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统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与思考

2022-11-22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324006余雨生

新农村(浙江) 2022年6期
关键词:衢州职业院校职业

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324006)余雨生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类型特征不明显。表现在: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差距;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学校特色不明显,同质化发展;社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深等。为此,浙江省衢州市提出了“五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1.五个统筹

(1)统筹专业布点,服务地方经济 制定路线图,明确统筹原则,重点围绕同一市域内专业布点数不超过3个和一所职业院校专业数控制在5~8 个的原则,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校主动强干削枝,优化专业结构,全面统筹专业布点。全市中职院校由原56 个专业形成的107 个专业布点调整为48 个专业82 个专业布点,基本实现学校间主体专业的错位发展格局。

(2)统筹优质师资,发挥辐射效应 在做实专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围绕职业学校教师“进得了课堂、开得了培训、服务得了企业”的定位,加大职业教育师资统筹。由衢职院牵头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协同研修活动,邀请劳模工匠进校园成为职业院校“产业教授”,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开展组团联企活动,借助名师、特级教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探索建立中职学校师资校校间、校企间、校地间的流动共享机制,发挥优质师资的带动、辐射和共享功能。

(3)统筹招生工作,畅通生源渠道 尝试将省级示范、骨干、品牌、优势特色专业招生指标数跨县(市、区)进行招生,发挥特色优势专业在招生统筹中的杠杆作用,稳步推进招生统筹,让学生享受多样化、选择性、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4)统筹实训资源,释放设备红利 整合现有职校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实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如衢职院和衢州中专利用“区位”优势,互通护理类和机电类实训资源;创建衢州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聚焦职业教育的实训需求,促进衢州乃至周边地区对实训资源的共享。

(5)统筹就业服务,做好人才输送 拟定衢州市职业院校本地就业奖励办法,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毕业生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留衢就业,如江山中专开展的“暖企在行动 就业在江山”的专场招聘会。聚焦就业回流群体,引导学生“回流就业、服务家乡”。近三年来,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保持在60%左右。

2.五个适应

衢州市推进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其根本指向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

(1)适应地方党委重大决策部署 衢州市提出了区域发展“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城市能级提升战略,大手笔、大格局谋划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美丽经济“大产业”、浙江制造“生力军”、现代农业“大振兴”,区域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为衢州职业教育地位提升与跨越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衢州中专作为职业教育龙头学校,理应也正在主动担当,创建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高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展示浙江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2)适应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十四五”期间,衢州要实施两个“三城”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用绿色化和数字化注解“美丽+智慧”,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职业教育要主动对接衢州产业链和生态圈,适应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服务业,打造智慧产业和幸福产业专业群。当前,衢州中专已成功入围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入围A类专业,对接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控技术应用入围A类专业,对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学校将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培养技能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适应学校自身发展需要 2004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衢州中专,勉励衢州中专要办成全国一流学校。近年来,衢州中专以建设“引领衢州、领先浙江、全国一流、世界水平”的中职美丽名校为奋斗目标,已成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国家级重点、首批浙江省名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10 多项国家级荣誉,为社会培养了3 万余名各类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成浙江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国家优质校,着力提质培优,增殖赋能。同时,依托数控技术应用高水平专业,争取在学校开展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持续引领衢州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4)适应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具有非常深刻而长远的意义。职业学校必须按照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加快从参照普通教育办学转向类型教育,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办学模式。当前,衢州市在推进“五统筹”的过程中,将职业学校名称以地域名称区分转变为以专业区分,是推进职业学校办学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举措,具有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衢州中专按照统一部署,增挂“衢州智能制造学院”,也是学校适应类型教育特征,依托浙江省高水平专业,对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开展办学的必然之举。

(5)适应县城经济向市域经济转变 要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的理念,构建完善“省设计、市统筹、县搭台、乡整合、村做实、群众主体参与、数字技术支撑”的整体架构,将县域经济转向市域经济,防止同质化、低端化、无序化,真正打造一个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新引擎,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职业教育也是同理,职业教育改革“五统筹”,在学校命名上,不再以县区名称冠名,而是冠以“衢州”二字,就是主动适应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的转变需要。

3.四点思考

衢州以“五统筹”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市域改革治理,符合区域特点和地方发展战略要求,对于破解职教改革的一些难点问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创新。

(1)要有利于综合施策,突破要素制约强化了政府部门行业学校的协同,打破改革发展的内部障碍,完善了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和自主发展的协调体制,建立专项保障资金,突破人、财、物要素制约。既展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也汇集了资源,形成了合力,有利于职教改革发展各项难题的破解。

(2)要有利于项目推进,推动改革落地 由市级层面统一研制发展规划,针对区域职教发展的薄弱环节统筹谋划各类建设项目,按“确立项目目标—发布项目标准—组建项目团队—制定考评办法—出台激励政策”,形成项目实施闭环回路。项目的问题指向性强、实施路径清晰、任务分工责任明确、支持保障有力,加快了项目进程,有效推动职教各项改革的落地。

(3)要有利于布局调整,形成特色竞争

由市级层面出台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明确专业结构调整原则、思路和办法,成立由相关部门与教学骨干、行业、企业代表等组成的专业结构调整委员会,组织论证答辩,确保了布局调整的公平合理。在专业统筹的基础上,推进项目统筹、师资统筹、招生统筹,将资源导向各校“扶持和强优”专业,有利于形成各校错位发展、特色竞争的良好局面,从而加快职教质量提升和特色品牌建设。

(4)要有利于社会需求,凸现类型教育 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巩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学校而言,就是要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对受教育对象来说,就是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办适合的教育。

猜你喜欢

衢州职业院校职业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职业写作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