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前身:从种植园歌曲到蓝调
2022-11-22杨漾
□杨漾
(杨漾/玉溪师范学院)
20 世纪20 年代,爵士乐在美国新奥尔良诞生,它是美国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其发展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7 世纪初西非那些被贩卖到北美大陆的黑奴。他们把自己的音乐带到美国,在这长达三四百年的继承、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美国黑人民间音乐特点的种植园歌曲、黑人宗教音乐、拉格泰姆、蓝调等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乐种,而爵士乐的出现恰好基于它们的发展和衍变。本文把爵士乐诞生之前出现的音乐形式进行梳理,以深入挖掘爵士乐的形成过程,对当今世界流行音乐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17 世纪初至20 世纪初爵士乐诞生之前美国南方因黑奴的到来衍生出不同音乐类型为背景,笔者依据其发生的时间段、场所和用途的变化,将其分为种植园歌曲、黑人宗教音乐、拉格泰姆和蓝调四个阶段,以阐述爵士乐的前身。
一、种植园歌曲
从17 世纪初到19 世纪初,陆续有黑奴被贩卖到美国,这些黑奴被视作牲畜一样,在美国白人奴隶主家中的农场和棉花种植园干活。非洲黑人与生俱来的唱跳能力在劳作中渐渐显现出来,一来为了减少病痛,缓解思乡之情,二来通过歌唱配合劳动达成节奏一致,以消磨单调的劳作生活。这些主要出现在19 世纪以后的歌曲被统称为种植园歌曲(plantation songs)。白人认为,这些歌曲是“最好的黑人方言歌曲,欢快、幽默、欢闹、温柔,充满同情和带有色彩的暴乱(These are negro dialect songs of the best type,gay,humorous,rollicking and tender,full of sympathy and rioting with color.)”。从这些表达中可看出黑人的地位极其低下,同时证实种植园歌曲完全保留了非洲黑人音乐的传统。
(一)做工歌和田间号子
做工歌是美国黑人音乐较早的形式之一,黑奴们在种植园一边干活一边以应答轮唱(call and response),即一唱众和的方式相互呼应,这种方式对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们的演唱与欧洲的风格大相径庭,常用假声和支声复调,歌唱内容主要包括对奴隶主的抱怨,如:“噢,主人,主人,你的眼睛一定失明,看看你的手表,是不是已到收工时刻?噢,主人,主人,怎么能够这样?哨声不停地吹,你驱使我们干活不停。”
1865 年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蓄奴制”被取消,尽管黑人获得了自由,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回到奴隶主家里继续干活,他们分散在田间各干各的活,这种一个人干活时唱的歌叫作田间号子,被看作蓝调的前身。这种音乐形式由一段或两段悠长、颤抖的旋律组成,通过旋律表达内心的情感。奴隶们歌唱做工歌和田间号子时都习惯使用自己的非洲语言,目的在于有效避免白人工头听懂他们的控诉。
(二)扮黑艺人歌曲
19 世纪以后,美国黑人民间音乐开始进入白人社会,并成为流行音乐,这是因为有些白人对黑人迥异的音乐特点十分好奇,甚至是着迷。扮黑艺人歌曲(minstrel songs,也被称为“黑人游唱剧”)正是流行于这一时期。尽管它已经用于表演而非劳动歌曲,但许多作品都来自种植园歌曲,因此,笔者将其与种植园歌曲一起阐述。所谓“扮黑”就是由白人用软木塞炭把脸抹黑扮演黑人,目的是挖苦、讽刺黑人,这种表演是白人用来娱乐的活动,这一音乐形式后来成为拉格泰姆音乐的溯源。
二、黑人宗教音乐
