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
2022-11-22邓思思
邓思思
(湖北省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文华学院人文学部品牌传播系,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由基层的个体以及群体等通过多元化表现形式所构成的知识体系,蕴藏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我们国家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加大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还面临一定的问题,比如传播的形式比较单一、传播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促进作用,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在大众视野中,使得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好的了解,通过这样的传播活动,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效传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现状
(一)政府顶层设计的力度不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将其他地区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经验推广下去,对于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指正,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方案,这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顶层设计的力度不够,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使得城市建设没有当地的特色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传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应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传承。
(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不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老一代传承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年龄比较大,去世的比例远远超过保护的力度,老一辈民间艺人的手艺比较高超,但是老一代传承人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民间手艺,觉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没有办法获得高额的经济收益,因此,年轻人没有办法以这一门手艺为生就很难再传承下去。随着老一辈手艺的逝世,一生中所积累的非物质文化结晶就此画上了句号,甚至这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出现了消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传播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据调查研究显示,有65%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城市居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非常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空间受到了局限,不仅传播范围比较小而且传播的效果非常差,使得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意识比较差。许多年轻人都更关注各种娱乐活动,追求一些新鲜刺激的事物,很少有年轻人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办法在年轻人范围内有效传播。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途径单一
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非常复杂,主要是通过人际和展示为主进行传播,传播的形式也呈现出滞后性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途径比较单一,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没有办法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1.成为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政府的领导下,邀请老一代传承人和一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年轻人,目的在于培养新的传承人,深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成册,随后再公开出版,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联合老一代传承人展览活动,邀请一些在文化事业方面有成就的人以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参与到展览活动中,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
3.以静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和作品,能够让人更好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但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形式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传播,那些没有来到展览现场鉴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作品的人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新媒体呈现出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相比,新媒体传播平台有着更强的影响力和社会号召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展示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不再局限于实物和作品展示,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视频以及VR、AR 技术来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没有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现场的人也能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种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提升了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比如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网络论坛以及自媒体平台等,传播速度非常快,根据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同的形式投放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这有利于提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和影响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视频的形式通过各类移动设备进行传播,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呈现出超文本性
简单来说,所谓的超文本性指的是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而是根据用户个人需求转化成相应的形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传播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文化报道形式,很难转变成图片和视频,而新媒体就可以根据用户个人需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信息。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交互性
这里的交互性主要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与他人分享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随着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兴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进行实时评论,与读者进行有效互动,这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参与度,对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升人民群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介,能够让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够有效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媒体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使得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一定要建立在对于其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具体如下: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平台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平台是极其重要的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优势,以视频、图片的形式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比如2021 年9 月20日,中国书画诗词院发布了宋云飞老师的鼻烟壶绘画过程,鼻烟壶绘画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技艺,而且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许多人都为之赞叹,还有许多微博大V 转发了鼻烟壶绘画的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视频,这有利于提升鼻烟壶绘画的传播力,使得更多的人了解鼻烟壶绘画。
(二)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分享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都把自己生活分享在短视频平台上,观众可以对于短视频内容点赞、转发和分享等,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极盛于清朝后,而由盛转衰。201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皮影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与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 年9 月15 日,抖音设计中心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皮影今生》,纪录片中拜访了几个老一代的皮影手艺人,比如林向国、王曦、李海建等,分享了皮影戏的历史和内在的文化价值,对于很多人来说,皮影艺术不仅仅是事业,更是一生的信念,他们希望皮影戏能够与现代社会接轨,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还有皮影传承人可以通过抖音直播平台,给大家直播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皮影艺术,对于皮影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皮影纪录片和皮影戏直播,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皮影艺术,皮影也不再是遥远的存在。
(三)利用VR 技术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许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认知比较浅显,很少有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和意义。随着VR 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人开始思索如何将VR 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过程中,利用交互式的方法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人们对于非物质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将VR 技术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过程中,使得人们能够通过VR 技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象,提升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保护和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福建省泉州市建了一个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VR 体验馆,通过VR 技术手段实现交互及动态虚拟现实演示,生动形象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定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路径,首先应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平台,使得人们能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实时的互动,其次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有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利用VR 技术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