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2022-11-22黄应章
黄应章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林业局,广东 清远 51150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慢性病患者与日俱增,森林康养能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提供适宜的休养环境,同时可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只有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
1 森林康养产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1.1 概念
1.1.1 康养理念 森林康养是一种健康理念下形成的产业模式,其内容是以森林资源为核心,以天然林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健康产业。合法、合理地开发建成的康复养生基地,为人们走进以森林为主体的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同时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养生群体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人们接近森林、感受自然创造便利条件。森林康养基地可把疗养、娱乐等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朝着综合性方向不断发展。
1.1.2 康养意义 森林是天然的疗养院,污染少、氧气含量高、紫外线辐射轻微、昼夜温差小,适合人类养生保健。相关调查显示,地球上的很多长寿之乡,几乎都是森林面积覆盖大、自然气候宜人的地区,这表明森林资源更有助于人类健康。森林中负离子含量为8 万~10 万个/cm3,负离子具有调节人体神经、净化血液的作用,生活在被森林环绕的环境里,可改善人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有助于各种慢性病的康复。
1.2 发展历程
森林康养产业在国外由来已久,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是从2012年开始的。目前在我国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例如:2012年最先成立的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的林业康养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制定了产业长远发展计划,具备省级的规划标准。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必须促进质量和数量共同进步,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群众多样化的疗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另外要与旅游观光、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产业项目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森林康养模式。
我国拥有1.977 亿hm2天然林资源,占森林总面积的2/3,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核心资源和重要基础。怎样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怎样在开发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再生,是森林康养产业化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1]。
2 森林康养产业化模式下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我国的森林康养行业已经初具规模,相对于健身和旅游产业,森林康养产业以自然森林资源为依托,且发展的自始至终都与森林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森林康养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森林本身的质量。所以,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是森林康养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森林康养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天然林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开发利用过程中天然林被严重损毁。要充分认识保护天然林的作用和意义,根据森林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森林康养行业为研究领域制定更加完善的森林保护对策,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3 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下森林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重开采,轻保护
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部分森林康养基地由于忽略了森林开发利用和恢复保护的关系,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过度开采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了林区的生态平衡,同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影响了森林康养效果。
3.2 保护措施不完善
康养产业发展中监控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一些重点保护区域的重点动植物保护不到位,例如:对金雕、油松群落、水曲柳、金钱豹种群等的科研监测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经费不足难以展开科研课题。同时,很多林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但保护范围非常小,加之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难以真正发挥。另外,监管机制不健全,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屡禁不止,如加工销售以野生动物为食材的野味食品,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了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发展。
3.3 随意开发,缺少特色
跟风模仿是所有新产业发展初期的通病,作为新型产业的森林康养产业也不例外。森林康养产业的市场空间较大,参与者往往会被市场诱惑而迷失方向,总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宏图伟业”,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森林康养基地。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考察和策划,盲目地开发资源,最终只能模仿现有的产业模式,缺乏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现不出任何优势,最后以失败告终[2]。
3.4 资金和人才短缺
森林康养基地必须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对优良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优化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现阶段国家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支持只是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企业界对该行业的关注度不够,更谈不上投资合作了,导致森林康养产业运营资金不足,森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经营规模难以扩展,许多健康养护功能难以发挥。另外,森林康养产业缺乏成体系的规划,缺少健康顾问、养生医师、疗养服务等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4 基于森林康养产业化发展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4.1 开发与保护并重
纵观国外森林康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打造一个真正有特色的森林康养产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几十年至于上百年的发展和文化积淀。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地过度开采和浪费森林资源,一旦森林资源被破坏,恢复过程很漫长。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深入探讨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平行发展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森林和生态资源。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持森林资源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让有限的林业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3]。
4.2 完善管理体系
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需进行统一协调,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第一,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制定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对珍稀动植物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加强对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严厉惩处各类毁坏或非法盗伐行为。第二,根据不同林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针对林区的旅游产业出台相应的环境管理条例,明确旅游业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第三,大力宣传森林康养产业背景下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利用品牌效应宣传森林资源保护,或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在提升民众森林康养产业认知度的同时,提高民众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意识,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3 打造特色品牌
我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各有特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过程中,须挖掘本地的特色资源,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确保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让依托林业资源的森林康养产业脱颖而出。康养基地建设要与传统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灵魂,以特色森林资源为亮点,打造本土特点鲜明的森林康养产业。
4.4 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
引进和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森林康养产业的人才结构较独特,需要的人才类型较多,既要有建设方面的、管理方面的、服务方面的,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森林康养产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专业人才奇缺,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首先,高校要设置森林康养相关专业,通过系统化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森林康养产业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4.5 提高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合理性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项目较多、耗时长、面积大,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想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建设康养基地之前就要做好科学布局。实施项目前需对区域森林的地形和地貌进行分析,因为康养基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老人和病人,不宜进行大量的体力运动,因此尽量选择在地势平坦的林区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形改造的工作量和工程费用。相关基础实施建设方面,基地内的路线规划是重中之重,要选择落差小、安全的路线,降低施工难度和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基地内的能量采集要以清洁能源为主,例如:选择电瓶车为交通工具,利用电磁炉、微波炉作为饮食加工工具。
4.6 林业与养生保健业的融合发展
森林康养的核心功能是养生保健,因此森林康养产业要与养生保健等领域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政策、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养生保健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康养能力突出、服务功能全面的森林康养产业。在具体实施上要注重人才培养,吸纳保健、养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人才。按照消费者的实际康养需求,打造各种符合健康理念的康养项目,可将体育馆、养生馆等建立在森林覆盖的区域内,扩大康养产业的服务范围。
5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的保健养生意识逐渐增强,让森林康养行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不能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如果没有了森林,又何谈森林康养。因此,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必须与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齐头并进,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让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壮大,构建良性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把制定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让森林康养产业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