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2022-11-22山东省济宁孔子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群体数学知识

山东省济宁孔子学校 王 芳

“知行合一”理念所关注的是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授课中遵循该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群体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即完成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转变。详细来讲就是,由“实践知识”到“所学知识”再到“加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做到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一、“知行合一”理念内涵

所谓“知行合一”指向的是客体顺应主体,其中“知”代表着科学知识,“行”指的是人的实践,“知行合一”可看作“知与行同向同行”。陶行知先生也曾针对该理念进行过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全新观点,通过分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可发现,“知与行”两者之间确实关系密切,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统一。如果理论缺乏实践支撑,“知”将无法发挥参考作用;而实践缺乏理论引导也会导致“行”丧失具体方向,从而使整个教育实践成为盲目实践。因此,想要彻底实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群体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对理论、实践结合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生活实践与教材知识有机融合。

二、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影响下,日常教学开始正视应试教育缺点,并做到全方位观察和分析小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发现在数学课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首先,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从学生角度分析,因受年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过大,且个别学生对数字缺乏具体概念理解,部分想象力较为丰富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复杂且抽象的问题时无法充分理解,而多数人不会对自身难以掌握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和学习欲望,更有甚者会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其次,实践能力训练对增强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重要帮助,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抽象知识皆需要依托于逻辑推理思维和能力保证学习效果,但对小学生来说,此时对数学认知多是直观且具体的,而数学逻辑则更像无法捉摸的学习法则,但要想全面理解该法则,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极为关键;最后,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有利于小学生群体保持创造力与好奇心理,为有效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围绕知识持续探究,尤其是小学生自身学习经验有限,对相似度较高的知识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探索才能熟练记忆。

三、“知行合一”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

第一,受年龄限制与性格特点影响,在小学数学中落实实践能力培养有诸多不便,首先是小学生群体注意力难以保持在最佳状态,他们在课堂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时常会出现目标不确定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其次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未对每名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例如,课堂教学环节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师会更注重拓展训练,所以在设计实践活动时难度偏大,这种情况下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确实能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同时对其能力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但面对该类活动,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则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长时间影响下容易激发其负面情绪,甚至会彻底放弃数学学习;最后是参与各种活动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因其形象思维能力要远高于逻辑思维,故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一直无法将该矛盾有效解决。

第二,传统教育理念使数学实践活动一直难以全面开展,尽管大部分学校已经能正确认识“知行合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在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该理念,但是仍有少数学校和教师秉持着传统授课理念,即素质教育要求下,依然有教师与家长坚持“唯分数论”想法,盲目认为实践能力不能直接在学生分数上体现,甚至认为实践能力无法决定学生能否升入理想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因此部分学校对该项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充分重视。

第三,教师本身素质水平有限,作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引者,教师只有时刻做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前提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主体综合能力,但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仍在坚守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一情况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实践能力强化,也会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产生诸多限制。

四、“知行合一”指导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数学教学情境

在“知行合一”理念下,要想有效落实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从激发小学生群体实践兴趣入手。教师选择故事导入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生活故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唤醒其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教师可在班级内营造竞赛情境,利用该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以“梯形面积计算”为例,课堂教师可多媒体投放用小木条堆成梯形的立体,其中上层三根、底层七根,共有五层,由师生竞赛同步计算木条共有几根,随后可不断增加上下层木条根数和层数,比一比谁计算得更快。通过几轮挑战后,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疑惑并提出疑问“为何教师每次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数出木条数量”,此时教师可将该图形计算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其利用提前准备的道具进行实践验证。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多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实践教学多有忽视,以致数学课堂一度出现一边倒的教学局势。这种授课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而且整体学习效率较低。为彻底突出传统教学弊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应注意加强“知行合一”理念渗透,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记忆力,强化其实践能力。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从改善教学氛围入手,让小学生一直保持学习主动性。以“图形认识”教学为例,授课前教师可准备不同图形作为教学道具,课堂上可引导小学生发散想象思维,要求其以小组合作或独立的方式拼成汽车、房子或蘑菇等各种图形,这种游戏教学方式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完全相符,因此面对该类教学方式可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多元教学模式

通过将“知行合一”理念引入课堂教学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弊端,并且在实践活动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彻底突破课堂乏味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的活动参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可利用微课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群体在自主实践中加深对数学含义和定理的理解深度;也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数学魅力,从而让其对数学学习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四)借助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类活动可使“知与行”充分结合,并且在专项活动指导下学生能更加自觉地参与数学活动,以此形成过硬的实践和自学能力。以“条形统计图”学习为例,课堂上教师可针对该部分内容所包含的基本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待学生有了一定了解后可要求其开始实践活动。

(五)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教育学家曾表明,面对学习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常会出现一种强烈的需求,即希望自身是一个探索者和研究者。鉴于此特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有计划性地设置一系列具有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群体亲自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过程,使他们能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以获取成功喜悦感,提高学习自信。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应不断对实践教学过程加以优化,尤其是在“知行合一”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并为“知、行”结合提供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理念下借助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教师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借助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等方案促使“知行合一”理念在课堂教学全过程深入贯穿,以此强化学生群体的实践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群体数学知识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