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全国两会畜牧兽医行业热点

2022-11-22策划吴曼

北方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兽医生猪养殖

策划/本刊记者 吴曼

编者按: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 2022 年“两会”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下在初春时节隆重召开。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民智民意全面表达的发声筒,也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整体传达的扬声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那么,两会中关于畜牧行业的“发声”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 本期专题将为您呈现两会的精彩内容。

刘永好:养猪户在亏损要鼓励猪肉消费

全国政协委员、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携八份提案上会,涉及多举措节粮提效、降低猪周期、激发小微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

刘永好在提案中建议,放宽政策,缓解原料短期供需平衡,优化长期战略布局;鼓励饲料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 养殖企业优化养殖方式,实现节粮目标;在当前养殖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加大对企业自研节粮育种项目的资金扶持。

“包括大力推广数字化饲料配方技术、精准饲喂技术, 对饲料养殖企业的软硬件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和支持, 对养殖企业提升精准饲喂水平等生产设备的采购、 技术改造给予资金奖励、信贷支持等;以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 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等。 ”刘永好说。

针对如何降低猪周期波动对中国生猪市场的影响这一问题建言献策, 包括建议鼓励猪肉消费,引导支持猪肉加工制品的研发创新,拓宽猪肉消费场景,推动猪肉市场的消费升级;细化和完善猪肉收放储与进出口调控政策, 加强市场预期管理,更有效地发挥政策调节作用;加大对养殖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 引导评级机构合理、客观评判,完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通过健全食品原料信息溯源制度、 鼓励机关单位采购安全溯源肉等方式, 引导企业拉通养殖——屠宰——下游食品一体化产业链, 提升上游养殖抗风险能力等。

林印孙:对生猪养殖企业要加大信贷投入不能限贷、抽贷、断贷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总裁林印孙建议,对生猪养殖企业要加大信贷投入,不能限贷、抽贷、断贷。

林印孙说, 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紧密联系着成千上万的农户,为农户免费提供仔猪、垫付生产资料等,确保农户收益,承担市场风险。 简单测算:合作农户每出栏一头猪,企业需要垫付猪苗、饲料、药品等资金约2000 元,这对企业是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尤其在“猪周期”底部行业普遍亏损期。 如头部企业资金链一断,势必导致生猪产能的剧烈波动, 对我国生猪稳产保供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林印孙表示,金融机构越是在行业困难期,越要拿出有力措施配合中央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行业信心,帮助生猪养殖行业应对“猪周期”压力,避免产能和价格大起大落,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林印孙建议, 对生猪养殖企业要加大信贷投入,不能限贷、抽贷、断贷。 同时,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模式,落实生猪活体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和养殖栏舍、设备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着力满足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 对大型养殖企业开展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带动的农户,要加大信贷支持帮扶,共同推动形成“大帮小”“大带小”“银企农互助”的良好局面。

刘汉元:保障生猪生产确保供应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如何更好保障生猪平稳供应,不断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两大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提交的议案中如此表示。

刘汉元提出,“猪粮安天下”,规模化、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养殖是保障生猪自身供给持续平稳的关键,也是平抑猪周期、防止生猪产业大起大落的转型升级方向,更是减少社会财富损失、保障猪肉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

刘汉元提出“规模化、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养殖”是保障生猪供给平稳的关键。

首先,建议进一步规范生猪市场秩序,优化疫病防控,降低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密度,阻断病毒传播,营造安全健康的养殖大环境。 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清理可能存在环保隐患的小猪场,提倡规模化养殖企业推行合作养殖。 优化过去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就对地方追责的不尽合理机制, 重点调整到查处瞒报漏报行为,要求应报尽报; 取消非洲猪瘟补助资金由中央、省级和县级财政共同承担的政策,由中央财政全额补贴,确保妥善应对处理这一严重影响人民食品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并保护地方发展养猪业的积极性。 严防疫病猪只流入市场,严厉打击违法投毒、贩卖疫病猪肉、走私猪肉行为。 对车辆消毒和运输采取严格管控,设置生猪运输车辆集中洗消中心,实行定点清洗消毒。

