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2胥雪云

魅力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胥雪云

(江苏省睢宁县王集第二中学,江苏 睢宁 221211)

前言

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学案导学的出现,使教学有了可观的进展,将其用在课堂上,会得到良好的学生反馈。在初中历史中,如果尝试应用该模式,可让学生重新找回主体地位。优秀的学案需要用心去制作,这不仅是活动方案,更是教学的路线。基于学案,能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加快教学进度。因此教师明确学案的优势所在,做好应用上的探索。

一、学案导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的同时,除教学有了不小的变化,教师也受到了影响。这主要来自理念上,由于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不能再维持教学原状,需要做出一定转变和创新。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原本的方法不再适用,与眼下学生的需求出现了不匹配,教师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对此,需要找对教学的优化路线,并切合实际地对其做出改进,从而实现教材与教师间更为牢固联系。这样的好处是,给教学提供情感支持,并具备较高可靠性,学生也能从中找到共鸣。但从初中教学现状来看,历史所占权重明显偏低,所以教学上有不足,这尤其表现在方法上,由于缺乏先进性,让学科受到影响。一方面,历史知识点多,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与被分配的课时有着明显不匹配。即使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也抓不住知识要点,并产生倦怠的情绪,对该学科缺乏热情,不会自觉学习。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具有历史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教学的任务较多,而其总体相对复杂,而课时却比较紧张,教师很难将内容细化地讲解。对于该现状,基本所有教师都会简化内容,并采取近似于演讲的方法,将知识快速讲授。这明显削减了对知识的剖析过程,虽能赶上预期进度,但也弱化了教学本质。处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教师教授过快,学生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尽可能听取教师所讲。可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使学生难以掌握,只能记住知识,却没有过多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少学生的缺陷,也是教师要面对的“痛点”。教学要在适当的时候推陈出新,学案导学就是由此产生,一经推广就有了不错的反响。在重新规划历史教学目标之后,学生与教师作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回应、对教学要求的回应,让自我智慧得到释放。基于该方法,教师要把理论看成是核心,以此为依据来开展教学。在正确使用后,就可以使学生围绕学习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学案的使用,让师生可以建立合作关系,一同去探究某一课题,并就一些学到的知识进行横向和深度的拓展。这种课堂显然更为开放,学生不会受到禁锢,可以用情感作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的则是引导。在双方的合作下,课堂会更为活跃,并体现出学科中包含的人文特征。

(二)提升教学价值

如今的理念下,教学需要达到的效果,已不再是单纯把知识记下来,而是要理解其内涵,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从教学的角度讲,学习历史应当是将“以史为鉴”看作最终目标,学生需要总结历史,并从中体会人生哲理、人文智慧。仅依靠单一的形式,很难将教育做好,为了支持教学的开展,要有多元化的体系作为基础。但从现状来看,形式仍是单一且死板,且体系不够健全,所以只能完全依靠教材来推动课堂进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很难有参与感,教师的讲授也缺少个性化,无法彰显个人智慧。学案的出现可弥补该短板,对方法做出有利的优化,使其具有多样性,可以针对有差异的课堂需求体现出个性化。这可以协助学生获取知识,并感悟历史中涵盖的智慧。依据新的理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并实施对全部学生的管理,通过协助学生学习和思考,并设法塑造其自主意识,就可以使教学更加富有个性。此外,教师要明确模式特点,结合获得的各项反馈,不断调整所用方法。教育讲求“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要考虑其学习进度、目标等,为其设计科学的方案。这能激发学生能动性,将教材当作工具,完成日常的学习。

(三)转变学习思路

作为具备开放性的模式,学案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既可以发挥教师的智慧,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与之配套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并对既定的历史产生反思,从而感悟出其中的哲理,做到“以史为鉴”。这是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方法做出了一定创新。基于这种变化,让学生的思路发生转变,摒弃了死板的学习,转而使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在过去的课堂上,方法基本是统一的,每天不断重复相同流程,没有创新性的体现,效果也是中规中矩。这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会导致其在厌烦心理的影响下,失去探究历史的兴趣,经过学习后,也无法对历史进程提出自己的想法,仅能机械地背诵一些现成的心得体会。传统的体系中,学生的个性和知识被划分为两个板块,很难将二者结合起来,使课堂的效果不佳,课程中涉及的理论都是固定的,很难加入新事物。而引入了“学案导学”模式后,就能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展现出自身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将不再受到束缚,实现在学习上的探索。在该过程中,不再需要完全依靠教师来进行,主要通过自学来实现自我提升。借助成熟的学案,学生可以明确学习路线,并自行决定所采用的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学案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技能应用能力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并彰显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任务重、时间少

历史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始终作为初中的必修科目,对各年级都有开设。为了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历史,通常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分别针对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虽然内容被分割,并且也得到了一定的稀释,但是仍然较为庞杂。在新课程中,历史教材内容更是被进一步扩展。在内容如此庞杂之下,学校每周仅给历史分配两到三课时,还需要给主学科让路,使内容总量和课时不匹配。面对繁重的任务,教师只能抓课堂进度,尽可能将教材讲完,可这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目标。

