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林业产业发展探讨

2022-11-22张兆铭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林业部门经济

张 涛,曹 虎,张兆铭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武威 733000)

林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不影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既要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同时还要对整个林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既能有效地提高农民自身的经济效益,又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的振兴和发展。

1 林业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关部门针对林业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管理工作,如退耕还林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解决森林资源的问题,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因素的负面效应,同时还能够满足我国绿化方面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民经济利益得到保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1.2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对于农民而言,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前者是以牛、羊、猪、鸡、鸭等牲畜为主,而后者则是以农作物为主。为了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林业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林业旅游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关养殖业生产的肥料能够满足林地和种植业的需要,而种植业和林地的发展又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2]。

2 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林地矛盾明显

虽然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林业建设质量也不同[3]。如林地和耕地的矛盾,或者森林火灾等,都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森林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林业部门并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的管控,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农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2.2 品牌效益不佳

品牌效益对于农业地区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倘若品牌效益良好,林业产品产生的附加价值就越大。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无论是林业部门还是农民都没有正确认识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品牌建设,使得整个林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产量无法得到保障,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冬虫夏草,作为一种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林产品,是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不加强管理,不及时防治病虫害,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亡,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4]。此外,部分企业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不重视品牌效益,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进行内容建设,无法提高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在某种意义上也会降低产品品质。

2.3 理念相对陈旧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综合素质低下。由于农村地区大多数青壮年前往城市寻求发展,留在农村的人往往观念相对陈旧,不愿意冒险参与林业项目,与农作物耕种以及畜牧养殖相比,林业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资金投入较大,所获得的效益也难以保障,导致农民对于林业的认可程度不高[5]。究其原因,是因为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人们未能认识林业的长期效益,不相信林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至于整个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无法顺利开展。

3 林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

3.1 关注产业特色,打造特色品牌

相关部门在开展林业建设时应当加强对地区环境的监管力度,按照相关需求完成修复与改良作业,进而实现提升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同时利用这种地形特性进行林果种植。为了减少因交通问题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能够满足林业建设需要,缓解风险影响[6]。一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区域的布局,制定较为完善的种植与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人们参与道路工程施工,打开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通道。二是通过开展林业建设,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地形因素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并不理想,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可以将林业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模式,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完成有关干果或者是其他副产品的品尝与采购,进而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及时引导,通过统筹指导的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建设,提升第三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与影响力。三是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在实施林业工程时,相关单位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条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依照相关标准完成种植品种的选择,实现精细化管控,并提高管理模式的科学性。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进行林业建设时,相关部门需要循序渐进,先设立相应的示范园区,让人们看到林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再以此为基础加快推广,不但能够有效避免人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并采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林药互补,有效降低综合栽植存在的风险。打造特色品牌对于整个林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在不影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招商引资,始终将农民的经济利益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作为主要内容,并根据地区特征完成林业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为地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市场运作以及政策引导的有效结合,深入挖掘地区林业资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林业产品的整合,加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不同类型的林业品牌,使得林业产品的种类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3.2 强化技术支撑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素质及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当前实际完成风险管控,并选择符合地区发展要求的种植和生产技术,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人员参与度,有效保障林业建设成果。同时,明确区域地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水文地质以及气候因素参数的分析完成树种苗木的选择,确保林业发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3.3 推动产业融合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实际实现整合和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相关部门可以与农民一起建立生态庄园,使其满足观光农业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既能够扩大绿化面积,提升覆盖率,同时还能够降低风险,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人均收入。

3.4 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3.4.1 绿色产业的主体 相关单位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应根据具体情形制定相应的对策,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加强对林业主体的重视,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合理运用现有区域的地理位置,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2 最具活力的第三产业 相关部门在开发林业的过程中可以以文化产品和生态旅游业为基础,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于后续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国森林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污染的防控力度,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禁止出现高激素、高农药残留的产品,将乡村特色与产品进行有效结合,对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3.4.3 特色农业观光园 传统林业建设模式一般都是以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为主,非著名景点所产生的回头率相对较低,很难达到预期标准,同时也会给乡村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进行林业工程施工时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及时调整模式,以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为基础,通过营造优质的生态环境,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如在进行园区建设时,可以合理地进行空间规划,选择符合当地生态建设需要的果树或者是灌木进行种植。在进行森林公园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占地面积,如果面积较小,有关田园、跑道区、露营地以及可待野炊区的场地便会受到挤压,使得复合场地失去其本身的价值与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强化对林区的规划,将树木、花卉、果实以及蔬菜进行有效结合,打造自然景色为主的全新生态园林,既不会破坏相应的环境美感,同时还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旅游与消费,为当地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森林地区规划中会存在一定的空隙,为防止车位闲置现象发生,有关部门应对停车场进行合理的设计,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另外,在园区设计过程中无线网要实现全区域覆盖,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

3.4.4 经济林业的发展 从林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有关经济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多集中在经济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在开展林业建设时明确不同区域的环境差异,根据水文地质因素完成经济树种的选择,既要满足自然资源的应用需求,同时还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在发展经济林时,要充分发挥地方林业的示范效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业部门经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7部门
林业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