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造林方法及森林防火措施探究

2022-11-22沈兴利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营林树苗树木

沈兴利

(甘肃省古浪县马路滩林场,甘肃 古浪 733100)

近年来,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雾霾、水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对生态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森林资源具备净化空气、制造氧气、水土保持、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等功能,须在深入分析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林木造林技术,加大力度实施退耕还林、封山造林等项目。

1 造林方法及要点

1.1 造林方法

1.1.1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以树木的营养器官为造林材料直接栽植的造林方法,其优点是减少了营林造林的资金投入,缩短了树木种植的时间,提高了树木培育成活率,主要用于大面积造林。

1.1.2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以直接播种树木种子的方式培育树木,省略了树苗培育环节,后期管理难度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的积造林工作中。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造林法宜选择土壤湿度较大、人烟稀少的地块。

1.1.3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是生长环境恶劣的森林地区最常用的造林方法之一,与播种造林法之间具有互补性。植苗造林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低,但对苗木管理的要求较高。林业管理部门在采用植苗造林法开展营林造林活动时,必须基于本地区的森林生长环境,选择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且阳光充足的地区开展幼苗培育工作,并在幼苗生长趋势稳定后,将其移植到栽植区域。

1.1.4 因地制宜造林法 因地制宜造林法要求工作人员根据林区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确保造林工作顺利进行。可以通过对土质环境和区域土地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提高林业建设质量,扩大阔叶林木的种植范围,在改善林区面貌的基础上,达到林区树木种类多样化的目的。

1.2 造林要点

1.2.1 造林场地整理 定期开展造林场地清理工作,不但可提高树苗成活率,还可促使林业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工作人员对造林场地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主要是定期开展造林场地的全面清理或区域性清理工作,清理造林场地内的杂草和生活垃圾,然后对造林场地的土壤进行深翻,为种苗培育及树苗生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虽然整理造林场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但环保效果显著。人工清理与化学清理、火烧清理等方法相比,不仅满足了生态环保的要求,还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2.2 苗木培育 开展苗木培育工作时,除了要做好科学浇水和施肥等相关工作外,还应针对不同树木种类开展除草工作。我国植树造林中使用的树木种类不断增多,各地区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植树造林技术研究应用力度,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培育苗木,做好苗木培育容器和材料的选择与调整工作,探索符合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需求的林木培育方式,提高林木培育的质量和效率。

1.2.3 光照管理 树苗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光照强度对其生长速度与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林业管理人员须严格按照树苗的生长规律和周期,做好树苗光照强度管理工作,为树苗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若树苗生长过程中光照强度不足,工作人员须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辅助手段,调整光照强度、角度,延长光照时长,为树苗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当树苗生长环境过于干燥时,光照强度较大会对树苗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工作人员须采用先进技术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防止因光照强度过大而灼伤树苗,影响树苗长势。

1.2.4 树种培育技术的应用 优良树种的选择是保证植树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相关部门经过实践已经在我国各地建立了完善且系统的树木育苗工程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基因改良及人工筛查等方式,建立符合各地区林业产业发展需求的树种种子库,便于各地区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种子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树种进行培育,全面提升我国植树造林的技术水平和效率。相关部门在开展树木种苗培育工作时,须严格按照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种苗培育方案,加快植树造林工作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速度,在提升种苗存活率的基础上,推动植树造林技术创新发展。

1.2.5 树苗施肥管理 工作人员在开展树苗施肥管理工作时,必须在充分考虑树苗生长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肥料,严格按照树苗培育要求控制肥料的施用频率和数量,确保土壤中矿物质和营养成分充足,为树苗茁壮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准确把握树苗施肥数量和时间,防止树苗培育过程中出现营养成分不足或营养过剩等问题。

1.2.6 树苗灌溉 林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树木幼苗的灌溉管理工作时,须充分认识水源筛选及灌溉规划的重要性。选择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检测水源中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及金属离子含量,若水源中的相关营养成分超出了幼苗生长的养分需求,须立即更换灌溉水源。为了促使树木幼苗健康生长,工作人员须严格按照种苗培育现场土壤的干湿程度及种苗生长情况,确定灌溉频率和灌溉水量,避免水分不足或过剩等问题影响树苗健康生长[1]。

2 森林防火措施

2.1 周密安排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业部门在开展营林工作时,必须完善和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建立责任制度。林业管理部门应通过与森林管理保护人员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合理划分森林管护面积,将森林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建立奖惩制度。林业管理部门在开展营林管理工作时,应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营林造林工作中的处罚、奖励措施和相关内容,调动工作人员参与营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管理人员工作失误而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林业管理部门在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时,不但要强化自身的防火意识,还应严格按照“森林防火第一”的原则和要求,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通过成立县(区)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等方式,将市、县、乡、村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要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与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加强森林防火法律法规与安全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确保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2-4]。

2.2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林业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森林防火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将防火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不仅要细化森林防火责任,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的防火意识,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开展。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相关责任人、分管领导等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人员和物资开展火灾救援工作,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3 强化幼林防护

加大树木幼苗管理与保护力度是提升植树造林质量的关键。树木幼苗的培育过程中,幼苗枝条纤细,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林业管理部门须加大树木幼苗培育阶段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幼苗健康生长,为后续的移栽工作奠定良好基础[5]。

2.4 引进耐火树种

特定时期内的气候因素是提高植物可燃性的关键因素,林业管理部门在优化和完善林区防火工作体系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安全事故,还要基于植物培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进耐火树种。

2.5 提升植被覆盖率

林业管理部门在运用现代化林业种植技术发展林业产业时,不仅要全面了解掌握林区的土壤特点与气候条件,还要扩大林区覆盖面积,在过渡地段种植燃点高、含水量大的林木品种,改善森林通风情况,降低火灾发生概率。

2.6 降低林分密度

针对我国森林面积大,林业建设管理人员不足、无法满足林业生产管理要求的现状,林业管理部门须在开展营林工作时合理运用营林疏伐技术,开展树木幼苗培育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林分密度,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6-7]。

2.7 清理林区杂草

林区内生长的大量杂草,不仅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还会间接引发森林火灾事故。林业部门在运用现代营林技术开展森林资源防火工作时,应严格按照要求清除林区内的杂草,防止因林区内杂草丛生而引发火灾。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了林区杂草清理技术的创新,相关部门须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采取人工方式或应用割灌机等相关设备清除杂草,为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8-10]。

2.8 构建森林防火带

目前常见的森林防火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生物防火带。主要是在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种植耐火性强且生长速度快的植物,防止火灾影响范围扩大。二是防火线。林业部门在构建森林防火带时,可将不适合种植防火树木的区域内的植物全部铲除,将火灾发生区域与森林资源有效隔离。

3 结束语

造林方法的合理与否,不仅事关营林造林质量,还决定着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须合理选择造林方法。同时,相关部门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营林树苗树木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树木之最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三棵桃树苗
辨认树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树木也睡觉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