(二)分数少、教学地位低

据调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分数占比中,历史基本都是垫底的,多数是主学科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同时还有一些地区采取开卷的形式,很难拉开分数间的差距。这造成了学生、学校都对此缺少重视,家长也不会督促学生去对该学科进行深入钻研。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开小差,使教师管理起来很困难,教学也很难有效推进。

(三)专业教师匮乏

由于学科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都不会强调专业和资历,甚至该科目由其他学科老师来代上。这些教师对于本学科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可对历史却缺少必要的认识,只能将知识列举出来,无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剖析。这种“演讲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机械地记忆也不符合其成长需求。可见,这种教师匮乏,不仅让新的教学方法无法被应用,也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可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却很难解决,因为在各高校中,历史系的学生本就不多,其中进入教师队列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专业教师存在匮乏的现状,而且仅通过高效培养很难快速补充。当教师不具备专业性,就难以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无法对学生负责。

三、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明确教学目标

新模式以及配套的方法虽然具有先进行,但也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不能将其作为束缚教学的枷锁。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了解理念,但不能过度强调,需要赋予模式以灵活性。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基于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配合。但在教学中,即使新模式已经有了初步使用,但教师仍然具有主体地位,这和理念是有偏差的。当教师成了主体,就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无法实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使学案导学发挥出价值,教师应当抓好“导”这一关键要素,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呈现出来,为学生规划好“学”的路线。基于新的体系,教师要体现出个性化,明确学生的差异,从实际的角度去审视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其设计专项的方案。这将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的基础会被不断夯实,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增加基础教学的比重,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根基,并围绕其存在的缺陷和短板,制定适合辅助其学习的学案。教学必须要抓住重点,不能盲目地进行,应当对重要的历史进程进行剖析,鼓励学生思考与表达的同时,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待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要提出面向知识点的问题外,也要给出能引起讨论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发挥个人智慧,表达个人的见解,对历史进程给出自己的评价。教师能够将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提取出来,将其作为独立的教学板块进行讲解。由于学案的设计是灵活的,所以学生不用面对固定内容,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探究和拓展。即使有能力的不足,也能通过学案来填补,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并逐步构建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

(二)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导入多元活动

历史已经被固定,我们要做的是由此引发思考。将此作为目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把握好对历史价值的剖析,并对教学产生足够的认同,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放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要优化现有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并对一些特定的事先产生见解。反观眼下的教学,理论所占的权重过高,教师并不会对历史给予客观评价,对于其中的进程也不会引起讨论,这让教学过于死板,而且讲解也难以从客观的角度进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正确构建学习框架,完成对学案的设计,并将其用于实际教学。教师首先要尊重历史,在不同的进程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通过个性化的讲解,让学生产生共情。这样就能突破原有的教学层次,完成思想的引导,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以北师大版教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相关教学为例,教材中给出了极为复杂的文化体系,学生在对其进行初步了解后,会根据个人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进行筛选,根据个人情感确定学习方向。在导学的同时,教师不能束缚学生,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的表达出来。在“百家争鸣”这一课中,面对不同学派的理念,可引导学生去阐述自己的想法。或是要求学生对历史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学生就可以根据学案规划好的路线,对历史当中的社会环境做出分析,总结当时执政者的管理理念,对不同学派的思想做剖析,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冲突,也会根据历史环境的变动了解文化思想的“得与失”。学案是基于教学知识发展而来的客观引导材料,在利用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让学生对不同意象、不同事物进行探究。当学生已经有了结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空间,使其能完成对自己思想的成熟,而教师需要记录这一过程。阐述的目的是为了映射出历史的影子,所以单靠教材中有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加强自学,用丰富的基础知识来解读历史进程或任务,对于学案中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重复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能力,还能让教学转变为更高效的形式,并且向着课外延伸。

(三)保留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探究

为了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在学案指导理念的支持下,完成对系统整体的创新。实践的深入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独特的历史视角,具备更敏锐的探索思维,在多维度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在学案的指导体系下,教师应尊重这种开放性,改变现状,实现模式的优化。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丰富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产生灵感,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价值。以“享誉世界的手工业”的相关教学为例,学案中应包含资源展示、课后思考、自主探究三大板块。在资源展示环节,教师可以用学案配合多媒体来呈现出在历史中的手工业发展历程,并展示出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对此有更直观的了解。这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习兴趣,通过雕塑、冶金等内容,填充学生现有的知识框架,促成多元化发展。教师可在学案中加入瓷器、纺织等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后思考板块,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手工业的繁荣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把对知识的关心转化为对体系的关心,通过思考问题,在学案中融入历史因素。在学案探究环节,教师要将学案作为联系学生的桥梁,通过其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形成感情上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解决存在的问题,面对目前的环境、历史经验来实施互动活动,使学生对历史有灵感,从那里得到独特的人文学的智慧。指导的核心在于教与学的配合,并且以“导”为最主要的方法。教师要保留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同时把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语

学案导学的应用符合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特征,并且迎合了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满足了实际的学习需要。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这一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究应用途径,找到能适应眼下课堂的方法。编制完善的学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规划课堂走向,遵循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路线,完成全部教学流程。这能提高效率,增加师生互动机会,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基于新的模式,可以总结出更多样化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提升其适应性,从而促进教学发展。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