;(2)资质授权的流程;(3)有效印章记录的维护。

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文件化使得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这套程序为资质授权工作量身定制,对人员管理新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2.3.3 资质授权考核指标的固化

为确保持印章人员上岗前满足岗位资质要求,提升人员培训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人员资质考核标准,我们编制了一套指南文件和相应的表单,包括结构装配、机械装配、电子电气装配,喷漆专业、热处理专业、机械加工零件制造等各类考核评估标准,明确了人员在授权前必须以理论评估和实操评估相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规定从基础能力、工量具运用能力、质量安全意识、文件检索能力、质量问题的处置能力等5个维度进行理论考核。实操考核选取能反映人员操作能力的工艺文件,在带教师傅的监督下,被考核人员执行该工艺文件的部分工作,着重从工量具的使用熟练程度、作业符合性要求,文明生产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评。考核通过以后进行授权,授权范围至最小颗粒度(加工指令),明确了授权岗位的等级和边界。

2.3.4 资质的动态管理

人员资质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对于授权的人员实施动态管理,以确保授权人员的适宜性。资质的动态管理,是指授权不是一劳永逸的,针对已授权的人员并不是“一次授权、终身有效”,区别与有些企业发放的上岗证,没有循环机制,无法实现授权可持续性。资质的动态管理包括印章撤销和印章暂扣,是对工作中出现质量偏差的或者有其他重大失误的一类群体,收回他们的工作权限,直到完成回炉培训再次通过资质评估具备上岗能力才能授权。资质的动态管理是适应人员能力的持续提升、使企业活动和管理保持一定弹性的管理理论。

2.3.5 信息化平台的开发

鉴于海内外各航空制造公司先进经验,我们致力于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确保岗位-能力-资质高效匹配,提升质量控制效率和员工刷卡数据的可靠性,探索搭建了信息化管控平台。作为对人员资质进行电子化管理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传统的线下管理,该平台依托电子刷卡能够实现岗位职责与信息化权限高度匹配,确保加工指令上所需权限与被授权人员的操作权限高度一致;同时便于分析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辅助工艺系统改进、优化人员资质管理,便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手段事前干预、事中控制、事后补缺。

3.管理模式的应用成效

基于以上管理模式的推进,以产品实物质量提升、人员素质提升、降低人为出错率、提升培训有效性等为衡量指标的、有发展体系、有培训需求、有资质支撑的人员培训与资质授权体系已初步建成,人员培训与资质授权流程如图2所示。

3.1 人员素质提升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某生产项目相关各项观测指标均呈现出逐步向好的趋势,人为因素每千工时故障数基本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产品一次提交合格率保持在比较稳定状态,某项合格证初次培训通过率保持在99%左右,复训通过率保持在95%,均超过90%的年度目标,趋势一直稳中有进(见表1)。

表1 2021年人员因素相关指标数据

2018—2021年数据比较(见表2),每千工时故障数显著持续下降,培训通过率显著上升,一次提交合格率波动上升,资质鉴定通过率整体趋势显著上升。

表2 2018—2021年人员因素相关指标数据

3.2 产品实物质量提升

单机故障拒收数量如图3所示,单机故障拒收数量波动下降,平均值较上一年下降幅度超过50%。

4.结语

民机制造业具有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一架飞机航线运营要20~30年,对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比任何产品都高。因此,加强人员能力培训与素质提升,培养人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势在必行。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人才需求。本文在民航制造业人员培训与资质授权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印章资质岗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我们有印章咯
资质/荣誉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自制橡皮印章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