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稻田小龙虾种养技术
2022-11-22程保政
程保政
(安徽省淮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安徽 淮南 232001)
小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小龙虾可带来较高经济收益,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种养面积扩大到25 万亩[1]。稻虾综合种养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是淡水小龙虾的养殖趋势。
一、淮南市小龙虾养殖现状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与光照充足。全市稻田面积约100 万亩,2020 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高达25 万亩。其中,寿县接近20 万亩,千亩连片区域10 处以上,主要养殖小龙虾,占比高达90%以上。
近年来,在市场驱动与政策引导下,稻鱼综合种养在各地蓬勃发展,稻虾综合种植与养殖成为淮南市稻鱼产业规模最大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随着稻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业竞争日益剧烈,虾苗市场呈饱和状态,成虾品质与规格带来的价格差距持续拉大,传统“繁养一体”模式逐渐暴露出“种质退化、成虾产量不稳”的弊端,农民效益逐渐减少,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势在必行。
二、繁养分离稻虾种养模式
“繁养分离”即将繁殖与养殖区域分离,育苗区域仅繁育虾苗,可提升虾苗品质,实现商品虾精准养殖,促进稻虾协同管理。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模式可大规模保留优质品种,解决了“捕大留小”的技术难题[2],降低了近亲繁殖率,可有效避免种质退化。
三、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
1、稻田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电力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田块大小适中且连片的农场,设立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养殖基地。养殖区分为虾苗繁育区与成虾养殖区,一般虾苗繁殖占总面积的20%。
苗种繁育田无需挖沟坑,可田面取土以加高堤埂,沟深1.0~1.2 m,田埂高于耕作地0.8~1.0 m,田块宽不超过30 m,确保有一定埂面比例。
成虾养殖田块需开沟0.8~1.2 m,田埂高度超过耕作面0.8 m;田埂周围将泥土夯实,确保不漏水;结合虾沟开挖综合考量进水、排水设施的安装;田埂及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防止小龙虾逃出。田埂上方、侧方适当种植麦草植物,避免田埂被雨水冲刷。铺设进水、排水管道时可增设80 目过滤网,避免野杂鱼等游入稻田。
2、水肥管理
稻田改造完成后需注满水浸泡1 个月,以消除田中农药残留。然后将泡田水排空,重新注水10~20 cm,每亩使用生石灰100 kg 进行消毒,10 天后施入腐熟农家肥300~500 kg。
施肥5~7 天时,田间保持20 cm 水层,开始种植伊乐藻、菹草等水草,确保水草覆盖率达到60%。种植时间多在11 月至翌年3 月,株距4~5 m,行距8 m,草团直径约30 cm。
后期根据水草颜色补充肥源,根据水的清澈程度进行多次肥水。可将腐熟的牛羊粪装在塑料编织袋内,表面剪直径约4 cm的洞,然后将其沉入虾沟。虾沟水透明度在35 cm 左右时将编织袋捞出,以后视情况进行连续肥水,并定期割去浮在水面的草头。肥水能为虾苗提供天然饵料,确保小龙虾成活率及上市时间;同时起到保温效果,减少虾苗应激反应,保护虾苗顺利越冬。
3、水稻栽培
水稻品种尽量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米质好、抗倒伏、抗病虫害且耐肥性较强的皖稻系列品种,如皖稻34,生长期最好不超过132 天。皖稻34 育秧时间一般在4 月中下旬,5 月底到6 月底大田移栽。栽种时每穴2~3 株,保持适宜株距,避免过密影响田间透气性,减少阳光照射面积,还易引发各类病虫害。10 月上旬完成收割,收割后秸秆留茬还田。用于繁殖虾苗田块,稻桩要尽量留高,以减缓稻草腐烂、分解速度。天气晴朗时,大部分稻桩7 天内基本可以晒干,然后及时上水。
4、虾苗投放
将亲本虾转移至苗种繁育田,同时投放引进的高品质、远缘品系成虾,以维持子代良好的遗传性状。选择表壳光滑、呈暗红或深红色、附肢齐全、活泼好动且无伤病的虾苗。
将成虾养殖稻田水位逐渐加高至50 cm,冬季加深到60~70 cm,栽好水草、完成肥水后即可投放虾苗。虾苗大小以120~160 只/500 g 为宜,一般每亩投放15~25 kg,约8000 只,一次性放齐。
初养农户可适当减少虾苗投放量,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虾苗生病,影响经济效益。投放时间多在晴天早晨和傍晚,投放前先试水。可将少量虾苗先投放在虾塘内观察是否发生应激反应,如出现应激反应需及时调整水质。投放前对虾苗进行消毒,可在50 kg水中放入1.5 kg食盐,溶解后将虾苗放入浸泡5 min左右,然后捞出投放到池塘中。
5、饲料投喂
小龙虾食性较杂,伊乐藻、浮萍、米糠、豆粕、麸皮、水中微生物、螺蛳、小杂鱼等均可。人工饲喂时,可将动物性与植物性饲料按2:3 混合。一般虾苗投喂饲料要确保蛋白质含量高于32%,随虾苗成长与水温气温升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可稳定在28%~30%。
早期可每天上午与下午投喂,后期需要在18:00 点增喂1 次。投喂时可选择蚕蛹、螺蛳肉、蚯蚓等为饵料,搭配玉米、小麦等。每日饲喂量要根据田间虾草量、小龙虾质量和数量灵活调整,确保饲料量约为小龙虾质量的3%~5%[3]。另外,投喂区域要均匀,可考虑使用无人机进行投喂。
6、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对于小龙虾养殖意义重大,水质较差或受到污染可能导致小龙虾大批死亡。可每亩稻田投放80 尾白鲢,以调控水质。稻子收割后,虾苗繁殖的稻田环沟可根据沟内水体颜色,使用腐殖酸钠加腐熟有机肥、菜籽饼、生物肥等,保持水质肥度,促进水草生长发育,平衡水体藻相,预防青苔生长。春季水温升高后可使用增氧底改、分解底改、光合细菌、EM 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遵循“春浅夏满”原则调整稻田水位,春季间隔13 天左右换1 次水,夏季间隔7 天左右,每次换水量在25%左右,不要超过50%。
7、青苔预防
稻虾养殖稻田中往往会滋生刚毛藻、水绵、水网藻等青苔,多在冬季与春季发生。大面积的青苔会消耗稻田的大量养分,影响水草、浮游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降低水肥度与溶氧量,造成水体含氧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小龙虾游泳能力相对较弱,青苔缠绕后易受伤或死亡。此外,青苔老化时还会分解出大量有毒物质,造成小龙虾缺氧、氨氮中毒等,给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
为防止大量滋生青苔,可在水稻收割后及时使用黄金肽肥水,每亩使用量3~5 kg。同时对移栽水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青苔孢子。稻田中滋生少量青苔可以人工打捞;较多时可泼洒高含量的腐殖酸钠,严重时可连续泼洒2 次。
8、适时捕捞与补苗
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3 月放苗,养殖20 天以后即可上市。捕捞时,可每天17:00 前在每亩稻田环沟中放置一条虾笼,第2天早晨5:00 前收笼。捕捞进笼的虾要一次性全部进入市场,不要再次放回原稻田。稻田内每捕出5 斤虾,要增补投放1 斤虾苗。
四、结语
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农业资源,淮南市稻田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发展成熟,推动了区域内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需积极探索构建品牌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确保水稻生产的前提下构建完善的小龙虾养殖技术体系,促进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