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散养鸡疫病防控技术探讨

2022-11-22赵光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养鸡雏鸡鸡群

赵光平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262600)

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的提升,散养鸡在同类食材中较受欢迎,也大大促进了散养鸡的饲养规模。与笼养鸡相比,农村散养鸡的饲养周期更长,受到的周边污染较少,味道也更加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散养模式比较容易感染疾病,育成率相对较低,一旦鸡群发病会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鸡户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探讨农村散养鸡的疫病防控问题对提升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村散养鸡常见病概述

农村散养鸡的常见高发病主要发生于旧养殖场,新建鸡场发病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一般投养第二批次后发病率会呈上升趋势。因此,标准化、规模化(适度规模)养禽场会选择休养较长时间或迁至新场址饲养。农村散养禽的养殖规模达到500 羽以上时会对养殖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较大压力,病死禽、畜禽粪污及养殖下脚料处理不当,基地环境污染会逐年加剧,并由此形成历史病在本场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农村散养鸡最明显的短板问题就是对养殖场地要求不高,经常在同一场地连续养殖多批次鸡群,这种模式导致历史病有极高的复发风险。如养禽场之前若爆发某种寄生虫、病毒性或细菌性传染病,之后会遗留很大安全隐患,曾发过的病在以后会呈零星散发或周期性爆发态势。因此,农村散养鸡的常见病、高发病因场而异,多批次投养的鸡场容易复发历史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传染病。此外,还可能因管理不善、环境条件持续恶化等原因而引发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应激综合征、中毒症(食物、药源、毒性物质)、营养代谢症等[1]。

2 消毒技术

消毒技术是否成熟是农村散养禽养殖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养殖户都会重视消毒工作。农村散养禽消毒要注意克服以下误区:(1)消毒前未清除禽粪、垫料等有机物载体,载体形成保护膜保护病原微生物,消毒剂不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而导致本次消毒无效。(2)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场内病原微生物会产生耐抗性而导致消毒无效。(3)消毒剂配比不当,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由此导致氯制剂等一些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损伤鸡群呼吸黏膜并致其发炎。

农村散养鸡的实用消毒技术要点:(1)消毒前务要清扫、冲洗干净养殖场地及相关物件等,去除有机载体、使病原体尽量保持裸露状态,以提高消毒质效。(2)尽量选择刺激性较弱且灭源效果较好(敏感)的消毒剂,如生石灰(粉/乳)、草木灰、苛性钠、过氧乙酸、聚维酮碘、稀戊二醛、月苄三甲氯铵等,建议禽场选择3 种以上交替使用,效果较好,夏季高温时可考虑带鸡消毒兼顾降温防暑,秋冬季大幅降温时可适当减少消毒次数,但坚决不能忽略消毒。(3)农村散养禽舍常因陋就简,雨季禽舍内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空气污浊的不利环境条件。推荐使用生石灰粉(注意:已受潮氧化的石灰没有消毒灭源的功能)堆置于粪尿堆积地和低洼位置吸潮,以舍内不形成潮湿、闷热、空气刺鼻等不利环境。

3 营养控制技术

农村散养鸡的饲料源较为随意,一般是利用自产自销的谷物、豆类、瓜果蔬菜、牧草等喂鸡,以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创收。这种模式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笔者给出的建议是:(1)雏鸡要使用全价饲料以巩固鸡群整体免疫力,维持雏鸡健康度和整齐度是本批次养殖是否成功获利的关键点之一。一般刚孵化的雏鸡(或新购进的商品雏鸡),20 日龄以内最好使用专用雏鸡全价饲料饲喂,当雏鸡体重达200g 以上,羽毛及骨骼基本发育完善,基本达到脱温下架标准后,可掺搭少量谷物等其他饲料源,逐渐过渡至完全换料,此时雏鸡适应环境能力明显增强,较少发病。(2)发挥农村散养鸡食物来源多样化的优势。养殖户应结合对当地自然资源、粮作物资源等综合研判分析,选择适宜的季节投放鸡群,以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而实现节约创收的目的。如山区可选择野生植物丰盛、昆虫多量繁殖的季节投放鸡群,也可充分利用自产的瓜果蔬菜及人工牧草等。(3)使用洁净无污染、含矿微元素的砂粒饲喂鸡群,既能补充动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又能增进鸡的消化能力,促长增重效果明显。(4)尽量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地下或天然泉水饲喂鸡只,如果周边有畜禽养殖场或垃圾、粪污堆放地,则要注意对水源作净化消毒处置,严禁让鸡群直接饮用污染水源,否则可能遭受严重损失。水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及基础代谢机能的重要物质,务要满足24h 不间断供应[2]。