18 世纪后半叶至19 世纪初正是北美宗教活动兴盛之时,非洲黑人认为,浸礼会和卫理工会比较接近非洲的宗教仪式,因此,更加乐于参与祈祷和布道。他们将自己的歌唱、舞蹈传统和欧洲人的圣咏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出现了最早的黑人宗教音乐。
(一)环舞歌曲和布道圣咏
与欧洲教徒安静坐在椅子上礼拜的方式不同,非洲黑人采用音乐和舞蹈,结合身体的活动进行朝拜,这种“由应答轮唱的形式以伴唱,跳舞的人绕圈移动,跺脚击打节拍”而产生的歌曲就叫作“环舞歌曲”,这对教徒和牧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特别重要。18 世纪后半叶,一个以社会下层人士为主的宗教仪式——“野营布道会”出现了,这个宗教仪式持续一个星期,参与者有黑人,也有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白人。在布道会的祈祷仪式中,黑人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表达对上帝的虔诚。他们唱的歌词多摘自祷文、诗篇、布道词。布道圣咏正是基于这些宗教活动的频繁举行而产生,无论在教堂还是乡间小道都随处可见野营布道会,一直保持以应答轮唱的方式即牧师唱一段、教徒集体以喊叫或歌唱的方式回应来进行。
这一时期的宗教活动发生在黑人与白人共用教堂或在野外进行的阶段,直到1816 年专门供黑人教徒使用的教堂建立起来,这就为黑人灵歌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此,环舞歌曲和布道圣咏实际上就是黑人灵歌的前身,灵歌在美洲的发展与宗教仪式“野营布道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灵歌
1.灵歌的发展背景
灵歌(spirituals)一词反映出这一歌唱形式的内涵,即这种歌唱风格和状态最能够抒发黑奴个体内心和灵魂深处的情感。黑人灵歌的出现最初主要是与美国南方乡村黑人参加的教堂仪式和聚会相联系。黑人奴隶苦难的生活及在宗教上获得精神寄托是黑人灵歌的催生素。18 世纪初兴起的宗教复兴运动给灵歌的发展点燃了薪火。到了18 世纪末,黑奴们越来越不能忍受在白人教堂中所受到的歧视,积极争取建立自己独立的教堂,并得到了满足。在18 世纪最后的30 年里,美国相继建立起了一些黑人教堂,当时的黑人教会成为非洲音乐的庇护者,从此,非洲黑人的音乐天赋开始崭露头角。
灵歌的旋律和演唱风格完全得益于非洲传统中的即兴演唱和即兴创作习惯下的黑人对音乐的自由发挥,有时同一题材在不同的黑人群体中会有几种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在“野营布道会”上,有的牧师还会灵感突发,当场即兴演唱一些歌曲,教徒们在牧师即兴演唱中不时插上一句“哈利路亚”,或者用欢呼声、表达强烈情感的感叹词来唱和。黑人的演唱发自内心,歌声嘹亮,成为布道会上最受关注的部分,在这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黑人音乐的代表形式——灵歌形成了。这一表演形式打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许多学校竞相仿效,还有许多歌手、作曲家都为灵歌的广泛传播推波助澜,这使黑人灵歌一时成为各种音乐会的必备曲目之一。
2.灵歌的分类与特点
灵歌是黑奴的宗教音乐体裁,有的灵歌供宗教仪式上吟唱,有的是奴隶们围坐成一圈随便唱,也有的为“甩抖舞”伴唱,这种“甩抖舞”还被称作“环舞灵歌”“甩抖舞灵歌”或“跑步灵歌”。还有一些富有浓厚民族风情的灵歌,它们的歌词多选自《圣经》或日常生活,这些在情绪激动的条件下诞生的灵歌被称为“步道灵歌”。
灵歌的典型形式和特征表现在重音与节奏的复杂多变上,它往往在第3 或第7 音级上做一种微降的游移音变化。除此以外,生动形象是黑人灵歌歌词的显著特点之一,因为许多歌曲是即兴创作的,所以韵律未被重视,真实表达感情放在了首位。从旋律特点来讲,灵歌大多采用大调音阶和五声音阶,这些旋律大多欢快活泼,但也有抑郁悲伤的小调性的作品。
三、拉格泰姆
(一)拉格泰姆的起源