其次,建议鼓励加大猪育种、养殖技术和工艺投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养殖效率,推动养猪行业做大做强。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育种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鼓励企业加大养猪设施设备升级投入,将数字化、智能化养殖设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既节约资源,提升猪肉质量,还可以实现环境友好、降低碳排放。

另外,建议引导猪产业一体化发展,保障猪肉食品安全。 鼓励生猪养殖企业或屠宰企业打通产业链,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 实现猪肉全程可追溯。 清理整顿“三证”不全、质量检测不达标的生猪屠宰点,严厉打击屠宰环节注水注药、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最大限度保障屠宰安全。 引导推行猪肉制品全程冷链运输,保障肉品从屠宰到餐桌全程质好味鲜。

秦英林:让科技为行业赋能企业发展要拥抱时代

全国人大代表、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今年的建议主要围绕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低豆日粮、生猪产销区衔接等领域,希望生猪行业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能造福一方百姓,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一域经济。

“现阶段,我国生猪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升级。 ”秦英林说,“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行业,让科技创新为行业赋能。 ”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一定要开放、要向外学习。 “企业要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最后实现超越。 科技创新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我们要用10 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弥补与国外的差距。 ”

“我不认为养猪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是时代使然。 ”秦英林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整合需求时发现,外界现有的产品满足不了,于是牧原只能靠自己去研发。

“所以说‘科技企业’都是被逼出来,原来我根本不懂温湿计,但企业发展需要,我们只能自己去武装自己。 ”秦英林说。

同时,秦英林也建议,推广低豆日粮,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秦英林介绍说,低豆日粮的应用,使得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大降低, 此技术推广至全国, 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 万吨,节省土地资源1.5 亿亩;同时减少氮排放,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猪产区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把产区生猪运到销区是实现生猪供给平衡的关键。 ”秦英林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补偿机制等手段,促进建立产销区长效衔接机制,保证生猪产能稳定。

姜卫东:将裹包青贮饲料纳入国家物资储备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建议:

国家出台政策,像支持饲草种植一样支持鼓励合作社或专业公司收获饲草、经营饲草,为畜牧业创造供给条件,助推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饲料就是粮食,把裹包青贮饲料纳入国家储备计划。 各地根据实际需求纳入当地物资储备计划,用于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和战时应急之需,保障畜牧养殖业安全稳定发展。

陈化兰:建议加强高档肉牛品种培育和创新

“加强高档肉牛品种育种创新工作,抢占高档牛肉市场,是丰富国家肉牛品种资源,提升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也是占领畜牧业高附加值领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 建议政府将高档肉牛品种培育和种业创新工作纳入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相关种业发展战略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介绍了她提交的关于加强高档肉牛育种创新工作的提案。

陈化兰委员介绍,当前,我国高档牛肉需求日渐旺盛,但遗憾的是均被国外品种占领。 我国缺乏高档肉牛专用品种。

陈化兰委员强调,“畜牧发展, 良种为先”,加强高档肉牛品种的培育,抢占高档牛肉市场,是现代畜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从国内牛肉市场供应和消费情况来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牛肉刚性需求仍呈明显增长态势, 多家行业机构研究表明,2030 年全国需求量将达到1646 万吨,缺口将为950.5 万吨,其中高品质牛肉发展前景广阔。

利用我国本土肉牛品种资源和国外良种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出适应我国生长环境,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又可以与国际上顶级肉牛品种相媲美的高档肉牛专用品种, 对提升我国肉牛种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撑引领现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路生:加快猪遗传改良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表示, 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科技创新团队专注猪遗传改良技术创制和产品创造30 多年,构建完成了全球唯一的家猪嵌合家系等多个全国共享遗传材料研究平台。 基于这些平台,江西农业大学构建了完整度达到99.9%的中西方猪种完美基因组两个、研发了育种性能全面超过美国的家猪新品种培育基因芯片“中芯一号”。