4 环境控制技术

农村散养鸡一般不存在采光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需克服的短板问题(1)有计划掌控区域内放养规模并实行分区轮牧,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留置一定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期。(2)禁止滥用抗生素及某些饲料添加物(如重金属),严防污染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破坏及恶性循环。(3)搭建简易鸡舍,尽量实现禽-粪分离,以降低寄生虫、细菌病、病毒病等四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4)配套建设养殖粪污及病死禽尸体集中处置设施,按国家规定落实无害化处置要求,严禁随意乱扔病死禽尸及排放粪污。(5)对鸡群重点活动区域定期清扫、冲洗、消毒,相关使用物件等也要进行保洁消毒。(6)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规划建设2 个或2个以上放养场地,实行雏鸡、育成鸡及育肥出栏鸡分类、分场饲养,养殖期末全出清场后预留半年以上的休养期,以利于病原体自然消亡。

5 选药用药技术

5.1 生物制品(疫苗)

目前,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必须要接种的疫苗是禽流感、新城疫,属于强制免疫病种。马立克氏病、鸡传支、鸡传喉、鸡法氏囊等属于计划免疫病种,养殖户可选择其中发病风险较高的予以疫苗接种。推荐散养鸡适用疫苗程序为1~3 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5~7 日龄接种饮法氏囊弱苗(混饮/滴鼻)、同时混饮脱脂奶粉;10~12 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重组禽流感疫苗H5N1亚型(Re-4 株+Re-5 株)二价苗;30 日龄左右接种鸡传喉疫苗、同时混饮脱脂奶粉;60 日龄左右新城疫LAISOTA株饮水或喷雾免疫,或用鸡新城疫1 系苗肌注亦可。

5.2 常备兽药

结合散养鸡、散养户特点,笔者推荐养殖户常备的兽药有(1)抗寄生虫药。左旋咪唑、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主治蛔虫、绦虫等肠道蠕虫;地克利珠、复方长效磺胺类,主治球虫血痢等原虫病。(2)呼吸道疾病。针对鸡群常见高发的慢呼病,较为广谱高效的适用处方推荐“高纯黄芪多糖(颗粒/原粉)+氟苯尼考(原粉)+多西环素(原粉)”内服,拌料或混饮皆可,早晚各喂1 剂、连喂5~7d。本方对任何不明原因引起的及呼吸道疾病均有良效。加味应用中草药方剂推荐“荆防败毒散(主治:病毒感冒类呼吸道疾病)、麻杏石甘(主治呼吸道疾病,喘咳尤佳)、双黄连(主治呼吸道疾病,热喘热咳尤佳,亦可清热解毒)”,中草药方剂对鸡的肝肾保护性较好,建议规模养鸡可经常用之,一般连用7d 左右可见实效。(3)消化道疾病。不主张长时间大量使用抗生素,净化胃肠道内外源性感染,推荐使用可溶阿莫西林粉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粉内服(拌料/混饮)、连用3d,最长勿超7d。

6 重视疫病的预防工作

在农村散养鸡中,养殖环境直接关系到疫病预防效果,在养殖过程中,要勘察散养鸡活动范围,确保范围内的水质及食物等都没有受到污染。此外,养殖户需要定期对水质及食物进行检测。现如今,在疫病预防控制中,除了要控制鸡场环境,还要加强对疫苗的科学使用。无论是养鸡、猪还是牛,都会进行疫苗注射,以降低染病概率。因此,在散养鸡养殖中,养殖户也需要根据鸡只生长阶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需要以鸡群免疫情况为依据,对疫苗种类、接种方法等进行确定。通过疫苗注射能保证鸡只在生长中产生抗体,提高其对病毒的抵御能力。接种疫苗前后,养殖户需要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保证最大程度地发挥疫苗作用[3]。

7 优化养殖环境

做好养殖环境管理工作,为散养鸡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选择地势相对更高的位置,保证空气清洁、无污染,避免潮湿,保证鸡舍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最好有宽敞的荒山放养,让土鸡通过活动来提升自身抗病能力。控制养殖密度,保证鸡群有良好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让散养鸡有相对舒适度的养殖资源,防控因为养殖过密导致的疾病滋生。保证鸡舍有良好的通风、排水系统,防控阴雨天对鸡舍的影响。提供充分的饮食,做好鸡舍抗寒与抗热处理,保证内部温度合理。避免冬季过冷或夏季过热现象。提升环境舒适度是优化散养鸡养殖质量的基本内容,也是提升其免疫力的有效方法。要及时做好不良散养鸡的淘汰处理工作,避免其影响鸡群养殖。做好散养鸡管理,避免品质不良的鸡流通到市场。做好日常散养鸡疾病的早期防控管理,避免问题严重化。

猜你喜欢

养鸡雏鸡鸡群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