拉格泰姆(Ragtime)这种音乐形式来源于扮黑艺人歌曲,“是用来伴奏一种叫作‘蛋糕步’舞蹈的音乐。最初是奴隶们跳的一种舞蹈,意在嘲弄地模仿上流社会白人矫揉造作的举止神态。”“Rag”一词原本指一种拍击大腿为舞蹈伴奏的音乐,后来指当时将非洲裔美国黑人演奏的班卓琴音乐,借用到军队进行曲的旋律和节奏中的做法。演奏时在节奏与节奏之间加入了较强的重音,这种特有的被称为“切分节奏”的音调被许多音乐家大量使用,他们称之为“Ragging”(加入碎音)。最后,人们把这种带有浓厚黑人风格的音乐称为“Ragtime”。
(二)拉格泰姆的发展
拉格泰姆在19 世纪90 年代风靡全美国,最早的演奏者多在一些咖啡馆和酒吧里弹钢琴,他们几乎无人识谱,可这并没有阻挡拉格泰姆的快速发展。这种带有鲜明的切分音节奏的新音乐体裁,逐渐受到美国白人的喜爱,被白人社会接纳,走出原本只属于黑人的狭窄范围,最终成为今天的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格泰姆被称作“爵士乐前奏曲”,也可以说是爵士乐的祖先。拉格泰姆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钢琴。黑人音乐家们对键盘乐器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正是在钢琴上的即兴演奏,最终形成了拉格泰姆这一黑人特色鲜明的音乐形式,钢琴也成为这一音乐形式的主要乐器,虽然这种音乐风格后来也在其他乐器组合中出现。爵士乐特有的核心元素——即兴演奏,也是拉格泰姆音乐的重要特征,整个音乐表演过程使用了一种类似于漫步舞曲的结构形式,人们会忽略其中即兴演奏的成分,把这种音乐理解为单纯的钢琴舞曲,将之称为“拉格泰姆舞曲”。
四、蓝调
(一)蓝调的发展背景与分类
“蓝调”(Blues)比“灵歌”出现得晚,但是没有历史考证过它产生的确切年代。“蓝调”一词在英语中既有“蓝色”之意,也有“犹豫”“沮丧”之意,甚至还有“下流”的意思。蓝调的前身是灵歌、做工歌、田间号子。蓝调作为种植园兴盛时期发展成独立的一种音乐体裁,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蓝调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
舒勒曾在他的《早期的爵士》中写道:“在一个巨变的年代里,若干种音乐风格汇流在一起,慢慢融合成爵士乐的主流,其中唯一保持原样的支流是蓝调。”蓝调的划分基本认同为三种:乡村蓝调、古典蓝调和城市蓝调。乡村蓝调是蓝调的原始形式,又被称作南方蓝调、民间蓝调或三角洲蓝调,通常只是一个男声弹着吉他自弹自唱。古典蓝调和城市蓝调是20 世纪20 年代爵士乐诞生后相继发展起来的,在此对二者不多加论述。
(二)蓝调的特点
蓝调与灵歌一样,源自黑人内心情感宣泄的需要。与灵歌不同的是,它的歌词主要是自编的。因此,借歌曲来表达内心的愤怒,批评乃至诅咒刻薄的主人就成为“蓝调”的歌词特点。但明显的批评和咒骂会带来主人的惩罚,于是,“蓝调”歌词就逐渐形成了含沙射影和一语双关的鲜明特点。奴隶们在自己的歌唱中,既有秘密联络的办法,也用诙谐、打趣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种族抗议。在演唱时,歌手和聆听的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暂时忘却挫折、伤害和愤怒。蓝调以每8 或12 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mi”音及“si”音降了半音。
以上梳理不以具体的年份而以大的时间段为依据,在此过程中,很多音乐种类的衍变是同时进行且错综复杂的。由于黑奴在种植园劳作期间和灵歌产生之前的文献较少,因此,这部分内容略显单薄。
种植园歌曲、黑人宗教音乐、拉格泰姆及蓝调的发展演变奠定了爵士乐的基础,这些音乐发生的场所及其功能性随着时间的变迁、政治的变动一直在悄然改变,尽管爵士乐“产生于还未被完全弄懂的蓝调、拉格泰姆和扮黑艺人流行歌曲的融合”中,但是这些极具非洲黑人音乐特色的音乐是后期爵士乐发展的灵魂。在这长达几百年的黑奴贩卖历史中,黑人的不断输入使这些音乐一直保持非洲音乐的特点及新鲜度,延续至今。世界流行音乐的开端在这灰暗的历史中缓缓蔓延,直至结出新的果实——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