黄路生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猪两用”的目标。 一是“洋为中用”,创制精准育种技术,培育节粮、高产、优质、高效种猪,落实生猪种业核心种源国产化;二是“古为今用”,创制成年个体重量小于20 千克、繁殖能力良好的微型猪新品种, 为新时代中国医学模型研究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提供支撑。

据了解, 此次开工建设的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种猪资源中心按照“政策遵循、环保示范、成果一流、价值共享”的原则,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一猪两用”研发基地,建成“两群”和“两库”,保存国家及全球优良种猪资源、创制科学研究创新材料,实现猪种资源保护和人类疾病模型创制的创新需要,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创新基地。

王连增:让农业发展提质增量

“既要端牢自己的饭碗,更要吃出高品质的菜肴。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说,实施乡村振兴,就要坚持质量固农、绿色兴农、品牌助农,科技强农,让农业发展从专注于增量向提质增量双重转变。

王连增建议,发展绿色农业,节水节肥节药,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加大养殖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要提高农业园区、 农业企业和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品牌效益, 带动和培育创新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创新组织。 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 将农产品追溯与项目申报、品牌评定等挂钩,将绿色、品牌农产品优先纳入追溯管理。

同时,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激活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和推进农业物联网、 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享,让农产品也有品牌、有标准、 有过程监测。 推进品牌农业战略,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强化品牌质量管控,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唐慧娟:振兴农业“芯片”打好种业翻身仗

全国人大代表、海门兴旺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慧娟表示,在现存(场、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三级种质选育体系, 构成稳定的资源保护与扩繁推广体系。 通过严格审定,将承担国家和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任务的骨干企业、全国和省域畜禽业主导(主推)品种的生产企业以及大中型扩繁加工一体化企业等纳入种业龙头企业中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扶持其发展壮大,使其更好地发挥帮扶带动作用,成为连接农民、连接市场、联结上下游产业的纽带和桥梁。

“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形成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加强对种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稳岗与素质提升,加速推进种业队伍建设。 ”她表示。

陆銮眉:推广高质量低碳绿色生猪养殖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建议普及推广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

陆銮眉指出,近年来,与生猪养殖相关的研究所、企业、养殖户等不断探索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比如利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和量子科技结合生物技术的要素构成、互作机理和耦合作用,取得了生猪养殖无排放、无臭味、零污染的科研成果。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有望解决畜牧养殖的污染问题,而且对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群众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陆銮眉认为,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历经五年多的规模化养殖验证,不仅无污染,还具有高质量、低成本、易普及推广的特点。

对此,陆銮眉进一步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大低碳环保节能的生猪养殖技术的研究,鼓励校企共同开展研究,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 政府与大学三位一体的合作典范, 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从种植到猪场、从猪舍到还田的综合效率与价值最大化工程, 实现环境、居民、企业、经济等各方诉求的相对平衡。 以地市为单位建立示范基地, 推广各种高质量低碳绿色养殖技术,通过示范逐步加以推广。

二是改善生猪饮用水设施与用水管理,推广节水技术, 尝试以小分子团活性氢水替代现有供水,提高生猪健康水平,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排污量,同时提高猪肉品质。

三是充分利用发酵技术,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刮粪、固液分离、无辅料有机肥发酵技术、测土施肥方案等, 可以为企业节约投资和治理污染的成本,降低能耗,普及低碳绿色养殖。

四是建立养殖场粪肥还田基地示范点,以乡镇为单位,划出百亩用地,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乡村集体经济融入、农民合作社参与等模式,以种养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和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监督,尝试每年1 次公开公平检查评分,进行得分排名,并向社会公布。

张莉:提高兽医待遇与地位让兽医成为大家都想从事的理想职业

兽医体系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力量,在保障畜牧业安全、人兽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领域发挥主要作用。 “职业兽医基层兽医薄弱,需要靠法律法规来强化体系建设,建议把兽医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各级政府指导下的多部门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理顺兽医管理机构和队伍。 建议应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建议。

张莉表示,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生物安全要求的提高, 兽医体系和服务保障能力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机构改革后,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畜牧兽医领域相关单位同比下降20%,超过90%的省份有较大降幅, 超过33%的省份已撤销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有30%的市级和30%的县级兽医专业人员不足2 人,并且年龄结构老化,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能力不足。 ”张莉表示,基层兽医力量的薄弱和职能暂未理顺, 将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兽医机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张莉介绍,近年来,国家安排的基层兽医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投资偏少, 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基层兽医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够,政府对兽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有待加强。

张莉建议, 把兽医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各级政府指导下的多部门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 理顺兽医管理机构和队伍,对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动物疫病的防控相关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控专项规划,以及重要人兽共患病根除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和阶段性工作任务, 指导各地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此外,应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 “职业兽医基层兽医薄弱,需要靠法律法规来强化体系建设,建议制定《基层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建设条例》,包括基层动物卫生、防疫体系、兽药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来保证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防控的 ‘最后一公里’。 ”张莉表示。

张莉还呼吁, 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和加强兽医体系建设。 一方面强化动物防疫机构力量,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执法、监管、生产、运输、经营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合力,落实人员编制,保障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提高兽医待遇与地位,畅通晋升渠道,提高经济待遇,吸引年轻人、优秀人才加入兽医队伍; 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兽医专业队伍成为未来新一代新生力量, 让兽医成为大家都想从事的理想职业。

蒋小松:加快南方丘陵山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如何加快南方丘陵山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提出建议,要提升饲草料保障能力,构建多方共盈联结机制,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草牧业用地金融支持。

蒋小松建议, 加快发展南方丘陵山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提升饲草料保障能力。 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推进人工饲草产业发展。 在土地相对平整、 适宜机械化操作的连片区域种植优质饲草, 在地形复杂、 土地碎片化严重区域、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鼓励以草定畜。 建立收储运中心,优化配送体系,取消饲草料运输高速收费等。 加强良种母畜的培育力度,恢复良种母畜补贴, 大力推行良种登记, 强化选种选配工作。

同时,要构建多方共盈联结机制。 支持“公司+农户”的新型草食牲畜养殖模式,支持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以资金入股、共建联建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集中区域转移, 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单元化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方式。

蒋小松还建议,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制定激励政策,对返乡农民工的医疗、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人才回引、智力回归、资金回流”的局面。

此外,要聚焦用地金融支持。建议草食牲畜养殖的生产设施和辅助设施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可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占补平衡;对重污染耕地,在国家批准的规模和范围内,落实退耕还草。 加强金融保险机构与种养殖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增信、信贷资金投向、投量、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大保费补贴力度。

吴德:支持四川种业繁育基地扩面提质

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建议“加快推进川种振兴”,提案包括支持四川建设 “西南畜禽健康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四川畜禽种业的重大理论创新、 先进技术研发、 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端共享与开放平台; 支持四川建设国家区域性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企业、人才等要素向园区聚集;支持四川种业繁育基地扩面提质,加大对现有的9 个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县的资金投入, 增加认定一批新的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满足四川优势农产品供种需求;支持四川种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集中资源和力量对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源, 开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支持四川优势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吴德表示,“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但是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材料就是核心育种材料,共享体系还不完善,难以联合攻关,导致无效益、无价值、无面积的三无品种很多。 ”

“国家需要在育种材料共享和种业技术联合攻关上,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

吴德建议,比如组建政府主导,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研人员组成的非盈利第三方机构,对核心育种材料进行评估,构建高校与科研院所课题组间的交流共享机制。 他还认为,低质量的育种数据不能够支撑先进的育种方法,产生良好的育种效果。

因此,还需要建立种业的大数据平台,同时摒弃低质量甚至不真实的数据,“这种数据会严重影响种业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 ”吴德建议,在育种体系内引入纪律监察机制,对品种转化与推广效果进行监管, 构建数据造假和三无品种的追溯机制, 确保种业政策体系廉洁高效运作。

陈瑞爱:加快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链条闭环管控

全国人大代表、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建议加快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链条闭环管控。 对于如何实现“全链条”,她给出了五点建议:

建立全国性食品安全全链条闭环智慧监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建立一整套符合实际、严密规范的检测程序和制度。

加快制定预制菜质量标准,研制对应快速检测技术,保障大规模需求下预制菜食品质量安全。

定期组织开展“快检进市场”活动,发现和防范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

加强对基层消费者和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田克恭:立项动物用新冠疫苗开发降低人间传播风险

2018 年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后, 养猪业遭遇沉重打击,生物安全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是国内顶尖动物疫病防控专家之一。 田克恭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立项支持动物用新冠疫苗的研发,特别是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宠物犬猫和高度易感的水貂用新冠疫苗;同时,国家应借鉴国内外人用新冠疫苗的快速审批机制,加快动物用新冠疫苗的审批进度,从而实现以科学的方式、较低的投入控制人间新冠疫情。

乔晓玲: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乔晓玲提出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五点建议:

第一, 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加大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经费投入,要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偿费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将散养户统筹纳入补偿的范围内,扩大无害化处理畜禽种类的补贴政策; 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成本相结合, 完善和补充现有的补助标准; 从中央层面制定统一的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补贴时间,便于全国各地无害化处理考核部门监督财政部门执行。

第二, 进一步完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和处理体系建设。 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畜禽养殖数量和分布,设置分布合理、建造科学和方便储存消毒的区域性病死畜禽收储点;建立区域性大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规划修建适当规模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 支持利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大研发投入,从绿色、生态、环保和可持续科学发展出发, 开发新型生物技术与机械融合的处理设备,实现就地处理、肥料还田的增效、减排的良性循环。

第三,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监督机制。 加强基层动物卫生队伍建设, 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投入, 确保配备有足够监督执法人员和必要的工作设备,加强动物防疫执法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第四,制定相应配套的法规。 依据《动物防疫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配套法规, 明确不按照法律法规处理病死畜禽的处罚条款;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严厉查处收购和贩卖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 设立公布执法监督电话,设立适当的举报奖励措施,形成守法执法互动,充分发挥法规的效力。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和《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相关人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培训, 提高法律意识,能够正确、规范地处理病死畜禽尸体,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危害人畜健康。

冷友斌:“耕地肥沃”应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再一次提交了关于黑土地保护的建议, 这已经是他在本届代表履职任期内, 第四次提出这方面的建议。 冷友斌建议: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的基础上,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对此,冷友斌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其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 建议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在种养环节积极吸纳农户参与, 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调动其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其二,实施“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提升黑土地经济效益。 整合区域力量,在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基础上,围绕乳制品、大米、玉米、大豆等优势农产品,实施东北地域特色的“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打造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增强黑土地的经济价值。

其三, 加快黑土地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并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推进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黑土地质量、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相关标准, 建立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 同时,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建立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积极推动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李翠枝:呼吁全链尽快开展切实行动,共创零碳未来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全国人大代表、 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结合她在农牧业一线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农牧业减排降碳相关建议,呼吁全链尽快开展切实行动,共创零碳未来,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产业链较长的农牧业更不例外。 随着我国近年来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出现了农牧业发展碳排放统计体系仍不完善、 行业自主减排动力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牧业的低碳转型步伐。

在保障国民食品供给安全的同时, 农牧业如何落实“双碳”目标? 李翠枝认为,这需要行业凝聚低碳共识,特别是行业龙头发挥带头作用,加速全链减碳,共创零碳未来。

她建议尽快完善农牧业碳排放统计体系,设计农牧业碳中和路线图,推动全链减碳。 除了减碳, 李翠枝还建议, 鼓励种养结合一体化发展,加速草场恢复,进一步发挥草地碳汇功能,同时开发一套有效的碳汇方法论, 促进农牧等相关领域企业自愿减排。

此外,人才是赋能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在这方面,她建议国家从教育机制和体制上出发,加快“农牧业+减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兽医生猪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兽医
人工呼吸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兽医之死
今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